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不时有专家学者发表言论,试图让百姓闭嘴,还试图通过立法惩戒那些敢于发言的个人或机构,专家学者不研究解决百姓问题,专门解决提出问题的百姓,这是一个极为不好的现象和趋势。
据新京报讯(记者秦胜南)报道3月1日,全国ZX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孙宝国表示今年继续围绕食品安全建言献策,对于食品安全谣言屡禁不止问题,他建议加大对谣言的清理整治力度,探索建立多部门协同的谣言治理体系。
今年全国两会,孙宝国带来“关于强化食品安全谣言整治力度,塑造风清气正舆论环境的提案”。
他列举了以下几个例子:
1.近年来一些顽固谣言如“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十大垃圾食品名单”“方便面24小时不消化”“喝牛奶致癌”“食品添加剂有害”屡禁不止
2.预制菜备受争议,一些错误的、以偏概全的言论也导致人们不能正确认识。预制菜产业化是社会快节奏发展、多样化消费、乡村振兴和食品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202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恰逢其时。
3.孙宝国认为,从国家层面梳理、发布食品安全与健康领域的顽固谣言清单;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科技社团等发挥食品领域科学家的重要作用,以科技界共识的方式对谣言内容进行科学、全面的解读。
4.加大对不实信息、谣言的清理整治力度。开展食品安全谣言专项整治行动,对传播内容进行严格的科学把关。对于一些长期散布不实信息、谣言的机构及个人加大监管、惩罚力度;应探索建立多部门协同的谣言治理体系。明确食品安全谣言治理的目标职责、责任单位和工作机制,尽快塑造风清气正的食品安全舆论环境。
从这位专家的言论不难看出,他们对百姓提出来的食品安全问题漠不关心,没有正面回应。对食品添加剂的危害避而不谈,却对推行预制菜兴趣十足,对社会上一些言论深恶痛绝。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人的身体不是越来越健康了,而且越来越不健康了,那些从事食品安全的专家和学者就没有一点责任吗?他们不是应该指导食品行业,为全国人民提供更加健康、更加营养、更加合理的食品吗?
即使网络有些言论不是像专家分析的那么透彻,这个试验没问题,那个试验没问题,但是随便一个小吃就是十几种工业制造的食品添加剂,这些专家没有看见吗?而且有很多还是孩子们成天抱着吃的,专家眼睛失明了吗?这些网络言论让百姓少吃垃圾食品,不是做善事吗?
曾仕强教授说过,科技是撒旦,这些专家天天研究食品添加剂,天天推广添加剂,食品行业才越来越差,还不让百姓说话,是没有道理的。
这些专家要多站在百姓的角度,国家的角度思考问题和发言,屁股坐歪了,脑袋就不能好好想事情。
无独有偶,前几日中国人民大学田宏杰教授近日提出"煽动仇恨情绪罪" 倡议,呼吁通过立法方式来制止煽动仇恨情绪的行为。
而有名的公知储某,也让百姓踏踏实实过日子,别关心国家大事,社会大事,别上网像上朝一样。
就是上面这些公知、专家、学者的言论,算是看明白了。他们是想把这个社会变成他们的一言堂;变成他们牟利,百姓吃糠;他们呼风唤雨,百姓干瞪眼的状态。这样他们就可以为所欲为,在自己主子那儿赚的盆满钵满。
但是,这是一个民智开化的时代,大多数老百姓都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这种能力与专业知识关系不大,百姓主要通过看他们为谁着想,为谁办事,为谁发声,就基本能判断是非了。
而这些专家、学者、公知跳出来指责百姓的不是,试图通过权力来压制民间的声音,正说明百姓的监督有作用,对于百姓的监督他们如坐针毡。
所以,我们应该广开言路,而不是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