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奇:采访邓小平时问,您为何总是二把手,邓小平说出了一句话

20世纪80年代,在邓小平同志的坚持探索下,我国决定试行改革开放,这一大胆的举动,不仅震惊了国人,同时也让世界他各国感到意外不已。

在外媒记者的一次又一次的请求下,邓小平答应了接受其采访。

这位外媒记者可不简单,被称为“世界第一女记者”,“国际政治采访之母”,她的语言犀利,在采访中问的问题总是十分刁钻、尖锐,引得各国政要头疼不已。

这次采访邓小平的时候也不例外,她故意刁难对邓小平发问道:“您这么能干,为何总是二把手?

听到这个问题,在一旁的翻译员都紧张地捏了把汗,邓小平则莞尔一笑,说出了一句话,将此事一笔带过,成功化解尴尬。邓小平说了些什么呢?

图丨邓小平和女记者

著名女记者,勇敢大胆,直率犀利

1978年,我国正式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而这一政策,正是由邓小平主张提出的,可谓是十分大胆新奇。

如果施行的能够成功,那无疑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转折点,但是一旦失败,那就是容易被打上资本主义的牌子,中国的未来发展则会受到很大影响。

“发展不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吗?”勇于探索的邓小平在当时,毅然决然地做出了这个,其他人想都不敢想的决定。

正是这一决策,在国际掀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同时也吸引了当时国际上一位著名女记者——法拉奇。

法拉奇之所以在众多记者中脱颖而出,是因为她那勇敢大胆的性格,与直截了当的采访风格。

图丨法拉奇

1929年,出生于佛罗伦萨的法拉奇,在幼年时期就深受父亲的影响,经常参加一些反法西斯的活动。

而亲身经历过二战的她,痛恨战争,同时在那样的环境下生活,又有着常人没有的坚毅和勇敢,因此她从来不畏惧任何权威。

伊朗这个宗教国家里,女性社会地位低下,法拉奇在前去采访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时,因为性别的原因,按照当地规矩,必须要佩戴面纱,才能去见霍梅尼。

起初,法拉奇对此表示不解,多次拒绝该要求。但是由于宗教信仰原因,倘若不戴面纱,她就不能会见其他宗教领袖,无奈之下,她只好上面纱,走进了霍梅尼的办公室。

难道你以为她妥协了吗?当然没有。走进办公室之后,具有独立意识和反抗精神的她,丝毫不顾忌他人的眼光,直接在霍梅尼面前大胆地揭下了面纱,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大惊失色。

图丨法拉奇

有人说,她这是一种不尊敬别国习俗的行为,但是也有人说,正是需要像她一样大胆,敢于挑战权威的人,才能打破当今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合理条框,追求一个更平等、更先进的社会环境。

除了大胆直接,无所顾忌以外,法拉奇在采访中,还能准确地把握到,那些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提出的问题,可谓是一针见血。

曾经采访越南总理时,法拉奇针对社会上流传的“其总统为越南最腐败的人”这一话题,对总理阮文绍进行不断追问,最后,阮文绍只得一五一十地交代清楚了自己的家底。

在采访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时,法拉奇又针对拉锯时间之久,耗资众多,但却没有任何意义的越南战争发问。

迫于法拉奇一轮又一轮的强烈攻势,基辛格只得承认,当时的决策是非常愚蠢的错误。

图丨法拉奇

多次争取,采访机会来之不易

法拉奇的采访风格一向都是犀利直接,这件事情是大家都知道的。正是说话直来直去,从不拐弯抹角,这在采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使人,陷入一种尴尬的场景中。

如果被采访者没有超高的情商,以及随机应变能力,那么很难成为一次愉快成功的采访。

在改革开放决策实施之后,法拉奇敏锐地捕捉到了,此政策的领导人核心便是邓小平。于是,对邓小平充满好奇心,也对未知的中国充满好奇的她,便多次向我国提出了,采访邓小平的申请。

但是,这每一次的申请,都遭到了我国政府的拒绝。这并不是我们不想向外界透露信息,而是当时,毕竟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实行的初期。

首先,国内面临着一系列待解决的问题,其次,这一决策在国际上的舆论压力也不小。

图丨邓小平

法拉奇作为最犀利勇敢的女记者,无疑不会放过这些人们最关心、争议最大的点。

倘若她提出的问题过于刁钻,邓小平没能完美地回答上来,不仅不利于为国内政策实施建立良好的信心,更加不利于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站稳脚跟,很影响国家的形象以及未来的发展。

即使如此,这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也没有使法拉奇放弃,采访邓小平这一想法。于是她仍然寻找各种机会,争取能够采访到邓小平。

正巧,在1980年9月,意大利的总统前来访华,而法拉奇的父亲与总统又是要好的朋友,因此法拉奇便请求意大利总统,让其再为自己争取一个采访的机会。

就这样,在意大利总统的“保证”下,我国这才答应了此次采访。

图丨邓小平

实力征服记者,赢得广泛好评

这场采访,无疑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法拉奇会提出怎样犀利的问题,而邓小平又能是否很好地做出回答?

被法拉奇采访过的名人不在少数,但是能赢得好评的,却不是大多数,对于中国的这位领导人,她有着十足的好奇心。

但是,事实证明,邓小平那超高的情商,以及灵活的应变能力,让他凭借自身的实力,赢得了记者法拉奇的认同。

在结束采访之后,法拉奇毫不谦虚地对邓小平给予了高度评价。

她说:“所采访的世界领导人中,没有一个人能像邓小平这样坦率、深入地谈论历史问题。他超越了个人恩怨谈历史问题,是谈得很深的,邓小平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

图丨邓小平

在各个场合一向强势的法拉奇也在最后,对这次采访,给出了高度评价的总结,这次对邓小平的采访,是她整个记者生涯中,最成功的一次。

同年9月,法拉奇还真挚地向北京寄了一封感谢信,感谢中国愿意给予她这样一次机会。

在感谢信的结尾,法拉奇再一次向邓小平表达敬佩之意:“采访您是我的宿愿,我曾经担心语言障碍会妨碍这一愿望的实现,现在看来,这一担心是多余的。

那么,在采访过程中,邓小平到底说了哪些话,竟征服了这位叱咤政界的女记者呢?

图丨法拉奇

采访正式开始,高手过招

1980年的8月21日,在人民大会堂法拉奇对于邓小平的独家采访拉开了帷幕。

正式采访开始时,会议厅中只有5人,邓小平、法拉奇,还有新闻司长、翻译官以及记录员。法拉奇将其随身携带的录音机放到茶几之后,打开开关,采访正式开始。

对于这场难得的采访,法拉奇可谓是做足了功课,她以对邓小平的祝福来巧妙开场:“明天是您的生日,我要祝贺您,祝您生日快乐!

而邓小平这位伟人,将自己的所有精力,都放在了新中国事业的发展上,根本不记得自己生日这回事,他回答道:“明天是我的生日?我从来不关心什么时候是我的生日。

这让法拉奇属实感到有些意外,但是这并没有难倒她,她向邓小平表明,这是她从其传记上得到的信息。

图丨邓小平

后来法拉奇又想将话题,引到邓小平的个人传记上,但显然,邓小平有着自己的思路,并不想在传记上面浪费过多的言语。

于是巧妙地转移了话题:“就算是吧,也别祝贺我,我已经76岁了,到了衰退的年龄啦!”这自嘲式的讲话,凸显了邓小平十分亲切随和,根本没有摆出一副领导人的架子。

这让法拉奇不由得想到了她同年龄的父亲,便提:“我父亲也是76岁,我要这么对他说,他肯定会打我两巴掌。”

邓小平也随之附和:“当然不能对你父亲这么说!”这几句简短的话语,让原本严肃紧张的氛围缓和了下来。

显然,法拉奇并没想放松,紧接着,她便开始了一系列发问,而第一个问题便是——如何评价毛泽东?

图丨法拉奇

法拉奇提到:北京在发展的过程中,毛主席的画像逐渐变少了,唯独只有挂在故宫入口处的那一副画像,他向邓小平询问道,不知在未来,是否还会保留这毛主席画像呢?

这种容易引人误会的提问方式,不知道的,还以为毛泽东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下降了呢,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邓小平面对记者的这番发问,没有丝毫犹豫地回应道:“当然是永远保留下去。

“过去到处挂毛主席的像是不严肃的,他终究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从我们中国人民的感情来说,我们永远把他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

而这,只是法兰奇的一个小小的开头,后面的问题愈发刁钻,法拉奇提出的第二个问题便是:“西方有人说您是中国的赫鲁晓夫!您对此有何看法?

图丨毛主席的画像

这个问题可谓十分鲁莽,不过倒也符合法拉奇这样的性格。听到这个问题的邓小平,丝毫没有一点被冒犯的样子,反而十分豁达开明。

他大笑了起来,说道:“在西方,别人称为什么,都是无所谓的,只不过,我与赫鲁晓夫打交道的这几年来说,把我比作赫鲁晓夫,无疑是一种愚蠢的行为

接下来,邓小平又悉数列举了,赫鲁晓夫在政治管理中所犯下的错误。比如说,中断援助的项目,干涉中国内政,以及要在中国建设军事基地等,无处不体现其行为的莽撞。

但是对于赫鲁晓夫,法拉奇确持有一个尊敬的态度。邓小平在谈论中也发现了,两人对于赫鲁晓夫的观点截然不同,继续探讨也毫无意义。

图丨赫鲁晓夫

沉着应答,向世界交出完美答卷

于是邓小平便及时转移话题,说道:“看样子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达不成协议了,这样吧,你保留你的观点,我保留我的,我们不谈赫鲁晓夫了。

法拉奇也很是知趣,便借着邓小平此话,开启了下一个话题——当今世界人们最感兴趣的改革开放问题。

此次决策,涉及到了资本主义的一些管理方式,于是法拉奇先试探地询问道:“您是否认为资本主义不都是坏的?

当法拉奇抛出了这个极为敏感的问题之后,在场的剩余三人都紧张捏了把汗,倘若这个问题回答不好,那无疑很不利于中国的国际形象。

但是邓小平可不是一般人,多年的沉淀,使他能够巧妙地回答这个问题,借此次采访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坚定的信心态度。

图丨法拉奇

首先,邓小平先阐述了事实:资本主义确实要比封建主义优越的很多,但,这并不代表封建主义中不存在优点,也不代表资本主义中不存在缺点。

而此次改革开放的决定,则是吸取了资本主义管理方式中的那些优点,比如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

邓小平明确的表示:“好的东西是没有阶级性的,是任何社会任何国家都应该学习的。

在最后,他还表示了中国现状: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第一阶段,所以在这个初级阶段,一定不能急于求成,要脚踏实地地慢慢来。

同时,在追求国家利益的时候,还不能忘记关注人民群众个人的利益,要将这几者结合起来,才能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才能发展好社会主义。

图丨邓小平

这个突如其来的敏感问题,邓小平条理清晰,层次清楚的阐明了我国此次决策的原因,这无懈可击的回答,成功让法拉奇对邓小平升起了一颗敬佩之心。

于是,法拉奇又将焦点转移到邓小平个人的身上,她问起了邓小平之前三上三下的经历,因为自己对这感到十分疑惑不解。

而邓小平对于这个问题,从容地回答道:“为什么我会三上三下,就是因为我喜欢说点实话。

这个问题的提出,无疑是有些冒犯的,好在我们的邓小平心胸宽广,对此也是一笑带过,回答起来从容不迫。

您说话心口如一,任何时候都是这样,但是一个人经历三下三上而活下来,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很多领导人可能只有一上一下,再次点就是二上二下。”

图丨法拉奇

“就连当年的领袖拿破仑,也只有一下一上,但是您却经历了三下三上,这非但没有打您,反而最后您还复生了,这其中,难道有什么秘密吗?”

法拉奇继续犀利的发问,没有丝毫避讳,也没有感到任何不妥。

对于法拉奇的步步紧逼,邓小平则显得游刃有余,他笑着回应说:“哪有什么秘密,就是有时候他们觉得我还有点儿用……外国朋友也常问我,怎么能经受这么多的坎坷。”

“我想因为我个人性格比较乐观,但是,这还不是很全面的,全面的回答是:因为我知道毛主席了解我。

但是没想到,法拉奇并没有要收敛一些的意思,反而接着又问到了:“但是毛主席并不喜欢您,他说您耳朵不好,开会时却总挑离他最远的位置坐,也不问他的意见,自行其是。”

图丨毛主席

在外人看来,毛泽东和邓小平这些行为,可能是存在些矛盾与隔阂,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邓小平心知肚明。

于是他便哈哈大笑,回复道:“他是说过这句话,不过也不是针对我一个人说的。” 这些是革命同志们的相互监督,是为了敦促对方不断进步的。

后来,法拉奇又询问了邓小平一系列问题,邓小平也是向她阐述了共产党人,那肯吃苦的革命作风,以及一路走来取得的一系列光荣事迹。

但是,这其中邓小平却丝毫没有提到,自己对国家的贡献。法拉奇感到有些不解,脱口而出:“那既然有这么多的优秀革命人士,取得了如此突出的成绩,那您自己呢?为何没有提及到呢?

邓小平回答说:“哦,我算不了什么,当然我总是做了点事情的革命者,哪有不做事呢?

图丨邓小平

法拉奇刁钻提问,邓小平巧妙带过

对于法拉奇提出的每一个刁钻的问题,邓小平总是能平和的回答她,两人一来一回,就这样,不知不觉的便到了分离的时刻。

但是很明显,法拉奇,对这次的采访意犹未尽。即使时间上采访已经结束了,但她仍然继续询问邓小平,毕竟这个机会是如此难得。

最后,她不经思索地脱口而出,问出了一个问题,让在场所有人都陷入了尴尬,这个问题是:“邓先生,像您这样优秀的人,怎么总是处于二把手的地位呢?为什么您总是在工作中当副手?

而对于邓小平来说,这一问题根本没有回答的必要。但是出于礼貌,他还是对法拉奇回答道:“现在的岗位没有影响我的工作。

将这个尴尬的问题一笔带过,从整个问题中跳脱出来,打开格局,完美带过。

图丨邓小平

当采访结束之后,已经是12:10了,原计划两个小时的采访,甚至超过了10分钟。

邓小平也察觉到了,法拉奇在此次采访中,还有许多没有讲到的地方,便主动邀约说:“怎么样?到吃饭时间了,肚子要‘闹革命’了,看来你的问题还没问完,我们找时间再谈一次吧!

听到这句话的法拉奇十分兴奋,她像个小女孩一般,差点从沙发上跳起来,脸上洋溢着惊喜之意。她请求过采访两次,但是奈何,一直没得到批准。

而现在,主人公竟然亲自给了他这个机会,那她无疑是非常高兴的。后来,在8月23号的上午,邓小平又接受了法拉奇的第2次采访,也是持续了两个多小时。

而在这次对话中,法拉奇显然没有第一次那么咄咄逼人,她更多地对自己所好奇的事物进行发问,这次谈话重点是毛主席,以及当下的国际形势。

图丨邓小平和法拉奇

在最后采访结束时,邓小平与其握手道别,同时还戏谑地说了一句:“怎么样,我考试及格了吧?

而法拉奇则是频频点头,赞不绝口,说着:“精彩极了!”

这两次长达4个小时的采访,让邓小平又成功的收获了一枚小粉丝,而邓公在采访上的言语,也成功的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决心与自信。

借这次采访的契机,邓小平也是向世界宣扬了我党的优秀作风,表明着我国前途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