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C
守正执中,反对极端,应该是国家和我们每个人都努力追求的目标。
1、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什么,我认为,最好的两篇文章,就是“实践论”和“矛盾论”。邓小平理论在实践出真知,以及矛盾的对立统一方面,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延伸。
如果真的读过两位伟人的著作,能很清晰的看到他们哲学思想的继承性和一致性。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什么,我认为,就是八个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八个字过去适用,现在适用,未来也适用,可以说是百世而不易的八个字。一百年后,这八个字仍然适用。
什么叫解放思想,就是不要被过去的思维所限制,不要被过去的教条所拘束,根据实际情况,根据最新的信息,形成自己的判断。不要怕做错,敢想敢做敢尝试。
“两个凡是”肯定不是解放思想。拿着一本语录,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无疑不属于解放思想。觉得一本XX经能解决世界所有问题,不是解放思想;解释宪法的时候,搞原旨主义,判断现在的事情,还得复原制宪者的原初意图或者宪法文本的原初含义,也不是解放思想。
把小平同志几十年前的讲话中的一段拿出来,几十年后仍然认为是不可更改的真理,其实,也不属于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就更清晰了。做决策,做判断,要根据实际情况,不能不管客观实际,主观臆断。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肯定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同样,照搬另一套体制,认为就能解决中国一切问题,不考虑中国国情和实际情况,也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2、
小平同志另一个伟大之处是守正执中,反对极端。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个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只提四项基本原则,不提改革开放;或者只提改革开放,不提四项基本原则,都不能代表小平同志的观点。
邓小平时代,既有十亿人民九亿商,经济上敢闯,步子迈的大一点,社会活力的大爆发;也有83年的严打,八十年代末的治理整顿和对纪律的反复强调。有些人不太学辩证唯物主义,不太讲对立统一,片面的理解邓小平理论。
小平同志说过很多关于扩大改革开放的话,也说过很多关于四项基本原则的话。读小平同志的文章,我最深的印象就是走中间路线,文章中既有批评右的,也有批评左的。也正因此,有些借着纪念小平同志来宣扬自己观点的朋友,总能从小平同志的文章中,找到一些支持自己观点的语句。然后,片面的引用了小平同志的某一个方面的言论,片面的解释小平同志的观点。让很多没有真正读过邓小平选集,甚至没有读过文章全文的朋友,对小平同志的立场有了错误的理解。
今天的中国,我认为,我们仍然是坚持着小平同志给我们指出的方向向前走,走中间路线。有些所谓的“左派”对小平同志的攻击,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小平同志对于改革开放那一侧的言论,各种文字引用很多。我这边引用几条关于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吧。
“不走邪路”这四个字,原始出处就应该是小平同志1985年的一次讲话:
“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 (《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1985年)
共同富裕,也是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的:
“公有制占主体,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有些人讨厌的“维稳”,其实也是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的重点:
“第一条,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第二条,中国要搞四个现代化建设,没有一个稳定的政治形势不行。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摆脱落后状态,必须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建设。” (《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一九八七年三月三日)
朋友圈中,经常看到有些朋友引用这句话“我们既有‘左’的干扰,也有右的干扰,但最大的危险还是‘左’”。但这句话的出处和完整版是什么?原文如下:
“同时也有右的干扰,概括起来就是全盘西化,打着拥护开放、改革的旗帜,想把中国引导到搞资本主义。这种右的倾向不是真正拥护改革、开放政策,是要改变我们社会的性质。一旦中国全盘西化,搞资本主义,四个现代化肯定实现不了。中国要解决十亿人的贫困问题,十亿人的发展问题。如果搞资本主义,可能有少数人富裕起来,但大量的人会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中国就会发生闹革命的问题。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历史上有人想在中国搞资本主义,总是行不通。我们搞社会主义虽然犯过错误,但总的说来,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我们既有“左”的干扰,也有右的干扰,但最大的危险还是“左”。习惯了,人们的思想不容易改变。对青年人来说,右的东西值得警惕,特别是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因此要对他们进行教育。” (《吸取历史经验,防止错误倾向》,1987年)
小平同志的态度是很明确的,在中国搞资本主义行不通。搞资本主义,贫富差距扩大,中国会发生闹革命问题的。最大的危险是“左”,但对1987年的青年人来说,右的东西值得警惕。
这段话,明明一个态度执中,既反对“左”,由警惕“右”。被断章取义后,就和原来的意思完全不同了。
3、
学邓小平理论,如果没时间读邓选,就读读南巡讲话就可以了。
其他讲话,因为场合不同,目的不同,有些讲话强调“四项基本原则”这一面,有些讲话更强调“改革开放”这一面。
南巡讲话,比较全面的把两个基本点都覆盖了。讲话中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和唯物辩证法。
南巡讲话的核心还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一个中心,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到万不得已,国家不要轻言战争,不要把国家的重点转移到别的地方。今天,中国军费占GDP的比例远低于美国,国家的重点很明显,还是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南巡讲话中,既强调了政策稳定,又强调了敢闯敢试。给全国人民一个稳定的政策预期,是非常重要的。
政策 一方面要稳定:城乡改革的基本政策,一定要长期保持稳定。当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该完善的完善,该修补的修补,但总的要坚定不移。即使没有新的主意也可以,就是不要变,不要使人们感到政策变了。有了这一条,中国就大有希望。
另一方面要敢闯,敢于尝试: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不冒点风险,办什么事情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万无一失,谁敢说这样的话?一开始就自以为是,认为百分之百正确,没那么回事,我就从来没有那么认为。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南巡讲话强调:要继续开放,吸收西方社会的优点,西方的技术、产品、理念、管理方式,只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都可以引进来。但引进时也需要去芜存菁。对发展生产力没啥用处的糟粕,也没必要引入。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这是绝对错误的。但资本主义的草,也也没必要非要引入。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南巡讲话强调: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同时要避免两极分化,富的地区就应该多交税,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当然富人多交税也是天经地义的。
“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使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发展。”
南巡讲话里强调:防右,同时要防左。什么是左。小平同志也给了定义:不能把改革开放等同于引进资本主义。不能强调经济领域和平演变的风险。所以,对整个“富人”“企业家”群体的,夸大事实的攻击,在经济领域搞人身攻击,扣政治帽子,这就是“左”。
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右的东西有,动乱就是右的!“左”的东西也有。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这些就是“左”。
大家认为,南巡讲话是改革开放的冲锋号。但里面也有纪律,也有约束。讲话里面要求:坚决打击犯罪,扫除腐朽的东西,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打击资产阶级自由化:
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扫除各种丑恶现象,手软不得。
开放以后,一些腐朽的东西也跟着进来了,中国的一些地方也出现了丑恶的现象,如吸毒、嫖娼、经济犯罪等。要注意很好地抓,坚决取缔和打击,决不能任其发展。
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十二届六中全会我提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还要搞二十年,现在看起来还不止二十年。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后果极其严重。
南巡讲话中很大一部分讲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保卫社会主义,防止和平演变。但同时也有自我反思:
依靠无产阶级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这就是人民民主专政。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巩固人民的政权,是正义的事情,没有什么输理的地方。
帝国主义搞和平演变,把希望寄托在我们以后的几代人身上。我们这些老一辈的人在,有分量,敌对势力知道变不了。但我们这些老人呜呼哀哉后,谁来保险?所以,要把我们的军队教育好,把我们的专政机构教育好,把共产党员教育好,把人民和青年教育好。
两个人都失败了,而且不是在经济上出问题,都是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问题上栽跟头。这就不能让了。
我坚持退下来,就是不要在老年的时候犯错误。老年人有长处,但也有很大的弱点,老年人容易固执,因此老年人也要有点自觉性。越老越不要最后犯错误,越老越要谦虚一点。
南巡讲话,也体现了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
小平同志的立场,是中间立场,走的路线,是中间路线。今天,有些人天天揣测风向,觉得一会儿刮左风,一会儿刮右风。出了点政策,喊了喊共同富裕。封了几个自由派大V就觉得要向左转,喊什么WG再来。封了几个激进左派,又觉得风向又转了。
我觉得,这些都是臆测。守正执中,既要防右,也要防左,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政策,也是小平同志一直坚持的政策。右了,就往左一点;左了就往右一点。
只要做事,难免会犯错误,不能怕,不能停滞不前。小错误难免,但只要守正执中,走中间路线,就不会犯大错误。坚持中间路线,不要走极端,是小平同志坚持的,也是小平同志之后的领导人一直坚持的。
4、
小平同志给国家订的目标是什么?1987年,他这样写: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实践证明这些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但毕竟我们只是开步走。我们原定的目标是,第一步在八十年代翻一番。以一九八○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二百五十美元,翻一番,达到五百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一千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那时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一万亿美元,虽然人均数还很低,但是国家的力量有很大增加。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四千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这是我们的雄心壮志。目标不高,但做起来可不容易。”
小平同志给的目标是2030-50年,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2021年,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了1.2万美元。但是,1987年的4000美元,和2021年的4000美元不是一回事。
1987年,中国人均GDP应该只有不到300美元。当时世界的人均GDP均值是3452美元。4000美元相当于世界均值的116%。
1987年,人均GDP在3000-5000美元的国家,大概有以下这些:
按汇率计算1990年,中国的人均GDP是318美元,未达到500美元的目标。2000年,中国人均GDP是960美元,差一点,但还是没达到小平同志,1000美元的目标。当然,按购买力平价计算,肯定都是达到了。
2021年,中国人均GDP是12556美元,世界的人均GDP是12263美元。中国是世界的102%,还没到达到世界人均GDP116%的目标。我们离2030年还有9年,离2050年,还有29年。我相信,到2030年,达到世界人均GDP116%的目标,应该没什么问题。
1987年,3000-5000美元人均GDP区间的这几个国家(除去几个岛国):阿曼,葡萄牙,韩国,2021年人均GDP比我们高,阿根廷,伊拉克,保加利亚,加蓬,2021年人均GDP比我们低。
纪念小平同志最好的办法就是,在2030年以前,提前,超额完成小平同志在1987年给我们指出的目标。中国人均GDP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116%。
怎么达到这个目的,就是靠走中间路线,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小号如果有空,也关注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