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想派5000留学生到美国,美国总统卡特说:10万也没问题

治国安邦,人才为先,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就对人才有着非常紧迫的需求。

当时,一方面是世界上突飞猛进的新技术浪潮,另一方面,中国又在不堪回首的特殊年代浪费了太多时间,与世界先进科技产生了巨大的差距,这个现象,引起了中央领导们的高度重视。

邓小平当时还没有全面主持中央工作,而是主抓教育,在他的努力下,教育领域很快就出现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就是国家恢复高考,一大批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恢复招生。

消息传来,举国欢庆,无数青年重新拿起了书本,走进夜校,努力补习功课,一股全民重视教育的风气油然而生。

第二件大事,不仅震惊了国人,甚至连世界也为之一振,就是我国政府宣布,要重新委派留学生,到西方发达国家学习科学知识。

1978年6月23日,邓小平在会见清华大学校长时,谈到了留学生问题,说:“我赞成加大派遣留学生的数量,要成千上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今年派3000出去,怎么选派,派到哪里,教育部研究一下,在这方面多花些钱是值得的。”

此话一出,顿时掀起了轩然大波。

要知道,当时还没有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没有正式提出改革开放,压倒一切的思想基调还是阶级斗争,在这种基调下,向那些资本主义国家派遣缺乏人生阅历、意志不够坚定的青年学子,无异于将这些大好青年推进漆黑的大染缸!

因此,这种想法一提出,就立即遭到了许多人的质疑和反对,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那些亡我之心不死的反动势力和特务间谍,一定会千方百计将黑手伸向这些青年,策反他们充当特务,就算这些学生能保住基本的政治底线,可是也难免被极具诱惑力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所侵蚀,不思回国报效,而是为了个人的利益滞留国外。

对此,邓小平以高瞻远瞩的远大胸襟回应说:“要相信广大青年学子的爱国报国热情,就算个别不好的情况发生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跑了10%甚至20%,还会有80%、90%的青年回来!”

从此,我国就开始与一些发达国家展开谈判,美国是世界头号超级大国,科学技术水平是世界最强大的,因此也是我国委派留学生的重点方向,1978年7月7日,美国总统卡特的科学顾问普雷斯博士率领美国科技代表团访华,核心问题就是商定双方互派留学生。

美国当时还不知道中国会迈出多大的步伐,他们以为充其量就是十几个、几十个,顶多上百个人,谁知道,邓小平在亲自会见普雷斯时,提出的数字让他大吃一惊,完全出乎美国人的预料,普雷斯无法立即回复邓小平,表示要向总统汇报请示。

当时,美国正是凌晨三点,总统早已休息,但普雷斯等不及了,立即拨通了专线电话,叫醒了美国总统卡特。

电话接通后,普雷斯紧张地说:“总统先生,非常抱歉这时打搅您,因为中国的邓小平总理问了一个我无法回答的问题。”

卡特问:“他问了什么?”

普雷斯说:“他问中国能不能派5000个留学生到美国?”

卡特一听,也非常震惊,他知道中国之前的留学生政策,是与其外交方向一致的,换句话说,中国向哪个国家大量派遣留学生,也预示着中国即将与哪个国家积极发展友好关系。

卡特是美国一位积极对华友好的总统,他一直希望在他任内实现中美建交,而邓小平的这个提议,一下子给了他一颗定心丸。

于是,卡特非常兴奋,立即回答道:“你立即告诉邓小平先生,他就是派遣10万个留学生,美国也伸开双臂欢迎他们!”

当然,这些会谈话题只是奠定基调的问题,不可能真的一下子就派出这么多留学生,当时中国的教育事业刚刚起步,各大高等院校也不可能有这么多具有研究生资格的高级人才,因此,经过一番仔细的甄选,决定在两国建交前派出50名留学生,作为一个象征性的突破。后来又增加了两人,总共52人。

当时,出国留学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几乎是一种变相的外交使团,这52名留学生要集中起来,接受外交部有关部门的外事培训,除了爱国主义教育,还有西方国家生活的细节培训。

有些细节在今天看来非常可笑,但在当时却是必须要郑重其事地进行培训,不然就会造成不好的影响,比如,当时中国人如厕后习惯用报纸,可是到了美国,到处都是冲水马桶,用报纸就会造成堵塞,于是,每个留学生都发了大包小包的卫生纸。

另外,国家还给每个学生发了500块钱“制装费”,当时中国人根本没有什么时髦意识,衣服都是单调的灰黑蓝绿这几种颜色,现在让他们穿西装,也无形中形成了高度统一,结果,52个人做的全部都是黑色西装,等到他们在美国机场一亮相,把等候他们的西方记者都吓了一跳,竟然是52个衣装一模一样的黑衣青年!

这些照片在西方的报纸刊登后,读者纷纷询问:中国派来的是不是都是军人啊?连穿衣服都像军装一样整齐!

这就是封闭已久的中国学子留给世界的最初印象,也承载了中国人对他们的无限期望。

两年后,这52名留学生完成了学业,除了1个人因事延期外,其余51个人全部按时回国,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参考资料:《中国青年报》《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