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养的绿萝长得如此茂盛,不由自主地去看看阳台,那些被我冷落多年的芦荟,居然还顽强地活着,依然像利剑般傲然指天。我有点震撼了,是什么让它们的生命力如此强大?自生自灭而不屈。
20年前,这些芦荟同时住进家里来的时候,一如当年风华正茂的自己,青葱活力,意气风发。我是个随性的主,只要看到合意的盆栽,就会买回来,客厅里摆放几天图个新鲜,劲一过,就搬到阳台上光合作用。
久而久之,在阳台上开辟了个小花园。为了这些盆栽,我坚持不把阳台包起来,怕阳光与空气不够。闲暇之余,喜欢在阳台上阅读赏花,写意得很。
最爱的是夏夜月圆之夜,躺在摇椅上听古筝,花草立在脚边赏月华,如水的月光照着阳台上的我和花草,在凉爽的风中一起入眠。这些花花草草陪伴度过多少异乡的不眠之夜。
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只有赏花的兴趣,并无园丁的潜质。护理花草的时候,不是浇水太勤,就是忘记浇花了。纵使刚买回来开得再盛的花,也是昙花一现,并不长久。
阔叶的盆栽更容易夭折,而我,只是一如既往地买回来,以期装饰出生机勃勃的春意,至于它能活多久,不计后果。买得勤也死得快。一来二去,倒只有几盆芦荟一直绿意盎然,春来冬去陪着我。
觉得自己不是养花的料,我种植的兴趣慢慢冷却了,从此便懒得去管它们,任其自生自灭。渐渐地,花盆有一大半空了,我也彻底忘记了它们。
搬迁后,我把旧房子托付给朋友住了一段时间,她便时不时向我讨要阳台上的盆栽。我想想自己也没空料理,便大方地让她搬回老家去了。
待我偶尔回家看时,阳台上还剩下一些芦荟,想来这也是朋友挑剩不要的可怜虫罢。既然剩下了,便更没人料理了,真不知它们是如何度过这一个个严冬酷暑的,替我坚守这个曾蒙尘的阳台。
一半是惊奇,一半是内疚,我动手帮它们修剪残叶。有一盆因土壤太少,裸在外的叶子干枯了一半,中间的叶子却愈加厚绿,还有些扎人手。
我替它培了土,当手触摸到泥土时,闻到泥土气息的时候,突然觉得土壤才是万物生长的根源,如果没有土壤和空气,生命无从生根发芽。
当我重新宠幸这些生命时,心态真的变了。年青的时候凭一时意气搬回盆栽的时候,只是讶然那茂盛的新绿,能够让人赏心悦目而己。俨然不知常绿的生命需细心呵护才行,真对不起那么多被我养死的花草了。
唯这些无养也生的芦荟,不自弃,不弃人,唱出的生命之曲,让人愈来愈平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