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清源
编辑|t
“印度年轻人应该自愿每周上70小时班。”
印度富豪纳拉亚纳·穆尔蒂语出惊人,亲自点燃了互联网的舆论浪潮。
事实上,他不仅提出了震惊印度的“70小时工作制”,还痛批印度的年轻人不够努力,导致印度在和中国的竞争中效率低下。
那么,纳拉亚纳·穆尔蒂究竟为何语出惊人呢?
“70小时工作制”横空出世
根据马克思的观点,“增殖自身,获取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
无论资本家身处何时何地,他们都在用自己掌握的生产资料,疯狂地压榨劳动者,以期攫取更为丰厚的利润。
因此,无论资本家是白人还是黄种人,他们的本质都是不变的。
不管他们是身处何种行业,他们压榨劳苦大众的心都一以贯之。
按照这些资本家的观点,“工作至死”是至高无上的荣耀,一些惊人的话语出自他们之口,也自然就不难理解了。
2023年10月,印度某科技巨头前CEO纳拉亚纳·穆尔蒂发表争议性言论,称“印度年轻人应该自愿每周上70小时班”。
此等言论一出,顷刻间便是掀起一股舆论风暴。
(靠体力求生的印度工作者)
随着事情的不断发酵,舆论场上也逐渐呈现出泾渭分明的两大派别:
一边是摇旗呐喊,支持纳拉亚纳·穆尔蒂的资本家;一边是深受压榨、四处吐槽的普通工作者。
剩下的以企业中层领导为代表的中产阶级则是三缄其口,静观事态的发展。
不难看出,支持纳拉亚纳·穆尔蒂的一伙人手握巨量的财富。
根据福布斯的数据,纳拉亚纳·穆尔蒂本人的总资产达到了40亿美元,大名鼎鼎的英国首相——苏纳克,正是自己的女婿。
家财万贯再加上权势滔天,身为高种姓的纳拉亚纳·穆尔蒂虽然不是一个政治家,但是他的话在不少地方都是相当管用。
而他提出的“年轻人自愿工作70小时”,其实一度被印度当地的报刊刊登,甚至是奉为圭臬。
(印度工厂内的职工)
直到舆论不断扩大化,仍有不少印度的新闻工作者坚定地站在纳拉亚纳·穆尔蒂的那一边。
纳拉亚纳·穆尔蒂为什么能获得如此支持呢?
竞争当前,必须加班
纳拉亚纳·穆尔蒂之所以能获得不少人的支持,是因为他所说的话真正地打动了一些印度民众。尤其是那些涉世未深的知识分子。
纳拉亚纳·穆尔蒂表示:印度目前是全球工作效率最低的国家之一,想要冲出南亚,立足亚洲,甚至走向世界,提高生产力是不二法门。
他还明确地帮印度指明了竞争对手——中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纳拉亚纳·穆尔蒂似乎是立足于民族大义,全心全意为国家的前途着想一般。
一时间,“加班”全然褪去了“枯燥、压榨”的外衣,摇身一变成为了“爱国”的象征——“为国加班!为国加班!为国加班!”
纳拉亚纳·穆尔蒂希望:只要年轻人想到自己身处的这片土地,想到自己的祖国印度,就能够全力以赴地加班。
不得不说,把“企业私有利益”和“国家复兴发展”硬生生地联系在一起,完全是印度资本家的一大创新。
明明是为了一己私利,偏偏要牵扯上民族大义。直白点说明不好吗?
其实,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曾指出:
对于想要进步的国家,如果把公平和效率这两个选项摆到他们面前,几乎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
这里的“公平”,简单来说便是按时上下班,大家其乐融融,既不“躺平”,也不“内卷”;
而“效率”,说的就是拼尽一切谋求发展,至于民众健康、民众福利等都是可以暂且搁置的。
对于南亚的印度而言,目前的它既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维持民众的高福利。因此,全力谋求发展固然是无可厚非的。
(纳拉亚纳·穆尔蒂)
然而,纳拉亚纳·穆尔蒂却把“自愿”二字咬的如此之重,甚至是提出了“7710”这样类似的工作制度,这完全是把人当牲口使。
有网友或许会不屑地嘲讽,认为我国不少互联网大厂,在晚上依旧灯火通明,这不也是在加班吗?
但是,华为、阿里巴巴这些大厂加班一律“三倍工资”,大家都劳有所得,不少员工更是乐于加班。
这和纳拉亚纳·穆尔蒂“创新性”提出的“自愿加班”、“工作70小时”是不一样的。
至于纳拉亚纳·穆尔蒂,他完全是不顾脸面、只顾私利。
钱最终落入了谁的口袋呢?
此等境况,印度大众难道心甘情愿地接受压榨吗?
事实就是,他们别无选择——印度的人口数量增长实在是太快了,“他不干,有的是人干”。
如今,印度人均每周工作时间接近48小时。
但纳拉亚纳·穆尔蒂认为这还远远不够,他甚至提出了“马拉松-赛跑”理论,认为刚刚起步的印度需要在国际竞争这场大战中付出一代又一代的人。
他把如今的国际竞争比作“马拉松”这样的长跑,鼓励年轻人牺牲自己、奉献自己。
而这位富豪自己呢?
他自己年轻时也很励志,出生于贫困家庭的他“自给自足”,成为了当地的第一个硕士,并最终飞黄腾达。
而当他手握生产资料之后,就开始压榨曾经和他有着相似经历的寒门子弟,还美其名曰“提供工作机会”。
靠着一批又一批的学弟学妹加入自己的公司,纳拉亚纳·穆尔蒂创建了印孚瑟斯,成为了响当当的“印度IT之父”。
但是,纳拉亚纳·穆尔蒂早就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拼命了。
他的日常就是乘着私人飞机出行,再就是在游艇上纵向风花雪月,早早地开始了享受生活的时光。
(印度富豪的豪车聚会)
相较之下,他手底下那些被压榨的职工则是难见天日,一面是微薄的工资,一面是残酷的职场竞争。
在印度,几乎所有职工的基本生活状态无一例外是忙和累。
对于刚进入职场的印度新人而言,“累”和“担忧”是出现在他们身上最多的字眼。
在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与苛刻的工作期限下,印度不少企业中层难以抵抗压力,最终跳楼自杀。
这实际上是当今印度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过劳现象”。
根据纳拉亚纳·穆尔蒂的观点来看的话,印度人民为了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经济效率不断提高的明天,必须在今天进入“过度劳累的时代”。
四、前路未卜,印度人很着急
如今,纳拉亚纳·穆尔蒂旗下的公司也正面临着困境,因为IT行业目前十分不景气。
当前,诸多印度互联网裁员,尤以出口导向型企业为甚,新老员工无所幸免。
(软件行业曾是印度的支柱行业)
过去充满竞争力和战斗力的工作期待,如今演变为一种“职场超负荷”的加班现象。
在纳拉亚纳·穆尔蒂的管理体制下,企业白领从劳动者转变为服务资本的人才要素,导致诸多基层、底层员工心甘情愿地被其奴役,因为他们时刻处于失业危机中。
疲惫、时间不自由、缺乏安全感,已成为印度青年白领无解之难题。
“消费的主人公们疲劳了”,消费程式非但没有如其承诺的那般,实现经济竞争中机会均等和社会阶层的流动,反而加剧各种形式的竞争。
尤其是印度人口数量实在是太多了。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职员为稳定自己的职场地位、获取自我的生存空间不得不超负荷加班,压力场时刻充斥于工作环境中。
(印度的IT工作者)
如今,职工被纳拉亚纳·穆尔蒂物化为“仙人掌”,即投身于社会生产时,只能专注眼前工作,无暇顾及其他的生活内容。
职工们都是大城市中最渺小的存在,终日重复着机械式的工作,无奈地扮演着办公室“透明人”的角色。
他们的悲哀不仅表现为理想的破灭,也体现在工作的可替代性太强,因此他们必须把自己化为高速旋转的工作陀螺,在“永不停歇”中维持自己的价值。
即使纳拉亚纳·穆尔蒂不去那么要求印度的年轻人,恐怕在不远的将来,印度的年轻人也会主动走上“加班之路”。
参考资料:
环球网. “70小时工作制”建议震惊印度. 2023-10-30.
环球网. “70小时工作制”建议震惊印度!为与中国竞争,印度年轻人必须加班?2023-10-30.
季陶达.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选辑. 1963.
门格尔.国民经济学原理. 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