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一条微博热搜很戳心。
全球首例共享母亲出现!
《每日邮报》12月3日报道,英国一女同性恋,用妻子孵化的受精卵生下一子。
这为全球首个两人子宫共同孕育的案例。
具体过程是,医生将卵子放在微型胶囊里,将其插入一方女性的子宫,在受精的前18个小时进行孵化,然后将其转至另一方女性的体内,最终产下宝宝。
报道很抽象,形象些来说,就是:
两个女同性恋者,通过现代医术,可以生育宝宝,并且共同抚养他长大。
这说明了什么?
一是说明了社会越来越宽容,女同性恋者正在逐步被接受;
另外,正如网友所调侃的那样,这个热搜还暴露出真相:
只要你愿意,生育和抚养孩子,完全可以没男人什么事。
那些从不主动参与孩子成长的男人,很可能会变得越来越“没用”。
这个世界,正在淘汰那些只出精子,却从不出精力的男人!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
父亲们,正在变成“长方形”?
要么,爸爸们总是在忙工作,孩子和他们的联系最多的,不是其他,而是那个长方形的手机。
要么,下班后,爸爸们仍然在玩手机,带孩子成为可有可无的事情。
今年上半年,一组“岳云鹏接孩子”的照片,突然火了。
网友发出来的照片里,一个酷似岳云鹏的男子,穿红雨衣、蓝拖鞋,在学校门口等孩子放学。
女网友们议论纷纷,都称赞岳云鹏是个好父亲。
但随后,岳云鹏的妻子回应否认,称照片中的男子并非自己丈夫。
到底是不是岳云鹏?没有人确定。
也许,岳云鹏妻子的否认,只是为了保护孩子,不让过多的人前去骚扰孩子。
但女网友们的羡慕,却是真实而具体的。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但在学校外接孩子长长的队伍里,又有几个父亲能够亲自前来?
无数的父亲,正在缺席孩子的成长。
妈妈们有多羡慕,就证明这种缺席有多严重。
上个月的深夜,很久没有发朋友圈的同学小敏,更新了。
是儿科急诊室的照片,只配了两个字:心塞!
我试探的在微信上问她:怎么了?
没想到,她很快就回复了。
这天下午,老公去参加部门聚会。没想到,吃过晚饭,孩子就呕吐,还发烧了。
打老公的电话,显示关机。
她一个人抱着孩子去医院,孩子三十多斤,把她累得快瘫了。
挂号,缴费,抽血,检查,一路小跑下来,最后诊断出孩子是急性肠炎。
医生给孩子打吊针,孩子在急诊室睡着了。
她这才坐下来,发现全身衣服都湿透了。她再打老公的电视,仍是关机。
那天,小敏最后和我说的是:
我都三个月没有逛街,差不多半年没买新衣服了,也没有周末。
太累了,早知道,结什么婚啊。
电影《找到你》里,有一句话:
这个社会对女人的要求,太高了。
是的,你以为,结婚后,就能找到一个为你遮风避雨的人。
但生了孩子后,你才会发现:
丈夫既不能负责赚钱养家。你也竭尽全力,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妈妈。
你曾经是个骄傲的小公主,但你现在必须重新学习做超人,为家庭遮风挡雨。
作家“拾遗”,曾经有一个精辟的论断:
爸爸,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
为什么?
因为,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缺失,甚至消失,在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把“父亲”真正当成一种身份来经营的男人,变得越来越少。
不否定,男人们承担着生活压力,过得并不轻松,但这并不是理由。
要知道,许多妻子同样要上班,要奔波在上下班的地铁上,她们并不天然要承担全部责任。
主持人朱丹,曾经在微博上吐槽过:
为什么动画片里的妈妈,总是以像红太狼这样的形象出现?
她们暴躁易怒,很少温柔,包容,有爱,充满鼓励。
你可以说,这只是一种巧合。
但事实是,现实中的妻子,角色的压力往往比想象的更大。
她们需要充沛的精力,超出普通人的耐心,和从未停息的琐碎的付出。
更多情况是,这种付出并换不来丈夫的感激,和携手共同努力的自觉。
失望的情绪沉淀得久了,就难免在胸腔里爆炸,转化为暴躁,和看得见的愤怒。
什么是婚姻最好的样子?
就是彼此懂得对方的不容易。
你懂得丈夫在人前努力打拼的辛苦,他从不忽略你点滴的付出。
你们都不轻易缺席,拥有大格局和好情绪,然后培养出一个三观正确的孩子。
世界已经够为难自己了,你们这些抱团取暖的人,更要多些温暖和感同身受。
乍见之欢的激情后,只有相互体恤,这段相亲相遇才能走得更远。
全球首例共享母亲的出现,当然只是个例。
但这样的婚姻相处之道,你不能不记在心里。
最后,以网络上那段广为流传的对话结尾吧。
一个男人,在网上怼人:
我老婆,可以独自睡觉,可以自己去逛街,可以自己去旅游,可自己做饭,怀孕自己去做体检,自己带小孩,你们敢在她面前自称女汉子?
有网友,不动声色的回复:
在我们村,一般管她叫寡妇。
请一定记住,别轻易辜负了,那个愿意陪你吃苦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