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之坎坷之路


中医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诞生于原始社会,中医基本理论成行与春秋战国时期。

而西医是在明末清初时期传入我国,但由于当时传入的只是浅显地解剖学知识,所以在国内医学上的影响并不大,直到19世纪初,由于牛痘接种法以及西医外科等技术的传入,才为西医在国内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西医的迅速发展

由于中医源远流长,有着独立的治疗体系和相对完善的治疗方法,再加上当时国家一直是封闭自守的管理方式,导致在鸦片战争前的很长时间里,西医在国内无法流传,直到19世纪中期,西医已经变得相对完善,又因为西医的治疗方法效果迅速明了,所以在战场上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西医又被称为战场医学。中医讲究养,而西医讲究治。

由于当时大力推广学习西方文化,那些知识分子更愿意接受先进的知识,包括西医,所以这一批人都是大力支持西医。

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召开全国卫生会议,会议通过了(旧医登记案原则),规定中医必须到卫生部门登记,申请执业执照才能营业,执照到期后不在给与登记,同时废除中医教育。当时中医代表赴南京请愿,由于有一大批国民党元老的支持,最终并没有执行议案。中医这才逃过一劫。直到1936年国民政府颁布了(中医条例)后,中医才有了自己的合法地位。

中医的坎坷之路

1912年,北洋政府在新颁制的学制及各类学校条例中,只提倡西医而把中医完全阻止在医学教育之外。1913年,教育部公布的《大学规程》中,任然把中医阻止于教育体系之外。1929年的《旧医登记案原则》上文中已有说明。汪精卫在1933年六月的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上提出废除中医中药,并长篇大论地谈论中医的不科学。1946年国民政府卫生署规定中医一律称“医士”,而不准称“医生”,以此用来歧视中医。

直到1956年国家才办立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所中医大学,这时中医才真正地走上轨道。

中西医结合

中医治病通过望闻问切,从整体出发,其目的在于调理,养生,以及预防。而西医从一开始的研究理念就是解刨,单个器官的去研究,哪里有问题就处理哪里,所以加上先进医疗器械的加持,可以直达病灶,见效迅速。西医优势在外科,而中医优势在内科。

因为我们人本身是一个整体,所有的器官是协同工作的,而不是单个单独工作的,西医所能看见的那个有状况的部位,就把它治了,但却忽略掉那可能是其他地方的问题导致这个地方发生病变,就导致了暂时处理好了过段时间又出问题了,这就是所谓的治标不治本;而中医呢就有他比较成熟的一套体系专门用来研究人整套身体器官之间的合作关系,你说你胃疼,他就会知道你不是胃有问题而是肠子发炎导致胃负担加重,才表现出胃疼。

那么像西医外科一些病人,像肾脏坏死等等需要开刀替换,这些虽说中医在外科也有一些方法去治,但也仅仅是限于接胳膊接腿的层面。这种情况就必须得西医出手,而后中医就行调理巩固。

中西医结合是必然的结果,就像是左手配右手,相辅相成。造福于广大人民。

随手一些,如有不脱,望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