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国军队建制,团以上要设立政委一职。抗战初期,我八路军一共有三个师,分别为115师、120师和129师,师长分别为林总、贺老总和刘帅。与刘帅搭档的首任政委叫张浩,或许大家对这个名字不是很熟悉,但张浩是我国早期著名的领导人之一,只是因病没有看到革命的最终胜利而悄然去世。
赴苏联工作
张浩原名叫林育英,“张浩”是1935年林育英从苏联回国时使用的化名。他是林总(原名林育容)的堂兄,早在1922年就加入了共产党。在白色恐怖形势下,林育英积极领导各地工人开展反抗资本家压榨的工运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1924年7月,林育英因为在组织工人游行时,被敌人的刺刀戳中头部,鉴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林育英虽然得到了治疗,但却给自己的身体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对他持续为党工作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
1930年,林育英奔赴东北开展地下工作,还担任了满洲省委书记,正当他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工作之时,却因叛徒告密而被捕,等到林育英被组织营救出狱之后,其身体已经受到了严重摧残。
就是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林育英始终没有放弃共产主义信念,奉命远赴苏联工作,并参加了共产国际七次大会。为了将本次会议精神带回国内,林育英不远万里长途跋涉,穿过蒙古国,艰难地回到国内,来到了延安。
说服张国焘
彼时,红一方面军刚刚抵达延安,但张国焘领导的红四方面军依旧还在长征路上。本来红军的人数就不是很多,张还另立中央搞分裂,实属不应该。为了形成完整的党中央,毛主席交给林育英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说服张国焘,让他回到延安来。
当时的共产党,还属于共产国际的一个分支,要听从于共产国际的安排。林育英本次回国,就带回了共产国际的电台密码,因此,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张国焘也是留过苏的,对共产国际的话是耳听心受。
林育英领命后,主动劝说张国焘改变了主意,承认了他另立中央的错误,并会同朱老总一道,带领队伍北上与红一方面军实施了会师。林育英亲自迎接张国焘的回归,给足了张国焘面子。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因为林育英的细致工作,才避免了红军的进一步分裂,将红四方面军带回延安,林育英也是立下了大功,而这件事也提升了林育英在我党我军中的地位和威望。
129师政委
抗战开始后,我军改编,林育英担任了129师首任政委,与刘帅搭档,开始了新的征程。林育英曾长期从事工运工作,对于政治思想工作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即便在当时那种非常不利的条件下,也能和刘帅配合,很好地开展各项工作。
但林育英的身体条件不允许他长时间奔波于野外,前文提到过,林育英曾经在日军狱中受到过毒打,还曾被刺刀戳中头部,因此,他在工作中,经常头痛、疲倦,无法适应南征北战、不断颠沛流离的军事生活。
无奈,林育英只好回到延安休养,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而担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的邓公则接替了林育英的工作,与刘帅组成了今后闻名全国、全军的“刘邓”组合。
1942年,林育英病情恶化,知道自己时日不久的他给秘书留下遗言,要求自己去世后被埋葬在杨家岭对面的桃花岭上,以见证中国革命的壮观时刻。1942年3月6日,林育英病逝。毛主席亲自为他执绋抬棺,护送他走完革命生涯中的最后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