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危机加剧,中欧都是受害者?
自2023年12月起,胡塞武装在红海国际航道袭击来往船只,封锁了这一关键国际贸易通道。越来越多的商船被迫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导致欧亚贸易时间增加、运输成本飙升。而且,美英两国军队已经于1月12日,对胡塞武装的也门地面目标进行了首轮空袭。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会受到什么影响?中国商船和海外中国公民的安全,又该如何得到充分的保障呢?
据《证券时报》引用的国外相关机构的数据显示,商船绕行好望角将使中东至欧洲、印度至欧洲航线的航行时间,平均增加58%至129%,尤其是海湾地区至地中海的航线,货物到达时间已经从17天暴增至39天。
航线改变也导致运费成本大幅度上涨。全球四大航运公司,包括马士基、赫伯罗特、地中海航运和达飞海运集团,都因为物流堵塞以及保险费用的提高而涨价。以1月份上海至德国汉堡航线为例,各家航运公司的报价不同,最高达到每标准箱7077美元的价格。
中国是亚欧航线的关键需求方,商品运输主要通过新加坡、印度洋、红海和苏伊士运河抵达欧洲。由于当前海运航线受阻,导致从中国出口至欧洲的小家电运价大幅上涨。据《证券时报》报道,运费涨幅高达170.8%至182.6%。而这些增加的费用,最终都由进口商和经销商买单,并最终转嫁到欧洲消费者身上,势必进一步加剧欧洲地区因能源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货膨胀问题。
此外,红海危机加剧,对中欧海运和供应链体系影响也在加深。运输环节变化打乱企业生产秩序,海运绕行增加费用、延长交付期。可能导致商品无法按期上架销售,出现弃货、砍单的情况;另一种情况则是由于欧洲买家无囤货习惯,可能会增加采购计划,导致短期内需求增加。
从相关分析来看,胡塞武装针对过往商船的打击行动,已经开始对全球贸易产生重大影响,中国作为世界贸易链条的核心环节,必然也会受到影响。但是,绝不会像个别外媒故意夸大的那样严重,因为关键的贸易通道受阻而增加的成本,绝大部分都由欧美市场承担。
换句话说,在全球经济已经紧密联系的今天,任何地区出现局部的战乱,都会对地区和全球贸易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有些国外媒体故意将胡塞武装打击西方商船和军舰的行为,与中欧贸易联系起来,无非是想从经济的角度“绑架”中国,逼中方出手,对伊朗和胡塞武装施加压力罢了。
中国成了红海商船的“护身符”
就在红海危机愈演愈烈的时候,又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情况。美国彭博社近日报道称,冒险经过红海的商船,除了在公开信息中强调自己“与以色列无关”外,还有至少五艘船只,在其国际航运实时追踪信息里,填写了“目的地是中国”、“船上均为中国船员”的备注内容。中国这样一个身份和标签俨然成为一些商船的“护身符”。
这种情况在以前几乎从未出现过,随着红海地区局势逐渐紧张,据估计,今后这种情况可能会越来越普遍。曾经习惯挂靠巴拿马的外国商船,将会出现以拥有中国船籍为荣一票难求的情况。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虽然不能阻止全球各地区因为利益和矛盾,爆发各种冲突和纠纷,但是确保中国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将成为各方的基本共识。
因为世界各国人民都很清楚,哪怕是美西方国家也知道,中国对其他国家没有领土野心,也不会干涉别国内政,中国为世界各国和地区人民带去的,只有和平、建设、繁荣与发展。所以,尽管红海危机对中欧海上贸易不利,可是,却能更进一步凸显中国在全球的重要性和地位的进一步提高。这恐怕是美国在策划动手之前,所未曾预料到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