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漏偏逢连夜雨,“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炸事件还没有找出真凶,又有三个坏消息接踵而至,让本就能源紧张的欧洲雪上加霜。
一、欧洲最大天然气田将被关闭
说起荷兰,我们首先会想到风车和郁金香,实际上荷兰还拥有欧洲最大天然气田、世界第十大天然气田——格罗宁根气田。
格罗宁根气田产量曾经达到每年400亿立方米,相当于欧盟消费量的10%,从上世纪60年代运营至今,仍有4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量。只要加大开采,短期内“拯救”欧洲完全不成问题。
然而,荷兰政府突然宣布将格罗宁根气田的产量限制在28亿立方米,最迟2024年完全停产。相比受苦受难的欧盟兄弟,荷兰人完全没有能源压力,反而还呼吁关闭天然气田,不但见死不救,反而落井下石。
对荷兰来说,天然气就跟空气一样完全用不完,只能拿来卖,国内的石油天然气巨头荷兰皇家壳牌集团光靠出口天然气就能养活整个国家。
然而过度依赖能源出口,导致荷兰工业水平严重下滑,人们不用努力工作也能获得一流的福利待遇,生产力的退步导致荷兰经济逐渐恶化。
事情的转折源于2013年的数次地震,由于过度开采天然气导致地面塌陷,数十万户居民房屋受损,于是荷兰政府开始削减天然气产量,甚至准备计划停止开采。
从此以后,该气田的年产量从540亿立方米直接砍至45亿立方米;2016年,荷兰政府禁止在新建筑中使用天然气取暖,计划在2050年前,完全禁止家庭使用天然气,举国转用可再生能源。
荷兰关停气田,自然遭到了欧盟方面的施压,但是也不能因为能源紧张,就置气田地区民众的生命安全于不顾。所以荷兰宁可开放火电、进口昂贵的液化天然气,首相吕特也坚持不扩大天然气产量,除非面临“极端情况”。
二、泽连斯基:将在“某个时候”对欧洲断电
10月6日,泽连斯基称乌克兰一直向欧洲提供廉价电力,但由于供暖能源不足,乌克兰将在“某个时候”停止对欧洲供电,可能持续几天,也可能是数周。
乌克兰一直接受西方国家的援助,向欧洲提供便宜的能源也是应该的,现在正值乌克兰反攻的紧要关头,泽连斯基突然说“手头有点紧”,那可能是真的遇到了难题。
据了解,俄罗斯总统普京已经正式下令,将扎波罗热核电站列入俄罗斯联邦资产,完全中断与乌克兰国家电网的连接,只有俄罗斯核能运营组织才能使用。
据了解,扎波罗热核电站是欧洲最大、全球第三大的核电站,为乌克兰提供了20%的供电,现在被俄罗斯占领后,乌克兰将会面临过冬的压力,更不用说持续供应欧洲国家了。
三、“欧佩克+”减产
同日,虽然美国极力阻挠,但“欧佩克+”仍然宣布减产200万桶/日,导致世界原油价格迅速上涨,令本就能源紧张的欧洲国家猝不及防。
实际上对欧盟来说,石油减产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显现,等到对俄油的“限价令”以及12月份的“禁运令”通过,欧盟将无法从俄罗斯获得任何油气资源,被迫“能源独立”。
数据显示,目前俄罗斯对欧盟的管道天然气供应已经从40%降至7.5%,但欧洲地下储气库设施储量已达到90.12%,大部分国家都接近完成储备任务。
但是国际能源署警告称,只有建立在没遇到极端气候和突发事件的情况下,目前的存量才够用,而且就算能顺利度过今年冬天,预计到明年开春就只剩20%左右的库存,下一个冬天将会更加难熬。
多国爆发示威游行,能源危机加剧社会动荡
凛冬将至,能源价格高企不下,近期发生的事件又频频刺激能源市场,忍无可忍的欧洲人民扩大了“传统艺能”,多国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
英国:
日前,英国超过50个城市爆发游行,数万名示威者走上街头抗议政府失败的能源政策,人们喊着“受够了”、“拒绝支付账单”、“这是耻辱”等口号,甚至还有趁机闹“公投”的。
据英国能源监管机构介绍,国内40%~60%的供电需要依赖天然气,而现在英国正处于天然气短缺的“重大风险”中,发电厂停运、倒闭是可以预见到的。
数据显示,从10月起,英国民众的能源消费将上涨80%,达到每年3549英镑,到明年中旬可能还要翻倍,此举引发了民众的严重不满和担忧。
本来普通民众已经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结果特拉斯偏向于富人群体的减税政策再一次点燃了人们的怒火,民调显示过半民众认为特拉斯应该辞职。
要知道,这位新晋首相任职不过一个月,在英伦三岛内部四分五裂的情况下,特拉斯或将成为最“短命”的首相。
德国:
德国国庆节当天,多个城市爆发抗议活动,人们要求柏林退出北约,解除对俄制裁,恢复天然气贸易,呼吁政府优先解决生活成本过高的问题。
9月以来,德国每周都会爆发万人以上规模的示威游行,纷纷要求“德国优先”,这种现象在其它欧盟国家也很常见。
此前俄罗斯已经释放善意,表示可以通过“北溪2”B线输送天然气,但德国副总理哈贝克以该管道受美国制裁为由拒绝了,同时其又指责美国对德国收取价格过高的液化天然气,简直是自相矛盾。
法国:
日前爆发了全国性的大罢工,共有25万人走上街头抗议,波及多个公共部门,民众认为是当局的错误决策,导致法国战略自主能力下降,受制于美国和俄罗斯,而民众却要为此买单。
为了应对能源危机,法国政府开源成果寥寥,节流倒是十分积极,最近又推出了全国节能计划,号召民众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费,实现两年内节约10%的目标。
具体来说,冬季供暖温度不能高于19摄氏度,夏季温度不得高于26度,凌晨1点~6点禁止使用照明广告,高速公路限速下降20公里等等。甚至连洗澡、看电视的时间都要精打细算,节约极了。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法国还承诺将继续对乌克兰进行军事援助,合着省下来的钱都拿去支持泽连斯基了,而战争又会进一步让民众承压,这也导致民愤彻底爆发。
欧洲龙头国家尚且如此,其它地方只会更惨,数据显示,欧盟9月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增长约10%,能源价格上涨占比最大,同比上涨了40.8%。
其中东欧国家付出的代价最大,例如波兰通胀达到17.2%、斯洛伐克13.6%,波罗的海三国通胀率均在22%以上,是欧元区最高的。
多国自行其是,欧盟分崩离析
经济形势不断恶化,能源危机应对不力,悲观情绪已经开始蔓延,无疑会酝酿更大的社会动荡。群情激愤之下,不少国家迫于压力已经开始“悄悄地”改变对俄政策。
意大利:恢复从俄罗斯购气
10月5日,俄气表示已恢复以过境奥地利的方式向意大利供气。据了解,意大利北部与奥地利交界处的天然气管道由俄控制,在奥地利与俄罗斯签署运输合同之后,该线路重新启用,意大利再次得到了俄气。
数据显示,2021年意大利消费天然气760亿立方米,其中290亿立方米来自俄罗斯,占比近40%,跟德国对俄气的依赖程度相当,此次再次“通气”,意大利比其他欧盟国家好过多了。当然,这也和本就亲俄的右翼政党有关。
保加利亚:暂时放弃对俄能源制裁
据俄媒报道,保加利亚将暂停执行欧盟对俄罗斯燃料的制裁,要知道,其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程度更高,达90%;石油依赖高达65%,国内供应跟不上,那基本不用过了。生死存亡面前,也顾不得“政治正确”了。
德国:再拨2000亿欧元能源补贴
这项计划和特拉斯的能源救助计划类似,就是直接给民众、企业发钱,应对能源价格上涨,但问题是德国此举并没有经过欧盟审批,而是单方面决定的。
加上之前的1000亿,德国企业和家庭已经获得了3000亿欧元的能源补贴,专家认为这种撒钱必然会加剧通货膨胀,并将高价压力转嫁给其他欧盟国家,破坏欧盟单一市场。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谴责德国此举是“吃人”,法国财政部长勒梅尔认为“将面临欧元区解体的风险”。除此之外,德国还一直反对对俄罗斯天然气进行限价,还与欧盟高层龃龉不断。
各国自行其是,甚至都不通知欧盟一声,欧盟内部的团结问题再一次被摆在世人面前。实际上,也不能怪成员国,欧盟委员会自己办事效率太低,援助迟迟给不到,但凡是对俄罗斯能源依赖较大的国家,都不会坐以待毙。
如此一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国家尝试单方面与俄罗斯进行沟通,甚至暗地里达成协议以解燃眉之急,到那个时候,西方对俄制裁将彻底沦为笑柄。
最重要的是,欧盟的公信力将大大受损,如果成员国都不听话了,还谈什么欧洲一体化。如果“国家优先高于欧盟优先”的思想泛滥,那欧盟离分裂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