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历史研究,小编一直觉得,历史大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但是,历史趋势的发展速率却是可以出现变化的。
比如唐朝的景龙政变,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唐朝历史的发展速率。
1、活靶子
武则天退位后,武周政权被李显继承,李显登基后,恢复了唐朝国号,同时强调了武则天是高宗一朝的皇后。武周也被视为唐朝的一个组成部分。
不过,李显在位期间,唐朝的局势很不稳定。最起码太子李重俊的日子就很不好过。
话说按照宗法制,太子应该由嫡长子担任。问题是李显当时没有嫡长子,甚至压根没有嫡子。所以,李显的继承人,只能选择庶子。李重俊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被册立为太子。其实这种现象如果出现在其他朝代,倒也算不得什么。但是李重俊做太子,偏偏发生在后武则天时代。所以这可是不得了的大事儿。
武则天退位以后,武家在朝廷势力一直很大。而且,李显的韦皇后以及韦皇后的女儿安乐公主,也有感于女人可以做皇帝的传统,对皇位虎视眈眈——尤其是安乐公主的老公武三思,早在武则天在位期间就多次鼓吹武则天册立自己为皇位继承人。如今既然李显复辟,武三思也就断了当皇帝的可能,但是,自己当不上皇帝,老婆当皇帝也是可以的。
所以李重俊成了活靶子——武三思、韦后、安乐公主都这么想。
2、景龙政变
安乐公主压根没把太子李重俊放在眼里。一方面,安乐公主经常羞辱李重俊,李重俊压根没有过一丝一毫的太子尊严。另一方面,安乐公主多次劝说李显,册立自己做皇位继承人,废掉废物太子。
李显为人软弱,所以对于李重俊的态度,自然也有所动摇。
所以在这个背景下,景龙政变爆发了。
唐中宗景龙元年(西元707年)夏季,李重俊联系一些军士,对武三思等人的府邸进行偷袭并杀戮,在杀戮过后,这支军队奔向玄武门,准备重演当年的玄武门之变。
长安城里出现叛军的消息很快被皇帝李显知道。李显此时只好壮着胆子,站在玄武门的城楼上,开始劝说叛军:不外乎给叛军画大饼之类的。
李显虽然软弱,但毕竟是皇帝,因此叛军在得到皇帝的许诺以后,很快出现了分化。这导致了李重俊的军队出现溃败。李重俊见大势已去,只好打算逃到漠北的突厥人那里避难,不曾想在出逃路上被官军斩杀。
景龙政变就这样落下帷幕。但是,景龙政变对后来唐朝的历史走向确实产生了影响。
3、历史影响
后来的历史是:韦后毒杀了李显,打算做新的女皇帝。而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政变铲除了韦后母女。之后不久大唐进入了李隆基主导的盛唐时代。
而景龙政变之前,韦后勾结武三思等武家势力,在朝廷中排除异己,培植势力。李重俊的政变,虽然没能夺取皇位,但是却清洗了武三思等人的势力。这为后来李隆基粉碎韦后的阴谋,减轻了很多阻力。
同时,景龙政变也让朝廷中很多大臣普遍对中宗朝廷的前景不看好,认为未来不久唐朝必然发生新的变故。于是很多大臣开始寄希望于李旦等宗室的影响。这也为李隆基培植势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