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兵败前致信北伐军将领:粮食不烧留给百姓,黄河铁桥不炸了

1927年,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的汪精卫政府分庭抗礼,并发动“四一二”事变。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宁、汉两派并未如北洋军阀所想的那样彼此对攻,而是选择分道北伐。

武汉方面于4月18日,决定再次北伐。

此时,张作霖奉军吴佩孚残部联合,将奉军将最精锐的张学良韩麟春部派到河南,准备经武胜关南下进攻武汉。

武汉方面派张发奎率第4军、第11军出师河南,与张学良的25万东北军血战。

张发奎的第4军在北伐中已经取得了“铁军”的名号。叶挺的独立团并不是“铁军”,而是“铁军”的独立团。第4军人才济济,我国在1955年授衔仪式上的十大元帅还有十大将军,有将近一半都是出自张发奎的部队,包括叶剑英、陈毅、徐向前、贺龙、粟裕、徐海东等等。

战斗是北伐战争开始以来前所未有的惨烈程度。

张作霖把自己的儿子张学良派到前线督战,张学良一到前线就撤换军长赵恩臻,枪毙了在早前作战中失利的4名团以上军官,以振作士气,刹住官兵溃逃之风。

这一战,也是第四军北伐以来伤亡最大的一场战役,仅仅两天的时间就伤亡八千余人,但奉军的损失更大,张学良的奉军精锐基本上被北伐军击垮。重装备几乎全部丢弃,连坦克也成了北伐军的战利品。

多年以后,张发奎在伦敦遇到张作良,感慨说我自从北伐没碰上过这样的军队。张作良后来回忆说,我打仗我也没碰见这么样厉害的,说他是“铁军”嘛。

作为败军之将,张作良的一封信却给张发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张作良败退之前,给北伐军前线指挥官留下一封信,后来张学良回忆说:

这封信我大致还记得,很长一封信,我说我告诉他们几个事情,我们剩下好多的粮食,我知道粮食不能让敌人得去,要放把火烧掉的,但是老百姓没粮食吃,你们拿去赈济老百姓。大概是这样,我忘记了。第二点我说那个黄河铁桥我会炸的,我也知道你们会追击来的,我把它毁了你一时修不上的。但我没毁,我没炸,那桥梁是国家的。

张学良也在战场上赢得了对手的尊重。后来张发奎回忆说:张学良撤退时,留给国民革命军一封信,希望国民革命军不要毁坏郑州附近跨越黄河的铁路大桥,这座桥是由一位比利时籍工程师设计的。

张发奎认为,从军事角度看,张学良应该炸毁这座桥以阻止国民革命军追击撤退的奉军,但是,他顾及整个国家利益。张学良还在信中希望,把他留下的大量麦子分给贫民。

张发奎因此评价张学良:此人头脑清醒,置国家利益于他个人利益之上。虽然外传张学良是个“太子爷”,但张发奎认为,他是个能干的将才,奉军的军纪并不坏,张学良是足智多谋的。

不过,张学良回忆说了三件事,但在他后来口述历史的时候,他却只记得一是粮食不烧留给百姓,二是黄河铁桥不炸了。

第三件事他却记不起来了。这件事也随着这些人的故去,彻底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