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办军事学校,想让陈毅当政委,周总理大笑:为了要钱方便吧

  •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1年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在南京建立,学院的院长是中国十大元帅之一的刘伯承元帅。

学校成立前,刘伯承曾向周总理提出请求,想请当时任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来当学校的政委,但这一请求却遭到了中央领导的拒绝。

这座军事学院的建立标志着当时中国军队的干部培养,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其建立的过程却并不容易,刘伯承在其中有着很大的功劳。

那么,这所学校建立的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故事呢?其成立的过程,都经历了哪些困难?中央又是为何没答应让陈毅当政委呢?

刘伯承元帅的纠结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这是一个普天同庆的日子,也有一个百废待兴的未来。当时的中国局势已经逐渐稳定下来,人们渐渐过上了积极向上的日子。

但中国的军队并没有因此停步,虽然国民党败落了,可中国的边境线外,还有不少的野心家在虎视眈眈。

中国军队不用再全面进行内战了,这个时候,中央领导人们商议出一个新的目标。那就是让中国军队彻底的升级,不仅是在武器弹药上,还要在思想精神上。

毛主席曾经公开讲话表明,大致上的意思是说:

“现在中国军队走向未来,不能只注重陆军的发展,我们打赢了国内的战争,还要抵御国外的威胁,我们要重视空军,重视海军,重视所有军队的建设,这是我们当下的重要任务。”

事实证明,伟人的眼光还是十分长远的,在中国全面解放以后,面对的就是外国的军事威胁。

既然提出了军事发展思想的转变问题,就势必要做出一些应对的办法。

在1949年10月20日,中央军委组成以后的第一次集体会议上,当时的总参谋长聂荣臻提出了一个关于军事发展的建议。

那就是要建立一个军事大学,这样做的话,就能全面提高当时中国军队的基本素质。

当刘伯承元帅得到了这个消息以后,却陷入了纠结当中,因为他有一个想法出现在心中:“要不要我回去,做一做军事后勤方面的工作?”

想到这,他提笔就给中央写了一封信。

他在信中如是说:

“我的年龄已经很大了,现在的军队干部需要更年轻的力量参与到其中。而年轻干部的培养也是最难的,必须要有丰富经验的人领导。

我愿意辞去现任第二野战军司令员的职位,来主抓军事学院建设的相关问题。”

刘伯承元帅信写得十分诚恳,言外之意也在说:

“我刘伯承是十分具有军事经验的人,让我来当这个院长最合适了,为了建学校我可以不当司令员,我这么大的年纪了,组织应该给我一个关照。”

毛主席收到这封信以后,恰好周总理也在场,两人都是笑着说刘伯承元帅是个“人精”。

毛主席与周总理笑着讨论了一会说:“我看他这个主动请缨很好,我觉得这样安排比较合理。”

周总理也表示:“他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将军,他的能力足够了,我们开会讨论一下,这件事我也同意。”

最后,在中央领导商议后,便答应了刘伯承元帅的请求。

不仅如此,刘伯承元帅还给当时军委副主席朱德元帅写了一封信,要求把手头的工作地交给邓小平邓公与贺龙元帅,颇有一点“先斩后奏’的意思。

本来以为会受挫的刘伯承元帅,没想到中央很快就给了他答复,完全支持他主持建立军事学院的要求,还要求他早日的回到北京来主抓这个工作。

刘伯承元帅得到回复以后十分地高兴,他急忙安排好眼下的工作交接。

1950年10月27日,刘伯承元帅火急火燎的就跑回中央,面见主席等人,商讨建立学校的事情。

这件事当然没有刘伯承元帅想的那么简单,他一门心思想要建立一个好的军事学院,很快便遇到了一个难题。

当时毛主席出门工作,刘伯承元帅扑了个空,他又急忙地去找周总理。还好,周总理在办公室正在进行着公务。

在通报过后,刘伯承元帅便进了屋。周总理也放下了笔,亲自倒了一杯水,放在他对面的桌子上。

周总理笑着说:“哈哈,我们的刘大将军,你可真是党的好同志啊,哪里有困难,哪里你就出现了。不过,你可别把建学校这事想到那么容易啊?”

刘伯承元帅也谦虚地笑着感谢了一下周总理,随后开口说道:

“我当然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但是我很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只是......总理啊,你们得全力支持我的工作。”

周总理点了点头说道:“有什么要求你可以说,我会和大家反映,一起讨论。”

“也没什么大事,你们就让陈毅给我当政委吧。这个要求不过分吧?”刘伯承十分诚恳地说完,脸上有一点不好意思。

周总理一下就看破了刘伯承元帅的小心思,他笑了笑说:

“你想要陈毅?他可是华东军区的司令员啊,哈哈哈,我看你是为了要钱,要人,要东西都会方便吧?”

刘伯承元帅被说破了心事,索性也就坦然地哈哈一笑,默认了周总理的想法。不过周总理却没有立刻答应刘伯承元帅的请求,反而说要讨论以后才有结果。

周总理没果断答应,刘伯承元帅也知道这个要求可能不会得到批复了,两人便又聊起了学校的其他问题,谈话还算是顺利。

等刘伯承元帅离开以后,他才是真正的犯了难,因为军事学院的建立问题,真的是太棘手了。

任重道远的路程

摆在刘伯承元帅面前的问题很多,在更早的一段时间,学校的选址也是一个大问题。

他们在北京看了很多地方,都不是很满意。又或者满意的地方,不具备学校建立的条件。

刘伯承元帅甚至想要在圆明园遗址上重建军事学院,这显然也是一个不合理的要求。最后,经过多方讨论,军事学院选址在了南京地区。

学校也并没有重新找一块空地建造,而是选择在原有的华东军政大学,进行维修和翻新。那里设备齐全,规模面积都很大,是一个十分理想的教学场所。

学校的地点选立以后,接下来的事情更是繁多。刘伯承元帅在会见完周总理以后,毛主席便得知了他来拜访过的消息。

没多久,毛主席和刘伯承元帅又见了一次面,还没等刘伯承元帅提出什么请求,毛主席便一股脑地说出了很多需要紧急处理的工作。

无奈之下,刘伯承也只能听毛主席安排了一大堆工作。

两个人谈完以后,刘伯承元帅便笑着摇头告辞了。毛主席告诉他,马上就要召开一次会议,要商议学院建设的宗旨,如何学习其他军校建立的方针原则。

不仅如此,毛主席还要求刘伯承元帅拿出来一套学校编制,以及领导干部的人员安排,拿出来一个相关名单。

还要刘伯承元帅抓紧召开一个会议,拿出一个主要意见的文件来先审批一下。

刘伯承元帅对于毛主席的要求十分头大,心里想道:“不应该我提一些相关的要求吗?怎么主席给我安排得明明白白。”

总而言之,军事学院的建立,还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路程。好在刘伯承元帅的能力很强,他找了很多相关的朋友来配合他做这项工作。

在1950年11月13日,拿出了一个主要的意见汇总,最后经过周总理和毛主席等相关领导的审批,确立了军事学院建立的主要问题。

原来的陆军大学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这也标志他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所大规模建立的军事学院。

虽然军事学院的地址设立在了南京华东军事大学,中央领导又提出来,希望在以后将军事学院迁移到北京的某个地方,以示国家对这所学校的重视。

军事学院经历过刘伯承元帅的研究后,制定了很多个部门,为了以后的海军与空军,打下可以全面发展的基础。

刘伯承元帅还提出了要求,学校的建立势必需要很多的人才,凭借自己的本事是不够的,他希望每个军区最少调配二十名的干部。

其中的干部,最低要从师长级别的人才选取,条件十分优秀的可以放宽,相关的行政领导和工作人员,各个军事学校也要出动一部分。

为了学校的健康发展,刘伯承元帅还建议请苏联的专家来进行更专业的授课。刘伯承元帅提出了很多针对学校发展的问题,基本上都得到了相关领导的认可。

在此期间,刘伯承元帅得到了一个不太好的消息。那就是中央领导拒绝了刘伯承元帅想要陈毅元帅担任政委的要求。

因为当时陈毅在华东军区主持工作,事务繁忙,且调动起来不方便。

不过中央领导说,可以让陈毅元帅先配合他们去南京的筹备工作。刘伯承元帅为了这份任重道远的工作,可谓是呕心沥血。

1950年11月16日,周总理等相关中央领导先拨了五十亿元用作军事学院的建设。

拿到资金的刘伯承元帅,很快便开启了安排,他第一时间边去找到了陈毅元帅。他一边拉着陈毅元帅的手,一边诉说着自己的心意,刘伯承元帅说:

“为了得到你的帮忙,我可是费尽了心思啊,主席家和总理家的门槛我都要踏破了。说什么也不让你给我当政委。你瞧瞧,好说歹说,这才让你配合我做筹备的工作。”

陈毅元帅听刘伯承元帅说完哈哈大笑,回复道:“得了吧,我还不知道你那点小心思,要不你让我当院长啊?”

刘伯承元帅坦然地说道:“那你算是救了我了,我可不想当着什么院长了。你快来吧,我好去你们二野当司令员。”

两人在打趣了一会以后,便开始讨论了正事,毕竟刘伯承是中央点名的负责人,他对军事学院的建设也是十分的上心。

学校的建立

陈毅元帅提出了很多的建议,尤其是教员人才方面的针对性措施。刘伯承元帅在得到有效方法后,便快速地投入到学校的建立当中。

1950年11月21日的一个晚上,刘伯承元帅趁夜色赶赴了南京。开始准备紧张的学校建立事宜。

到了11月30日的一个上午,已经年近60岁高龄的刘伯承元帅,被正式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的院长。

同时,刘伯承元帅也安排了很多经验丰富的老将军来担任要职。

比如当时的湖南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陈伯钧、华北军政大学副教育长陶汉章、华东军政大学的副政治委员钟期光,以及川西军区司令员刘忠。

可以说刘伯承元帅组建的学院班底,是十分具有实力的一个小组织,用来教育学生绰绰有余。

除了以上的高职位领导人才,刘伯承元帅还调动了各个军区和各个学院,共计1420名学院干部。

这些学院干部都是地方选拔出来的人才,具有十分丰富的作战经验,其中还有22名苏联派来的顾问。军事学院建立得十分全面,组织也十分庞大。

教师班底准备好了,摆在刘伯承元帅面前的又出现了一个难题,那就是教材的编写。

军事教材的编写也是十分不容易的,不仅需要战斗经验丰富的人,还需要文化经验十分优秀的人。

为了编写出合格的教材,刘伯承元帅几乎每天每夜都在看书,查资料。连吃饭的时候都没有闲下来,每天睡觉只有很短的一段时间。

这让60岁年纪的刘伯承元帅十分劳累,也累积了一些病痛。但是刘伯承元帅心里很清楚,他在做一件很伟大的事。

战争的胜负可能带来的是一时的输赢,如果军事学院的建设圆满,这将是一件福泽后世的事情。

他把自己一生所累积的军事经验都编在了教材了,刘伯承元帅也希望新中国的未来会出现很多优秀的军事指挥官。

1951年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正式成立,在庆典上,毛主席亲笔写了八个大字,用来鼓励学校的学子们:

“努力学习,保卫国防。”

八个大字简洁明了,表达了国家的意愿,也表明了毛主席的期待。他希望以后从这所军事学校出来的人才,都能够保家卫国,成为国家最坚实的防御力量。

学校建立初期,刘伯承也没想到会很快地派上用场。在建立的过程中,中国与美国在朝鲜战争开始交手。

而这所军事学院,也在那场战斗中贡献了很大的力量。在1951年5月30日的时候,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的空军教育体系,海军教育体系全部建设完毕。

这也代表了现在的中国,已经具备了可以批量培养海军和空军实力。在学校教学的过程中,现实的战役是更具有学习性的。

当时刘伯承元帅组织了很多在校学习的优秀学生,让他们前往朝鲜战争一线,实地观看和学习战争中发生的种种因果,这也对当时的学生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同时,刘伯承元帅也有意地研制了针对美方的教学战略。他让这些学生很快便学以致用,基本上用一年的时间,便可以顺利毕业。

然后就可以让他们及时地投入朝鲜战争中,发挥他们学到的本事。

在战争结束以后,学院的进步并没有停止。刘伯承元帅很有远见卓识,他不仅抓学习,也注重学校风气的建设。

刘伯承元帅十分看重校风文明,他很清楚国民党的军官是因为什么而堕落的。在学校里,老师和领导们就是很好的榜样。

刘伯承元帅为了保持一种良好的校园风气,他设立了很严格的规章制度。比方说严禁私下送礼,严禁铺张浪费,还不允许学校有攀比之风,让学生们的心思都投入在学习上。

学校建立了一年以后,第一期的学生们顺利毕业了。这批人才都很快地得到了任命,为中国军队的建设发展贡献了不可忽视的力量。

毛主席在给军事学院训词中提到过,大致上的意思是说:

“刘伯承院长的功劳是有目共睹的,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就让中国的国防部队步入了正规化,现代化的建设路程。这对于中国的军事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贡献。”

军事学院在当时各个部队面前也是一块“香饽饽”,彭老总甚至在学员未毕业的时候,便紧急传信给刘伯承元帅,希望他们派人抓紧来到部队中,支援一下军队建设的相关问题。

可以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的建设,稳定供给了全中国大部分部队的军事人才储备。在其中,刘伯承元帅的功劳最大,他的所作所为,也一直被后人所铭记。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在现在时期,已经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虽然外观和规模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他的宗旨和灵魂,还是像毛主席和刘伯承元帅等人的初心一样,一直未曾改变,为国家的国防事业继续散发着光芒。

对于刘伯承等人建立军事学院的事迹,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