小编写作不易,麻烦各位看官点点赞,谢谢
编辑:拓先生
谁都没想到,在短短的十几天之内,叙利亚局势竟然进入了新篇章。
大马士革的陷落之后,阿萨德与本土内部多个武装组织谈判后辞去了多年的领导职务,并离开叙利亚本土。
那么被称为“中东心脏”,有着得天独厚优势的叙利亚,局势演变的如此之快,竟将掌握在手中的国土“拱手相让”,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叙政府政权的崩塌又会造成怎样的局面?
叙利亚内战爆发的原由
首先我们来说说,叙本土阿拉维派和逊尼派之间的冲突,由于两者哲学信仰的不同,使叙利亚深陷宗教冲突与宗派对立中。这一点也推动了叙利亚内战的爆发。叙利亚的宗教问题及意识形态冲突不言而喻。众所周知,宗教问题之所以在当今国际社会引起如此多的争端就是因为它是意识形态的问题,在这一领域当中,个体追求的不再是个人的、主观的利益,而是一种超个人的、客观的共同信念。而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曾说过,追求一种“美好信念”的冲突,一般要比缺少内在支持的冲突更剧烈、更冷酷无情。
经济滞后、高失业率、政府腐败和严重干旱等问题
2004年东北城市卡米什利的库尔德人发动了反政府的暴乱。暴乱开始于一场混乱的足球赛,当时一些人挥舞着库尔德旗帜,后来比赛演变为一场政治冲突。此后数月,叙利亚警察与当地的库尔德人和阿拉伯部落之间爆发了激烈的对峙和冲突,造成至少30人死亡,有人宣称死亡数字是100人。这使得逊尼派民众对此产生了深深的怨恨。作为该国少数种族的库尔德人也对此产生许多抱怨和抗议事件。
其次,叙利亚政府的高压政策、腐败问题以及经济困境
特别是在巴沙尔·阿萨德上台后,虽然他试图进行一些经济和政治改革,但成效有限,未能解决根本问题。前总统哈菲兹·阿萨德与他的弟弟里法特·阿萨德两人合伙密谋了马大屠杀事件。1976年开始的伊斯兰势力叛乱持续了六年,1982年2月发生在西部城市哈马的哈马大屠杀成为这些事件的一个高潮事件:哈菲兹·阿萨德将叛乱归因于是哈马的穆斯林兄弟会发动的,对哈马的逊尼派穆斯林实施了焦土政策,派出军事力量进行了镇压,导致一到三万人被杀。
最后,外部势力的介入和干预
使得叙利亚内战进一步复杂化和国际化。叙利亚位于中东地区的中心地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战略地位,因此吸引了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在该地区展开竞争。这种地缘政治压力使得叙利亚更容易成为战争的牺牲品。美国、俄罗斯、伊朗、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势力在叙利亚的博弈,使得叙利亚内战不仅仅是内战,更是一场代理战争。
老美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策略影响
美国在叙中也是主角之一,明目张胆支持反对派和打击极端组织,试图影响叙利亚的政治走向。美国作为新干涉主义最强有力的执行者,向来都占据着道义的制高点,在此次西亚北非大动荡的过程中也不例外。从危机伊始,美国就积极介入,通过喊话、制裁等方式对巴沙尔政权施加压力。由于此时的美国仍未结束在利比亚的军事行动,暂时无暇顾及叙利亚,所以美国采取的还仅仅只是较温和的策略。而当利比亚问题随着卡扎菲政权的垮台而被“彻底解决”之后,美国认为解决叙利亚问题的时机已然成熟。2012年1月17日,奥巴马在会见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时表示,美国要继续加强与约旦的合作,付出双倍努力,早日促成阿萨德下台。此后,随着叙利亚局势的不断恶化,美国对叙利亚的干涉从外交施压、经济制裁逐渐升级到武装反对派、威胁军事打击。
俄罗斯的介入和影响
俄罗斯肯定也不甘老美之后,采取了一些军事手段对叙利亚政府进行了支持,主要的意图就是加强自身在中东的影响力。大国的介入不仅改变了战争的整体态势,也在国际关系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坚定不移站在叙利亚一边的俄罗斯,当然也在这一过程中不甘示弱。除了外交上对巴沙尔政权的支持,在军事上也是不遗余力支持叙利亚。除了不断运送武器到叙利亚之外,还在叙利亚附近海域投送兵力,大搞军事演习。虽然普京声称并不支持巴萨尔本人,但是鉴于俄罗斯在叙利亚的重大利益以及反对派亲西方的立场,支持现政权无疑是最优的选项。特别是在叙利亚危机期间还出现了俄乌危机,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和排挤让普京更是难以放弃叙利亚这张牌,叙也就顺理成章成了美俄较量的舞台。
旧政府的政权的瓦解不代表新政府能为叙利亚人民带来新生
面对持续的战争和人员伤亡,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政治解决是叙利亚问题的唯一出路。然而,由于各方利益冲突严重,和平谈判进展缓慢,实现政治解决的道路充满挑战。叙利亚的未来政治走向将取决于国内外各种力量的博弈,以及国际社会的协调和努力。
叙利亚骤然变天,事情发展之快,超出预料,而紧随而至的,就是甩锅阶段了。必须得有人为这个局势负责。在阿萨德阵营一方,伊朗先表态了。伊朗外长阿巴斯·阿拉格齐详细介绍了他的政府与现已倒台的阿萨德政府在最后几天的互动。他表示,伊朗情报和安全机构完全了解伊德利卜和这些地区正在进行的运动,所有相关信息都转交给了阿萨德政府及其军队,但令人惊讶的是,叙利亚军队无力应对这一行动,事态发展速度如此之快。
最终,叙利亚战争强调了和平的宝贵。
实现和平不仅是叙利亚人民的期望,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和平能够带来稳定和发展,为叙利亚人民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国际社会应共同努力,通过政治对话和谈判,推动叙利亚问题的和平解决,避免战争的进一步蔓延和升级。
信源:新京报评论
叙利亚“10天惊变”,未来走向何方? | 京酿馆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46291179831869987/?channel=&source=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