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发明的刑罚“玉女登梯”,女人受刑后,无不哀叫求饶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女皇帝武则天一直饱受争议。

鲁宗道《宋史·引言》之中就曾经如此评价:唐之罪人,几危社稷。

可事实上,能够在死后留下无字墓碑,任由后人评价。

仅从这一点来说,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又有几人拥有这样的气度?

相较之下,其实稍微更能令人信服的评价更应该是洪迈《容斋续笔》之中所言

“汉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谓不明,而巫蛊之祸,罗织之狱,天下涂炭,后妃公卿,交臂就戮,后世闻二武之名,则憎恶之”。

这里的意思是说,汉武帝与武则天这两位帝王,不能说不贤明。

只不过在他们的治理下,仍然会有巫蛊之祸和罗织之狱,天下生灵涂炭,后宫嫔妃和朝廷大臣,因为一点小事就可能遭到杀害,这也是后世听到两位帝王就感觉憎恶的原因。

的确,很少有人知道,武则天在位期间所发明的一种刑法“玉女登梯”,让女性用了以后,无不哀叫求饶。

虽然让当时的人民对她感到畏惧,但同时也成了后代文人口诛笔伐的主要借口。

武则天

看过有关武则天影视作品的人,一定都对“唐三代后,女主武王这句话十分熟悉。

李世民在位期间,其实就对这句预言十分紧张。

然而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所谓的武王,竟然是自己并不重视的才人武则天。

而从武则天从一个才女一步一步登上国家政治权力巅峰的路途来看,人们不得不承认,武则天的心狠手辣与果决,绝非一般女子能够做到。

当然,如果不是她个人的权谋之术已经达到常人难以企及的地步,相信也很难完成这一成就。

李世民病逝以后,整个唐朝最高兴的两个人,其一是终于当上皇帝的李治,其二便是让李治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的武则天。

尽管大臣们集体反对,李治依旧将武则天从感业寺中接回了皇宫。从那一刻开始,武则天似乎就已经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最终,在前人无法理解,而今人也难以想象的情况下,武则天连续废掉几个儿子,成功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这其中的艰难与心酸,外人无从得知,而武则天也不屑于将这一切公之于众。

玉女登梯

那么专门针对女人的“玉女登梯”,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从表面上来看,这种刑法似乎并没有任何威胁。

可事实上,在实际行刑的时候,女性犯人的脖子上会套上一个系了活扣的绳子,然后被逼迫去爬数米高的木桩。

在这个过程之中,绳子的另一端由行刑人拉着,犯人只能不断地向上攀爬。

一旦后退,绳子便会被拉扯绷直,导致犯人最终窒息而死。

可这就已经结束了吗?答案并非如此,在设立相关刑具的时候,无论木桩上还是木桩下,都布满了削尖的竹子

女性在攀爬的过程之中,不仅要承受木桩上的竹尖刺痛,还要担心自己掉落在木桩之下以后,被竹尖刺杀的场景。

身体与心理的双重压力下,几乎所有遭受这一刑法的女性,最终都会惨死于刑具之中。

而即便侥幸地活了下来,衣不蔽体的女性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她们的人生也算走到了尽头。

在相关史料中就曾记载,许多女性虽然十分坚强地走完了全程,但最终依旧因为无法忍受世人的冷嘲热讽,最终选择了自杀。

由此可见,尽管表面看起来人畜无害,但实际的刑法却让女子无不哀叫求饶。

人们难以想象,盛唐之下,竟然依旧存在着这样的刑法。

也难怪鲁宗道会评价出“几危社稷”这四个字。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看待历史人物的时候,我们决不能仅仅通过某一件事情或者某一些评价就对她下了定义。

以武则天为例,世人眼中残酷暴虐、心狠手辣,还尤其宠信酷吏来俊臣

可她对唐朝甚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难道就真的没有任何一点贡献了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在曾经的历史教材之中就曾提到,正是因为武则天的存在,才延续了贞观盛世的发展,并为开元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她在位期间,整个唐朝的军事、经济、文化、政治、外交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成长。

试问从这几个方面来说,仅就唐王朝的皇帝里面,又有几人能够做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