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轴线上的《名人》故事(27)

胡同里的“洋八路”

地安门内大街油漆作胡同21号,住着一大家子“老外”,被人们戏称为“小联合国”。祖孙三代,6个国籍。男主人汉斯·米勒,祖籍是德国人;妻子中村京子,日本人;女儿米密瑞士籍,女婿德国籍;儿子米德华美国籍,儿媳是中国人;孙女米安琪英国籍……这就是老爷子米勒的家庭成员。他自1960年入住北京城至今,他家已在北京胡同中生活居住了60年。

米勒与妻子中村京子

在中国战火纷飞的年代,米勒与白求恩、柯棣华、斯诺有着相似的经历和信念。在瑞士读书期间受中国同学影响,他对中国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下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抗日斗争极为钦佩。通过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会见了廖承志,坚定了他前往中国革命的决心。

1939年,米勒在获得瑞士巴塞尔大学医学博士后,他只身一人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带着国外援助中国抗战的600箱医药用品和一辆大型救护车,不远万里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并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当时担任翻译的是中央军委卫生部顾问马海德(美国人),他们从此相识并结为终生挚友。以后,米勒坚决申请到前线去。他说,医生离伤员越近越好。

冬天,米勒和包括柯棣华大夫在内的印度援华医疗队一起东渡黄河,到达了太行山区的八路军总部。在见到朱德总司令时,竟意外听到了德语问候。在得知朱德曾在法国勤工俭学经历后,米勒感到十分温暖和亲切。

米勒(左2)与朱德(左4)

在抗日战场上,为了及时救助伤员,米勒总是要求离战场再近一些、离伤员更近一些。在土炕上、在门板上,在几根蜡烛的照明下,他为八路军伤员实施手术,挽救了无数抗日将士的生命。作为外国专家,他将“特供”给他的鸡蛋、糖等营养品全都送给了伤员,自己和大家一起吃粗粮。在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斗争期间,经他治疗的八路军伤病员就有九千余人。

在日本宣布投降的后,米勒向朱德提出了回国的申请。朱德总司令亲自为他签署了一份证明,高度肯定了他的工作。但由于交通不畅,米勒经东北取道苏联回德国的计划落空了。如此,留在中国的米勒,遇到他人生中的另一半中村京子。可谓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中村京子是日本人,同样因为战争来到在中国。14岁那年她在日本“圣战”的狂潮下,在“伪满洲国”锦州满铁医院护士学校学习。当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中村京子所在的护士学校,被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所接管。医院院长对同学们说:“八路军缺少医护人员,愿意参加八路军的跟我们走。”那时,日本因为战争一片狼藉,中村京子的家人也不知去向?她便毫不犹豫地参加了八路军,成为一名八路军护士。以后,当中村京子第一次遇见米勒时,十分惊讶地说,在中国军队中,还会有大鼻子、蓝眼睛的医生?经过几年炮火硝烟的磨砺,这两个“法西斯鬼子”最终恋爱了。

1949年7月,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时刻,这对“洋八路”在天津举行了简朴的婚礼,引发了人们的好奇和祝福。用战友们的玩笑话说,一个西洋的德国佬,一个东洋的日本兵,在中国的土地上绽放了爱情之花。更为奇妙的是,米勒不懂日语,中村又不懂德语,所以说,汉语成为他们日常交流的唯一纽带。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相识,在人民的军队里相知,在革命的战火中相通,最终他们成为了献身中国革命事业和中德、中日人民友谊的终身伴侣。

1972年,汉斯根据我国肝炎流行的实行情况,积极组织力量开展防治乙型肝炎的研究工作,亲自从日本引进较为先进的诊断技术及疫苗制作技术,以北京医学院人民医院为基地,开始乙型肝炎研究。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在他的指导下率先研制成功国内第——批乙型肝炎血源疫苗,并将其在人群中试用,使我国乙型肝炎防治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米勒在1951年加入中国国籍,以后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长春、沈阳、北京等医疗单位和医学院校担任重要职务,并成为“政协”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正当米勒为新中国医疗事业勤奋工作时,一场史无前例的运动开始了。

那时在米勒居住的油漆作胡同,家人每天出入都要低着脑袋。两位参加过抗日战争的“洋八路”、两位帮助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老革命,只好将自己尘封在小胡同中,过着谨小慎微的生活。当他得知,在战争中并肩战斗的军队领导人彭德怀、贺龙、邓小平也受到了批判,还被剥夺了领导职务,感到十分不解和心痛。在心寒意冷中,米勒开始教妻子和孩子们学德语。他准备带领全家人离开中国,返回自己的老家德国。最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切下,解决了米勒子女就业等实际问题,并劝说米勒“忘掉了那些不愉快”。

1989年,在米勒来中国参加革命工作50周年之际,卫生部授予汉斯·米勒杰出的国际共产主义白衣战士荣誉证书。在中国改革开放后,他们从胡同邻居们身上感受到了巨大变化。中村京子说,我看到了他们开心的笑脸,服装样式上的变化,买菜购物的丰富,中国的变化太大了。如此,米勒一家又投入到忘我的工作中。

俗话说得好,到了庙里随和尚。两位“洋八路”在北京胡同居住了几十年,也逐渐变得北京味儿了。他家并没有大门紧闭,与世隔绝,而是与胡同里的邻居们和谐相处。每当邻居们有头疼脑热得不舒服,就来请米勒大夫给看看。每次米勒都不嫌弃地开门“迎客”,热心地请邻居们到家里来,在房间里为他们诊治病情。之后,还要为他们开药取药。时间长了,北京人与“洋八路”的邻里关系十分融洽,令他们又感受到中国北京人的热情、局气和仗义。

米勒全家福

中村京子回忆说:“米勒在晚年生病和去世的时候,胡同里的邻居们都来家看望过。去年我做了一个小手术,也没有告诉任何人,可是邻居们怎么就知道了,纷纷过来问候我。没有什么外国人呐,中国人呐的区别,根本没有这个障碍。”

米勒生前曾说过:“我不在世的时候,你不要回家(日本),就留在中国吧。我们认识是在中国战场的军队里,结婚也是在军队里,我们的结婚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不能忘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而中村京子也是将中国作为自己的故乡。她开玩笑地说,做中国妇女有地位,在家里掌管财务大权。说完,老太太自己就呵呵地笑了起来。

2004年8月23日,京子领到了中国第一批发放给外国人的永久居留证。那一刻,京子激动万分。她说,她爱中国,要一直住下去,中国就是她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