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审计部”上月公布“前瞻计划”第3期特别预算,民进党当局共补助各县市5358亿元(新台币,下同),人口占全台九分之一的高雄市,居然分到四分之一的份额,包括台北、新北、台中等多个县市纷纷喊“不公”。对此,民进党上下说得冠冕堂皇,称是出于区域平衡的考量,事实上背后则是选票至上的逻辑,是赤裸裸地在拼政治。
民进党对高雄市有特殊的情结,早期全台只有两大“直辖市”,南部重镇高雄是其中一个,并成为党外势力以及民进党活动的主要据点,1979年爆发的“美丽岛事件”就是在高雄。早在1985年,党外人士余陈月瑛(后加入民进党)就成功当选高雄县长。1998年之后,原高雄市也由民进党攻下。2010年高雄县市合并升格为大高雄市,“绿色执政”持续延续,期间只有国民党韩国瑜做了一年多市长,最后以被罢免收场。如今的高雄市长是陈其迈,则被戏称为“蔡英文的宠儿”。
可以说,在绿营政治人物心中,高雄是所谓的“民主圣地”,有着特殊的地位。所以,不管是财税分配还是重大建设,民进党当局都明目张胆地偏袒高雄市,像是“台积电落户高雄”的消息就时不时地登上媒体版面,在重大选举前夕更是如此。
高雄市长陈其迈
这次“前瞻计划”第3期特别预算分配更是赤裸裸,拥有277万人口的高雄市分到1265亿元,比高雄还多5万人的台中只有218亿元,不足其零头。作为全台首善之区的台北,更是只有184亿元,分配如此不公,这两天在岛内引发讨论。
绿营政治人物给的理由冠冕堂皇,称国民党执政长期“重北轻南”,现在是出于“区域平衡”。讽刺的是,民进党当局投入那么多资源,但高雄这些年发展乏善可陈,人口流失严重,已从昔日岛内第二大城市沦为“老三”,“又老又穷”成为其标签。
民进党独厚高雄除了有特殊的心理情结外,还有现实上的考量。按照当前的岛内政治格局,民进党在中北部的选票通常是小输,这就需要在南部大赢来弥补,这就是“南票北送”。但近几年绿营在台南、屏东等传统优势区出现“铁票生锈”的状况,相比较高雄还算稳定。面对明年的“大选”,民进党势必在高雄注入庞大资源,来稳定全台选情。本质上,这些“前瞻”预算很多是用来绑桩的。
“前瞻计划”本来是用来兴建基础设施的,属于重大经济建设,如今却沦为民进党拼政治的工具,这就预示着这项计划的结局注定是一地鸡毛。
海峡导报驻台记者 薛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