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学生们的好朋友、好伙伴,大家都亲切地称他“老殷”;
他,喜欢将时间打发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喜欢坐“冷板凳”;
他,不喜欢长期待在自己觉得舒适的地方,爱跳出舒适区去寻找“刺激”……
他就是云南警官学院禁毒学院禁毒研究所所长、云南省智慧禁毒重点实验室负责人殷勤红老师。

爱坐冷板凳
面对“研究基础薄弱”的短板,殷勤红直面问题,认真查找科研项目申报书中存在的问题,反复对科学问题、立项依据、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进行总结和提升,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不断提升申报书的质量。面对“前期积累不够”的不足,他越挫越勇,先后在Biosensors、RSC Advances、中国法医学杂志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高质量论文,不断提升自身科研能力,夯实研究基础。
每年寒假,往往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的冲刺阶段。当别人沉浸在看春晚、放鞭炮的喜悦中时,殷勤红却坐在“冷板凳”上,研究申报指南,修改完善申请书。正是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孤独,持之以恒的付出与坚持,最终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的突破。

用心搞科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所有科技工作者努力攀登的科学高峰,也是衡量高等院校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的重要指标,殷勤红决定从这方面下手,提升学院的科研水平。
因缺乏实验所需的关键设备,他只能在下课以后,独自前往读书期间导师的实验室开展相关科研工作,来回通勤两小时,出门时头顶骄阳,归家时已是万家灯火。
2022年11月,在疫情非常严重的时候,实验楼已实行封闭管理。为了有效利用进入实验室的宝贵机会,尽快完成实验工作,他索性一个人待在实验室,直到最终完成整个试验体系的材料合成、方法验证、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在此期间,他高烧不退,浑身乏力,还以为是熬夜着凉,却不知自己早已感染病毒。
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殷勤红主持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获得立项资助,帮助学院实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从0到1的突破。

走出舒适区
“教学是教师的本分,只有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才能对得起这个职业。”对于一个理科背景的教师,殷勤红勇于走出“舒适区”,走进“恐慌区”。他承担过禁毒学专业《毒品检验与鉴定》《易制毒化学品识别与检验》等理科课程,也承担过禁毒社工专业《社会保障概论》《禁毒社会工作》等文科课程,还承担过《毒品与环境安全》等新文科课程。
作为仅有半年教龄的年轻教师,他积极参加了2019年学校举办的“第四届教师实战化教学技能(思政课程)比赛”,不畏强手,顽强拼搏,最终取得好成绩。他深化教育教学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 运用三维建模主持开发了“易制毒化学品虚拟仿真软件”,构建了易制毒化学品现场检验综合实验实训平台,主持的《易制毒化学品识别与检验》被学院认定为“2021年院级一流本科课程”。

用情育人
“关爱学生是教师一生的功课”,殷勤红一直将这句话铭记在心。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他总会不遗余力地给予帮助,陪他们度过困境。
2022年12月23日深夜,殷勤红接到了一名2019级禁毒社工专业本科生的电话,电话中得知该生第二天即将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内心焦虑无比,甚至流露出些许想要放弃的念头。
殷勤红耐心地安慰学生,稳定学生情绪,并跟学生讲述了自己的求学经历,以此来鼓励学生,并告诉学生“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经过近一个小时的长谈,该生最终放下了心理包袱,并参加了第二天的硕士研究生考试。笔试结束后,殷勤红又积极帮助学生联系澳门大学犯罪学与刑事司法社会科学硕士,并为其撰写推荐信,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称赞。
课堂上,他是同学们的“殷老师”,一丝不苟,严谨治学;下课后,同学们亲切地称他“老殷”,谈笑风生,与学生“打”成一片。他积极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实践项目和各类竞赛,2021年指导学生成功获得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重点项目资助,2022年指导禁毒学专业本科生发表SCI论文1篇和中文核心期刊1篇,2023年指导禁毒学本科生参加云南省第36个国际禁毒日禁毒微视频活动并获一等奖。
来源:云南警官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