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汉献帝正名,本能成明帝,奈何生不逢时的悲情君主

2020年04月24日22:04:13 历史 1510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汉献帝刘协禅位于魏王曹丕,在位32年的刘协结束了他的傀儡生涯,汉室四百年的江山也正式易主。受演义小说的影响,汉献帝刘协在多数人的印象中是一个唯唯诺诺的傀儡皇帝,一辈子都被别人操纵。回顾汉献帝刘协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他身上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一直在为延续汉室做出了很多努力。然而,在动荡的时代,没有办法扭转潮流,使汉朝中兴起来。

为汉献帝正名,本能成明帝,奈何生不逢时的悲情君主 - 天天要闻

刘协年轻时才华横溢,不仅能断是非,还对时局了如指掌,史学家范晔说“圣主聪叡,有周成之质”。如果不是偶然,刘协有望以陈留王的身份终老一生。有时命运是神奇的,没有任何准备,他扛起了汉室刘氏正统的大旗背起了皇权衰落、汉代灭亡的“黑锅”,将自己推向了历史漩涡的中心。

自东汉黄巾起义以来,皇权丧失,诸侯割据,汉室已经是名存实亡刘协继位以来,就一直“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先后遇到了董卓、李傕、曹操等乱世枭雄。自始至终,汉献帝一直充当着“傀儡”的角色,生活在一个又一个权臣的阴影之下。一生仰人鼻息,处处受制于人。对他来说,要恢复汉室昔日的荣光已非人力所及,最重要的是保住自己的性命。

在十常侍之乱的时候,刘协和少帝刘辩被宦官挟持逃出宫外。当他们在北芒山遇见“勤王”的董卓时,董卓一问,十七岁的少帝刘辫就知道哭,回答语无伦次。然而,九岁的刘协不仅呵斥董卓下马,而且对答如流,并无失语。刘协的聪慧与胆识给董卓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也为日后登基打下了基础。董卓进入洛阳后,废少帝刘辩,立刘协为帝。所以说,刘协当皇帝是被迫的。

为汉献帝正名,本能成明帝,奈何生不逢时的悲情君主 - 天天要闻

董卓的残暴不仁,使年轻的刘协想着脱离董卓的控制,他不甘心这样被人胁迫一辈子,他想要重振朝纲、恢复汉室刘氏的统治。据《后汉书》记载,幽州牧刘虞有一个儿子叫刘和,在长安做侍中。献帝于是派刘和地潜出武关,让他去找刘虞带兵勤王,接自己回洛阳,以摆脱董卓的束缚。但刘和路过南阳,被别有用心的袁术扣留,在袁术的阻扰下,最终没有促成刘虞的出兵勤王。刘协第一次为自己的自由作出的努力宣告失败,但是他没有放弃。

刘协虽为傀儡,但其宽厚爱民的品质还是很明显的。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关中地区旱情严重,粮价高企,饥荒使无数人流离失所,长安城发生了易子而食的悲剧。献帝刘协令侍御史侯汶开仓救民,但是饿死者如旧。刘协设计证实侯汶趁机侵占公粮,于是责打侯汶五十廷杖。从那时起,救济百姓的事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乱子,长安城中饥民终于得到了救济。通过这件事情,树立了刘协在百姓心中的形象。此时,汉献帝刘协才十三岁。

为汉献帝正名,本能成明帝,奈何生不逢时的悲情君主 - 天天要闻

为了摆脱西凉军集团的控制,汉献帝刘协花了一年多时间,逃往弘农,进驻安邑,最终东归洛阳。一路颠簸,吃不上,喝不上,有时竟挖野菜充饥。汉献帝和跟随他的文武百官们如流离失所的灾民,饱受苦难。在残破的洛阳,刘协觉得自己才是真正的皇帝,可以独立发号施令,虽然他的命令只在小小的洛阳城内部有效。

然而,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太久。时任兖州刺史的曹操,于建安元年(196年)八月进入洛阳,随后迁献帝于许都。这是刚出虎口,又入狼窝。虽然刘协的生活有所改善,但权力都被曹操把持,一个“挟”字决定了刘协余生的命运

刘协手无实权对于曹操的专权,刘协心怀怨言。据《后汉书·献帝纪》记载:“君若能相辅,则厚;不尔,幸垂恩相舍。”这是刘协说过最硬气的一句话,话中带有讥讽之意,表达了他对曹操专政的不满。短短十几个字吓得曹操汗流浃背,弯腰认罪,然后再也不敢面对汉献帝。《后汉书》有“自后不敢复朝请”的记载。这是刘协最有可能斩杀曹操的机会,但不知道抽什么疯了,居然在训斥几句后让曹操离开了,浪费了唯一的机会。从此,曹操“不复朝见。

为汉献帝正名,本能成明帝,奈何生不逢时的悲情君主 - 天天要闻

同时,汉献帝也没有放弃摆脱傀儡地位的努力,在长期压迫下,年轻的刘协酝酿了一场夺权行动,企图暗杀曹操!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汉献帝暗下衣带诏给国丈董承,指示董承联络忠于汉室的朝臣联系,试图发动政变,企图摆脱曹操的控制。然而“除曹”行动尚未开始,董承等人的小伎俩就被曹操识破,曹操借此机会杀掉了刘协身边忠于汉室的一众大臣,刘协心爱的董贵人也难逃一死,就因为董贵人是董承的女儿。刘协第二次努力宣告失败。

面对日益暴虐的曹操,汉献帝欲再战。他通过伏皇后指示岳父伏完秘密图划铲除曹操。但伏完胆小,至死都未敢行动。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伏皇后的计划泄露,曹操得知后大发雷霆,伏皇后遭幽闭而死,伏氏宗亲以及她所生的两个儿子也皆被诛杀第三次对命运的抗争也宣告失败了,面对伏后的悲剧,刘协说出了这样一句绝望的话:我亦不自知命在何时也!

为汉献帝正名,本能成明帝,奈何生不逢时的悲情君主 - 天天要闻

经此事之后,汉献帝停止了战斗,开始与曹操“和平相处”。因为他明白汉朝气数已尽,现在他只想找个合适的时间退出历史舞台。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汉献帝禅位曹丕,被封为山阳公。魏明帝青龙二年(公元234年)三月,寿终正寝。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谥号为孝献皇帝。

根据《谥法解》:博闻多能曰献,慧而内德曰献,智哲有圣曰献,聪明睿智曰献。可见,只有贤明仁慈的皇帝才配得上这一谥号。这一谥号由魏明帝草叡确定的,可见魏国君臣都承认刘协是一位聪明睿智的皇帝。

为汉献帝正名,本能成明帝,奈何生不逢时的悲情君主 - 天天要闻

汉献帝并不是一个昏庸无能之辈,只是错生于汉末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在挣扎过后却又不得不向现实低头。挂着一个皇帝的空头衔,但汉室民心已移,汉祚已失。《后汉书》对汉献帝的评语说“传称鼎之为器,虽小而重,故神之所宝,不可夺移。至令负而趋者,此亦穷运之归乎!天厌汉德久矣,山阳其何诛焉!”又说“献生不辰,身播国屯。终我四百,永作虞宾。”诚然,天命如此,人力实难违之。纵观汉献帝的一生,虽是可悲可叹,却也是无可奈何。假若他能够被生在太平年代,至少是个守成有余的君主。从他不愿当傀儡可以看出,他想重现汉室的雄风,可惜生不逢时罢了。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统一后,台湾叫什么名?台84岁老将王建煊给出答案 - 天天要闻

统一后,台湾叫什么名?台84岁老将王建煊给出答案

两岸关系一直是个敏感话题,尤其是“统一”这事儿一提起来,大家的耳朵都竖得老高。对此,台湾省84岁的前“监察院长”王建煊跳出来,抛出了一些关于统一后台湾叫啥名的看法,搞得网上网下议论纷纷。历史咋回事儿?台湾跟中国大陆的关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
董小姐们最憎恨的人,是他 - 天天要闻

董小姐们最憎恨的人,是他

改革开放后,商鞅、秦国遭到了全方位的抹黑,好事者甚至发明了“秦制”这个概念。在他们看来,中国落后的根源就是商鞅,就是秦制。秦制反民主、反自由,所以导致了落后,商鞅罪大恶极,竟然还写了个《商君书》,提出“驭民术”,教君主们怎么进行愚民,简直十
世界最长寿老人去世!百岁长寿老人往往有这些特点 - 天天要闻

世界最长寿老人去世!百岁长寿老人往往有这些特点

据法新社5月1日报道,世界上最长寿的人、巴西的伊娜·卡纳巴罗·卢卡斯4月30日去世,享年116岁。美国老年医学研究组织和“追求长寿”组织称,现在世界上最长寿的人是115岁的英国萨里居民埃塞尔·卡特勒姆。“活到100岁,健康又长寿”,这是许多人向往的目标。长寿不仅取决于基因,更与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大量研究已...
曹县莘冢集村 - 天天要闻

曹县莘冢集村

宣统二年地图莘冢集村位于曹县城西北8.2公里处。聚落呈正方形,东西、南北长约500米。全村总面积约为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3公顷,总人口6000余人。属青菏办事处。莘冢集村有夏莘国莘仲君墓,明朝初年,名为伊尹耕莘太平寨。明朝中期成集,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