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聚焦✦

《法治日报》10月13日3版综合报道

司法救助护“美”
10月13日法治日报报道的常山检察院司法救助工作引起了关注,常山检察院是如何做好司法救助工作的?来看看他们的工作经验介绍~
近年来,常山检察院在办案中充分履行检察职能,注重发挥司法人文关怀,加大对贫困当事人的救助力度,主动帮助申请人解决燃眉之急,改善生活条件。2020年以来,共办理司法救助案件54件,发放救助金83.9万。
主 要 做 法
1 ►转变救助理念,由窗口“坐等案”转向“数字碰”。强化数字赋能司法救助,主动对接县残联、民政局、退役军人事务局、乡村振兴部门等多部门,以浙江检察大数据应用平台为依托,积极开展数字建模。通过案件比对监测与数据碰撞,主动发现救助线索,第一时间启动救助程序并开展调查核实,切实做到“应救尽救”“应救即救”。
2 ►强化机制建设,由部室“单独斗”转向“团队战”。深化与业务部门的协助配合,建立救助线索及时移送、案件办理相互配合的机制。业务部门在办案中主动核实是否有救助线索,并及时向控申部门提供。在办案中共同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同时将救助工作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相结合,提高办案质效。成立以分管副检察长为组长、各业务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司法救助委员会,提高救助科学化决策水平。建立司法救助案件回访制度,加强与当事人的常态化联系,重点关注因案致贫、因案返贫当事人的后续生产生活情况。
3 ►实施多元化救助,由检察“独角戏”转向“大合唱”。积极推动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有效衔接,主动对接民政局、教育局、妇联、残联等部门,积极开展联合救助、结对救助,凝聚救助合力。通过共享信息资源和相互衔接信访工作情况,做通做实救助申请人思想工作,切实帮助申请人解决生活困难,确保救助对象罢访息诉,回归正常生产生活。
来源:常山检察
编辑:程芷晴
审核:姜慧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