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支持这样论定商朝的“商都”吗?

现在,有一种考古的新方法非常神奇,顺利时输入一个汉字,然后一个回车敲下去,如果非常幸运,你就已经能找到关键性的重要线索,这个新方法视电脑上的《中国地图》为最好的上古史古籍,而且还越是上古史越是灵验。

这一次寻找商朝的“商都”之所以这么有把握,就完全是这么做的,请看:

首先要初选一下汉字。

用哪个汉字好呢?

我顺着商朝一般的历史资料,选定了“履”字。

为什么要选用“履”字呢?

因为“商朝”是由“成汤约于公元前1670年所创立,“成汤”有个名字就叫“履”。

一个回车下去,“履”字真的在《中国地图》上有所反应。

仔细的归拢整理一下。

首先发现: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有“临履河、临履坡、履道里、履道坊”,这好像就是直接在说“成汤”的事,“成汤”作为帝王,应该是住在王宫,这些“履”字应该是在说王宫门口的道路、地形、河流、坊院等等,真是太棒了。

这时还可以复查一下,扩大点搂搂,不过不必累赘。

结合手头已有的资料,发现陕西西安还有“端履门”,在东都洛阳的“唐齐国太夫人墓”,还挖出来写着“履信里”的墓志铭,另外,连白居易都曾住在洛阳的“履道里”,写过《履道春居》,这里面都是围绕“履”字,而且还都相距不远。

当然,还可能对“履”字做点分析,“履”字的右下方照理不应是“复”,而应该是“夏”,“履”的古字形主要是“足”+“页”,其是有“灭夏”的意思,所以,“履”就是“成汤”的名字,也是“成汤”所立商都的标志,这些也在支持“履”字是与“成汤”紧密相关。

趁着还有时间,再找一下“咸阳”的“咸”字乐乐,其实“咸阳”的“咸”也可以来做旁证,“咸”字也不是无端的存在,其商代重要田猎区,卜辞记载,商王经常到此田猎,关于“咸”的地域,《路史·国名纪七》云:“咸”,“澶”之濮阳西南有“咸城”,《续志》云:古“咸国”也。

总之,这些看起来已经是足够的丰富,“成汤”的“商都”位置应该是已经可以论定,具体就是在“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的“履道”上,这应该算是非常的精确了,因为这不仅是具体到是在哪个城,而且是具体到在城里的哪条路上。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位于咸阳市北部,东与西安市临潼区阎良区和渭南市富平县相连,南与西安市高陵区接壤,西邻泾阳县淳化县,北靠铜川市新区耀州区,区域面积576.9平方千米,“三原指的是陕西的孟侯原、丰原、白鹿原

什么是“临履”,这是临近于“履”的地方。

什么是“履道”,这是最高规格的路径,以现实相比,大致可相当于铺红地毯的道路。

结语:

你支持这样将“商都”论定吗?

陕西西安咸阳市“三原县”


(文/丁丁哥/20230716/完)

参考:
http://blog.sina.com.cn/gzdd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