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山丁向兴县学




毛畅然的《堪舆纪实》记述了一则古县学(古时候的学校)兴文杰、振经济的案例。

梁绍壬,是当朝的孝廉(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制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记述他的父亲,建县学,兴文杰、振兴经济的案例。

古人常说:文运出于天,文才产与地,文学成于人。

说当时的朝廷崇儒重道,每个县都有县学。但是所产生的教育结果不同,有的县人才辈出,有的县就寂寂寥廖,默默无闻。人们就有疑惑,这难道是教育有什么偏斜吗?还是老师有的想讲,有的不想讲?想想都不是这方面的原因。难道是神庙的安置方位不太合适吗?失去了相度之宜,也未可知啊。

开始县学,于宋嘉定时期,县学建于白石岗,一时人文蔚起。

谭焕、刘藻这样的人才,先后蓬勃而出。在元天历中,先迁到郭头这个地方,后又迁到县城的西边。

到明朝嘉靖己丑年,知县钟世彦,又将学校迁于东门街。到万历的中期,知县蒋时谐,复迁于县城西。到万历辛亥年,知县杨大顺,精通堪舆之学,仍迁回白石岗。

宋朝旧的学校原址,立的是癸山丁向,自从建成以后,人才辈出,登科甲者,十有七人。

到清朝的乾隆时期,知县魏克堉,误听形家者言,拆毁旧的学堂,重新立子山午向。新学堂建成后四十余年,科第之衰落,巨富之家败落,仕宦之家寂寥,当地的人都为此很伤感。

后来,广西桂林阳耀祖,来当县令。当地的人请求改建县学。于是请梁绍壬的父亲(精通堪舆之术)来选址,看来看去、选来选去,都没有旧学校的地址好。唯一感觉现在的子山午向不太合适,且学楼的建造,古人说一定要与龙气相通。于是转改旧向,仍立癸山丁向。开工的时候,按造确定的位置,挖了一尺多深的土,果然挖出了旧学殿的基础。前后一测量,不差累黍。

到丁亥年腊月,历二十三个月,新县学终于建成了。选择建造的时机和建造的地理位置,前后来思量,确实不容易啊。主要仰仗当地的有志之士,他们有见识的原因吧。

县学建成后,梁绍壬把整个建县学的过程详细地记录了下来。(庙成属记于余,余不能经营其始,而乃得聿观厥成,何其幸欤。爰次颠末而书之,以志前邑侯惓惓爱士之诚,以彰乡人士殷殷崇学之笃行。以卜我国家骎骎得人之盛也。时道光九年,岁在己丑仲冬之月,知始兴县事。钱塘梁祖恩谨记。)

毛畅然曰:午与丁,以周天度计之,相差无几许也,奎楼旧制,在庙前左方,何以与龙气不合,合又何以人才之兴若是。三元法耶,三合法耶,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三才一贯,人能操天地之权耶。堪舆家实夺造化之灵也!

常言说:一向值千金,一地之兴衰,从古人这个案例大家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