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奇僧:助朱棣夺得帝位,开创永乐盛世

姚广孝是辅佐明成祖朱棣最后夺位成功的一代名臣,他慧眼识英雄,一眼便看中了燕王朱棣。在他的精心辅佐下,仅仅只用了四年,便把自己的侄子建文帝给赶下台。可以说没有姚广孝,燕王朱棣很难夺位成功。第一:人物生平,早期的发迹史,如何跟随燕王1:姚广孝个人的人物生平,成长经历根据史料记载,姚广孝是长洲人,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家族原本世世代代都是行医。

至正八年,年仅14岁的姚广孝剃发出家,法名也叫道衍。后面跟随席应真学习阴阳之术,颇有成就。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后,在洪武八年,朱元璋让所有精通儒术的僧人到礼部来面试,姚广孝以通儒僧人的身份被明太祖朱元璋召到京师,但没有授予一般官职,只获得了僧衣。

2:道衍和尚赐给燕王一顶白帽子,暗中帮助他当皇帝洪武十五年,马皇后去世。明太祖朱元璋挑选随侍这些藩王,当时燕王朱棣奉命前来守孝,暗中遭到方孝孺等人的刁难。还是道衍和尚帮他解围,有一次在树林里,道衍和尚说要送给燕王一顶白帽子。

朱棣可是绝顶聪明的人,很快便明白一个王字加个白那就是皇帝;另外还送给了朱棣九个字,“固根基,揽人才,建奇功”。大致的意思就是让朱棣把老家根基守住,不断揽收许多人才到自己帐下,这样就能成就一番伟业。3:姚广孝让朱棣下定决心,走上造反的道路洪武十三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为帝。

最开始的时候,便听信黄子澄等人的建议搞削藩政策。周王,代王,齐王等五个王获罪,藩国也被废除。姚广孝就规劝朱棣起兵,朱棣说:“百姓们都支持朝廷,那怎么办?”姚广孝说:“臣只知道天数,不管民心。”说完便推荐高拱等相士,使朱棣逐渐下定决心造反。利用装疯的借口在后苑训练兵马,打造武器,利用鸡鸭来掩饰声音。

第二:靖难之役立下盖世奇功,辅佐朱棣治理朝政1:靖难之役道衍和尚功不可没,规劝朱棣直攻南京建文元年六月,燕王府护卫告发朱棣谋反,朝廷下令逮捕燕王的家属。都指挥使暗中向朱棣告信,这时候他才决定靖难起兵。先是带领800士兵夺取北平九门,后面兵锋直指济南,可惜久攻不下。

自己手下的大将张玉也在这场战役中牺牲,让朱棣很是愤怒。最后姚广孝建议朱棣不要去打其他地方,直接攻打京城,朝廷大部分的军力都在围剿北平。没过多久,燕军打进南京城,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踪。

2:辅佐朱棣治理朝政,明成祖给他官他不要朱棣能够靖难之役起兵夺位成功,“黑衣宰相”姚广孝功不可没。打进北京城的时候,朱棣任命他为僧录司左善世。永乐二年,朱棣拜姚广孝为太子少师。后来,明成祖朱棣让姚广孝蓄发还俗,遭到他严词拒绝。赐给他官邸,美女,姚广孝还是不接受,只是住在寺庙当中。上朝时穿上朝服,退朝后便换回僧衣。他到苏州湖州赈灾的时候,将获赐的黄金全部发放给宗室乡人。

3:帮助朱棣编修古今第一奇书“永乐大典”熟读明史的人都清楚朱棣在文化方面有一项巨大的成就,就是编修古今第一奇书“永乐大典”。起初朱棣在永乐初期,他让解缙编修这本书,永乐二年完成。看完之后朱棣很不满意,书中的内容很局限,大部分都是儒家引用的古典书籍。

于是第二年,朱棣命令姚广孝继续编纂这本书,历时三四年的工夫,到了永乐六年的时候正式出书,名字叫“永乐大典。”我们现在人说起姚广孝,往往会把他和刘伯温做对比。他们二人都是明朝初年赫赫有名的文臣,辅佐朱元璋父子开创大明盛世。更难能可贵的是在1348年朱元璋结束了这几年的讨饭生活,回到了皇觉寺。

这时候姚广孝正决定出家当和尚,一个成为大明朝的开国皇帝,另外一个辅佐盖世奇才成就霸业。

第三:历代名人对黑衣宰相姚广孝的评价

1:明成祖朱棣对姚广孝的中肯评价首先对姚广孝做出评价的人就是朱棣,因为他是死在了朱棣前面。他曾经评价姚广孝气宇恢弘,心怀冲澹。刚开始的佛名叫道衍,潜心内典,发挥激昂,波澜老成,大振宗风,旁通儒术,诸子百家没有一个不知道的。他的文章也写的雄伟独特,诗律高简,都远远超过了其他人。许多名人侠士也都佩服赞叹他的能力,这些人都不如他。可以说这个评价应该到头了,的确能配上这个评语。

2:明代思想家李贽顾炎武等人对他的评价明代中后期突现出一个非常有名的政治家,此人名叫李贽。他评价姚广孝:“明朝建国两百多年,休养生息,一直传到了现在。士安于保暖,人忘其战争,都应当仰仗明成祖朱棣和黑衣宰相姚广孝的功劳。”再一个顾炎武评价姚广孝,说他的才能不下于王阳明。要知道王阳明可不是一般人,是明朝中期著名的大圣人,可谓是文武双全。

3:清代官员张廷玉对姚广孝的评价很高我们都知道明史是清朝人编修的,编修的主要人员就是这个张廷玉。他评价姚广孝:“惠帝承太祖遗威力余列,国势初张,人闻昭宣,众心悦服。明成祖朱棣奋起发动袭击,冒天下之大不韪,夺取天下,是不是万全之计也未尝可知。”都是靠着姚广孝密谋,重大事情都是他来拍板。仅仅用了四年就夺取了天下,大部分的功劳都是归根于姚广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