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垂死的杜聿明问郭汝瑰:最后问你一次,你是不是共产党

1981年,郭汝瑰去探望身患重症的杜聿明

垂死病中的杜聿明看着眼前的“宿敌”,问出多年来心中的疑惑:“我最后问你一次,你当时到底是不是共产党?”

郭汝瑰随即点点头。

郭汝瑰几十年在国民党部队,身居高位,更是蒋介石的心腹,几乎没有人怀疑过他的身份,除了一个人——杜聿明,这位昔日的国民党高级将领。

可杜聿明等郭汝瑰的这一句答案,却实实在在地等了后半生!

图|杜聿明

郭汝瑰:董必武麾下的“红色特工”

1945年,抗日战争即将迎来胜利的曙光。而此时已经进入国民党上层的郭汝瑰却忧心忡忡,他一直苦苦寻找共产党人,却始终无法取得联系。

早在1928年,21岁的郭汝瑰就在袁镜铭的介绍下,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可当时蒋介石已经公然叛变革命,将枪口对准共产党人,郭汝瑰虽在堂兄郭汝栋的部队里,但郭汝栋早已听从蒋介石指令。

郭汝栋不确定郭汝瑰的身份,但为以防万一,还是选择将郭汝瑰送到日本士官学校去。1930年,郭汝瑰抵达日本,在日本学习军事技术,郭汝瑰心想,在日本学习一些本领,将来也对革命做出更多贡献。

没想到,郭汝瑰到日本后,日本却对我东北三省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让数千万东北同胞受尽苦楚。身在日本的郭汝瑰等青年学生慷慨激昂,绝不能忍受日本侵略者的恶劣行径,于是毅然选择从日本学校退学,回到祖国。

图|郭汝瑰

郭汝瑰借一位考试不合格的学员的名义,进入陆军大学,之后在陆军大学同窗的推荐下,进入国民党陈诚的第十四师,担任参谋长。

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郭汝瑰虽没能与党的组织取得联系,但国共再次合作抗日,所以在国民党的队伍里,郭汝瑰依然可以实现抗日救国的志向。

在一次次战役中,郭汝瑰都表现出他的勇敢机智,他对战争的数次正确预判,也让他日渐受到重用。因此,郭汝瑰深受陈诚、蒋介石的赏识,也一步步进入国民党政权的上层。

他因此有了更多和国民党军政要员接触的机会,可国民党与郭汝瑰想象的根本不一样,许多国民党官员腐败奢靡,当抗日前线的战士浴血奋战、长眠战场时,后方的国民党达官显贵却过着勾心斗角、灯红酒绿的生活。

郭汝瑰对蒋介石也很失望,抗日战争中,蒋介石并未全心全意地抗日,他还是会将矛头对准共产党,经常制造爆发,还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让很多英勇奋战的新四军战士失去性命。

尤其在抗日战争即将走向胜利时,蒋介石心想的不是如何创建一个和平、民主的新生活,而是一心挑起内战,郭汝瑰对蒋介石、对腐败的国民党已经陷入失望。

他知道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是多么振奋,他也清楚地意识到,共产党才是未来的希望,他迫切地希望能与组织取得联系,重新回归组织。

图|郭汝瑰

幸运的是,1945年5月,郭汝瑰在重庆正好碰到黄埔时期的老同学任逖猷,他高兴极了,希望能通过任逖猷,与党组织取得联系,但任逖猷如今在中央军官学校,处境也很艰难。

任逖猷虽然无法向他伸出援手,但任逖猷有个弟弟,叫任廉儒,却给郭汝瑰带来莫大希望。

任廉儒就是共产党员,他在中共中央社会部工作,隶属共产党领袖董必武的麾下。遇见任逖猷三天后的深夜,任廉儒找到郭汝瑰,他声称自己是川盐银行的高级职员,并未向郭汝瑰露底。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任廉儒与郭汝瑰时常接触,这也让任廉儒渐渐确定,郭汝瑰是真心想回到党的汇报,确定郭汝瑰的真实立场后,任廉儒这才让他与董必武相见。

图|董必武

郭汝瑰很激动,他终于见到党的领导人,他紧紧握住董必武的手,兴奋地说道:“董老,我来迟了。”

“你来得正是时候。”董必武笑着说道。

当郭汝瑰提出自己想要回归党的怀抱时,董必武告诉他:“党需要你继续留在国民党军队里,今后将有专人和你联系。”

就这样,郭汝瑰继续留在了国民党的部队,但与往昔不同的是,如今他有了新的使命。

后来国共多次谈判时,郭汝瑰有机会得见周恩来,他的内心特别激动,想走过去与周恩来述说自己的经历,可他不能,如今他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为了将来革命胜利,如今他必须要沉下心来,在国民党的部队里“孤军奋战”!

明眼人杜聿明的怀疑

在他人眼中,郭汝瑰是蒋介石的心腹,作为蒋介石面前的大红人,郭汝瑰每每依照蒋介石的意思下达命令,点谁的名字,谁就得站起来说“是”。在蒋介石面前,他鞭辟入里地说服蒋介石,动摇蒋介石的战略,为共产党人的部队创造优势;在国民党面前,他又可以一口将十几句“消灭共军”。

几乎很少有人怀疑他的身份,除了一个人——杜聿明,国民党高级将领。

图|蒋介石与杜聿明

据资料记载,郭汝瑰十分机智,他将自己的身份掩饰得很好,到了天衣无缝的程度,国民党上下鲜少有人关注到他身上,但有一次国军将领杜聿明去他家,却发现了“疑点”。

要知道许多国民党将领过得都是怎样的生活?即使在战乱时期,也没有人能阻挡他们流连欢场、饮酒作乐的奢靡生活,家中更是豪华气派,与战时百姓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状态完全不同。

郭汝瑰的家中又是什么样子呢?郭汝瑰是中将厅长,是国民党高层。但杜聿明去他家,却发现家中客厅里的沙发打着好几个补丁,这让杜聿明心生疑惑。

杜聿明思索着:“我在国民党里已经算是够‘清廉’了,郭汝瑰的家竟然比我家还寒酸,他不是共产党谁是?”

要说在国民党的队伍里,找一个像郭汝瑰这样的人实在太难。看蒋介石哪次出行,不是从饮食到出行都精心准备。1947年胡宗南迎蒋介石到延安时,不仅为蒋委员长安排延安最好的边区外交宾馆,还特意从西安运来蒋介石的餐具、马桶等生活用具。

蒋介石到延安后,看到共产党住窑洞、睡破床的艰苦条件,大吃一惊。所以两者相较而言,郭汝瑰简朴的生活方式实在更倾向于共产党人,便让心思缜密的杜聿明起了疑心。

图|杜聿明

事实上,杜聿明早就对郭汝瑰起了疑心。

1948年5月,郭汝瑰被任命为国防部第三厅(即作战厅)中将厅长,而且还被派往徐州,担任顾祝同为总司令的陆军总部参谋长。

当时杜聿明就提出了异议,他还专程去见顾祝同,向顾祝同认真建议:“我认为不能让郭汝瑰担任厅长一职,我觉得此人有问题,我怀疑他是中共派来的卧底,我们需要调查清楚。”

只不过,当时顾祝同并未相信杜聿明,他反驳杜聿明的话:“郭汝瑰可是蒋委座最为信任的人,如果他都不可信,那国民党就没有可信的人了。”对于杜聿明怀疑郭汝瑰的说法,顾祝同丝毫不相信。

当然,对着郭汝瑰的身份,可杜聿明并没有实实在在的证据,他无法说服别人。但他对郭汝瑰的怀疑,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解。

图|蒋介石

淮海战役前夕,蒋介石指示国防部拟定一个“集中兵力于蚌埠附近,以击破解放军攻势为目的”的“徐蚌会战计划”,他还任命为杜聿明为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二兵团司令官。

蒋介石曾派人征求杜聿明关于“徐蚌会战计划”的意见,杜聿明对这一计划表示支持,决定坚守蚌埠。杜聿明还亲自写信给蒋介石,提出:会战部署由刘峙指挥,迅速按计划实施,否则有被解放军牵制而无法撤退的可能。

按照华中“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白崇禧提出“守江必守淮”的思想,参谋总长顾祝同、国防部长何应钦在国防部召开作战会议,提出“守江必守淮”,主张将大批兵力集中于徐州、蚌埠之间的津浦铁路两侧。郭汝瑰力劝蒋介石,可以在徐州外围作战。

郭汝瑰的想法是,将国民党部队分散开来,这样可以增加国民党部队在移动中被人民解放军分割围歼的机会,对解放军部队而言是个优势。

何应钦让郭汝瑰制定作战方案,交由蒋介石审批,在此方案还未下达到国民党部队时,郭汝瑰就已经先秘密传递给解放军部队。

图|淮海战役中缴获的国民党装备

1948年10月,国民党集结60万兵力,以徐州为中心,利用津浦、陇海两条铁路线,组成“一点两线”防御阵线,采取战略守势。

11月,杜聿明飞抵南京,面见蒋介石。得知蒋介石没有坚决实行“徐蚌会战计划”,反而采纳“守江必守淮”的主张,杜聿明心烦意乱,十分无奈。

但军令难违,杜聿明不得不按照蒋介石的命令,赶往徐州,以解黄百韬之困。但结果是,1948年11月22日,黄百韬兵团在碾庄地区全部被歼,时任国民党第七兵团司令官的黄百韬在淮海战役中兵败身死。

1949年1月10月,杜聿明本人在安徽省萧县张庄寨镇张老庄村,被解放军战士所俘虏,开启了自己的战俘生涯。

图|杜聿明被俘

淮海战役成为杜聿明一生中难以释怀的败仗,而且也成为他彻底改变他人生的转折点。许多年后在《淮海战役始末》中,杜聿明说:

“我认为蒋介石、顾祝同是完全听信郭汝瑰这个小鬼的摆布,才造成这种糟糕局面。我想责问郭汝瑰为什么不照原定计划主力撤到蚌埠附近,正在犹豫不决之际,见顾祝同等人同意郭汝瑰报告这一方案,觉得争也无益,一个人孤掌难鸣,争吵起来,反而会失了蒋介石的宠信。”

杜聿明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郭汝瑰是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生,且郭汝瑰身材矮小,杜聿明就称郭汝瑰为“小鬼”。

杜聿明心中始终存有疑虑,只是当时战事紧急,他又要顾黄百韬兵团,还要率兵去解黄维兵团之围,他没有真凭实据,更无暇去向蒋介石汇报,就这样等来了自己被俘的结局。

图|蒋介石

历经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国民党蒋介石大失人心,几百万部队丧失殆尽,蒋介石总是情绪不佳,就连下属们跟他汇报,也总是小心翼翼的。彼时郭汝瑰找到任廉儒,希望他能转告中共中央:希望他能获准离开黑暗的蒋家王朝,到解放区做事。

任廉儒请示中央后,给郭汝瑰回话:

“你的愿望,党非常理解。不过经再三研究,认为你到解放区作用不大,预计解放军渡江后,蒋介石必然妄图巩固西南,那时必有一场恶战。你不如争取掌握一支部队,到解放军进军大西南时举行起义。这不是比到解放区作用更大吗?”

就这样,郭汝瑰没有离开让他厌恶的腐败官场,继续坚持了下来。经顾祝同举荐,郭汝瑰被蒋介石任命为国民党第七十二军军长,开赴四川。

蒋介石要郭汝瑰重建这支在淮海战役被围歼的部队,郭汝瑰一接到任命,就开始招兵买马,他向国民党国防部、联勤总部要了不少武器装备,这才出发前往四川。

郭汝瑰在四川组建新的第七十二军,这支部队内也被安排了很多共产党的军事干部,以便能更好地掌握部队,与此同时,任廉儒以重庆川盐银行高级职员的身份,来到四川,与郭汝瑰保持时刻联系。

图|人民解放军渡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打过长江后,很快攻克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国民党军队四散奔逃,白崇禧集团、余汉谋集团等国民党残余部队,还企图雄踞大西南,负隅顽抗。

蒋介石也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大西南,他前往重庆,召集各位将领,召开守卫大西南的作战会议。当时坐镇云南的卢汉看清形势,在蒋介石百般邀请下,甚至都不愿去赴约。

蒋介石没有忘记郭汝瑰的这支部队,他还亲自召见郭汝瑰,询问部队的作战情况。他对郭汝瑰委以重任,命其为二十二兵团司令,直接指挥第二十一军、四十四军、七十二军、以及三个独立师,蒋介石要求郭汝瑰部队全力阻止解放军进入四川。

蒋介石怎么也没想到郭汝瑰的真实身份,在解放军部队入川之际,郭汝瑰按照之前与任廉儒制定的计划,率部起义。

郭汝瑰终于能如愿回到人民的怀抱。建国后,他先任川南行署交通厅长,后来又在南京军事学院任教,1950年郭汝瑰到南京军事学院报到后,一待就是近二十年的时间。

而就在这二十年时间中,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他的老朋友杜聿明在狱中表现良好,作为第一批特赦战犯,重获自由。

而这两位“老熟人”也在新的时期,再次迎来见面的机会。

图|郭汝瑰

杜聿明:你到底是不是共产党

郭汝瑰是江苏省政协委员,也是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而特赦后的杜聿明也是政协委员。在参加一次政协会议时,二人毫不意外地相遇了。

见到郭汝瑰的那一刻,杜聿明惊讶无比,目瞪口呆,郭汝瑰率先走上前去,主动和杜聿明打招呼:“杜军长,你也来参加政协大会了。”

杜聿明极力平复自己难以置信的心情,他问郭汝瑰:“你怎么也在这里?”

“聿明兄有所不知,早在1949年初,我便看到了蒋介石大势已去,于是,我便向共产党投诚了,我现在的待遇就是投诚军官的待遇。”郭汝瑰回答道,关于“红色特工”的真相,郭汝瑰并没有说出来。

图|郭汝瑰晚年

1981年,77岁的杜聿明身患重症,卧床休养。郭汝瑰专程去探望,关心他的病情,病中的杜聿明抓住郭汝瑰的手,执着问道:“我最后问你一次,你当时到底是不是共产党?”

郭汝瑰点点头。

杜聿明心中的疑问终于得到解答,不过对于郭汝瑰,杜聿明心中还是有许多的疑问,他问郭汝瑰:“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和共产党有联系的?”

“我早在1928年就加入了共产党,后来被共产党派到国民党了,成为一名特务。”郭汝瑰回答。

杜聿明笑笑:“看来,我的怀疑一直是没有错的,只可惜,当时没有人信我的话。”

图|杜聿明晚年

郭汝瑰也有自己的疑问,他问杜聿明:“你是从哪里得到我是卧底的消息的?”他疑惑的是,杜聿明到底是怎么知道他的身份的。

“我的直觉而已。有一次我去你家,一走进客厅,便发现了沙发上的补丁,我觉得很讶异,因为你的家竟比我家还寒酸。这不符合国民党军官的作风,于是,从那以后,我便一直对你有所防备、有所怀疑。”杜聿明娓娓道来。

听完杜聿明的话,郭汝瑰这才恍然大悟,感叹道:“原来如此!”

时至晚年,过去都已经成为往事,如今他们都致力于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或者说,如今的他们正是没有互相怀疑、并肩作战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