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本人认定"躬耕于南阳"又添新的史证

案:浙江兰溪诸葛村《诸葛简史》,诸葛亮的书信提供证明"躬耕于南阳"的缘由,及不居住襄阳的理由,其躬耕南阳的后事安排,及躬耕南阳期间先帝"三顾茅庐"——这是"南阳隆中卧龙岗"局限于史料的最早记载。

浙江兰溪诸葛村现居有诸葛亮后裔4000多人,为全国诸葛后裔最大聚居地。

2016年11月12日央视1套《我有传家宝》栏目播出诸葛村诸葛议先生展示的传家宝---《诸葛氏宗谱》,同时展示的还有一本小册子《兰西 诸葛简史》,小册子中收录了一封诸葛亮临终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信《武侯公五丈原八月朔日寄子「瞻」书》,信中写道:

”余自隆中结构茅庐于卧龙岗下者,非自甘贫贱也,祖父俱汉名臣,襄阳城里,门阁何高大也,但生于离乱之世,欲立庄舍于南阳,以便躬耕稼穑,岂来先帝三顾之隆,义难拒却,不得已将农事竟付汝之叔均也,余今职据丞相,任授军师,留身于四(西)川,岂至愿也,翘首企望襄阳,再欲与兄弟相为聚首勿能也。.......“

此信未收入陈寿的《诸葛亮集》,永和三年(347年),史官常璩(《华阳国志》的作者)向西蜀长老考证,听说陈寿曾经在诸葛瞻手下任职时受辱,所以,蜀国败亡应归恶于《三国志》中的“宦人黄皓窃弄机柄”。而陈寿在归恶于黄皓的同时,也归恶于诸葛瞻的“无能匡矫”。——是否因为两人交恶,不得而知。

以上历史事实清楚,与南阳的历史沿革及前四史历史地理史证、当事人主证认定及《诸葛故宅铭》记载"诸葛故乡"于沔之阳,相互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