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何应该从1511年算起,那一年发生了什么?

“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句话,是晚清重臣李鸿章说的,以此来告诫国人,时代不同了,过去的那一套不管用了,赶紧学习洋人的好玩意,“师夷长技以制夷”吧。

事实上,后世有史学家认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间点应该往前推,当欧洲人驾驶载着利炮的远洋帆船出现在中国海域时,“大变局”已经开始了,只是当时的中国人没有意识到而已。

这个时间点就是1511年,标志性事件是葡萄牙人攻占满剌加,即现代的马六甲。宋朝曾在满剌加设立市舶司,对前往中国的阿拉伯、印度等商船收税,这意味着外来船只一过满剌加便进入了中国海域,必须接受中国律法的管束。

明初,郑和下西洋以后,满剌加苏丹国一直是明朝的藩属国,经常上贡和通商。满剌加地区本身也有很多华人居住,与苏丹国的关系颇为融洽。

由于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满剌加是东南亚最富裕的国家,并拥有坚固的城池和强大的军队,外出征战也许不足,但自保绰绰有余。苏丹相信如果有外敌入侵,满剌加只要坚持到明朝水师来增援就足够了。

可惜的是,郑和之后再无下西洋,明朝皇帝们享受着海外藩国的朝贡,却没有心思保护藩国们的安全。从永乐皇帝往后,明朝越来越趋向保守,早就忘了如何建造郑和的宝船

葡萄牙人觊觎满剌加不是一天两天了,自从在印度果阿开辟据点后,葡萄牙人一直在盘算如何控制对华贸易,垄断欧洲市场上的丝、茶、瓷等中国紧俏商品,而满剌加是葡萄牙人实现这一目标的首要障碍。

欧洲人的套路都一样,如果当地人的文明程度比较低,他们就直接用武力占领和掠夺;如果当地人拥有不弱的武力,欧洲人则改为先通商,等到攒够实力,再挑拨分裂当地的抵挡力量,最后予以征服。

满剌加的武力值不高也不低,葡萄牙人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就能拿下。1511年,700名葡萄牙士兵加上更多的当地雇佣军,在16艘战舰的掩护下,攻下满剌加,夺取了这座进入中国海域的门户。

满剌加苏丹早就知道葡萄牙人的野心,曾经向宗主国明朝求援。大明朝廷拒绝了满剌加的求援,正德皇帝也许想教训一下侵犯藩国的欧洲人,但满朝文武肯定不会同意,生怕这位不安分的皇帝又要瞎折腾。

那么,葡萄牙人占领满剌加,又与“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又有什么关系呢?1840年打败中国的那支英国舰队,本质上与攻占满剌加的葡萄牙舰队没有区别,只是船更大、火炮更重而已。

中华文明第一次遇到一个文明程度与自己不相上下的对手,这是一个全新的文明,但中国没有正视这个威胁,此后的300年里,英国人从这个新的文明里脱颖而出,终于向中国发起了挑战。

或者可以说,从满剌加沦陷于欧洲坚船利炮的那一刻起,中华文明的衰落便已经成为定局,剩下的问题是什么时候,由谁来挑破这层窗户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