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唯一被降为宫女的贵妃,历经四朝,生下大清最后一位皇子

2020年04月02日23:00:35 历史 1393

古代社会,宫规森严,妃嫔与太监或侍卫交往都是不允许出现的,然而,根据史料发现,有些妃嫔却恃宠而骄,偏偏去触摸这些“高压线”,幸运者被降级了事,不幸者会凄惨地死在冷宫,今天笔者要讲的便是一位触犯宫规的清朝贵妃:玫贵妃。

她是唯一被降为宫女的贵妃,历经四朝,生下大清最后一位皇子 - 天天要闻

包衣少女得圣宠

玫贵妃是一名来自内务府正黄旗的包衣女子,父亲领崔在内务府担任领催,何为领催呢?通俗来讲,就是部队中的文职官员,而且领催还是专门管俸饷的,也就是说,虽然玫贵妃出身低微,但家里却十分富有,是一个标准的“白富美”。

不过,按照玫贵妃的出身,需要参加内务府举办的宫女选秀,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咸丰三年的年初,玫贵妃在宫选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宫女。大家都知道,咸丰是清朝有名的好色之君,像玫贵妃这样的绝色女子很难逃脱他的法眼,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咸丰便发现了这位隐藏在后宫深处的佳丽,将其宠幸,纳入了后宫,初封为玫常在。

虽然当时孝贞显皇后、兰贵人、丽贵人等八旗秀女出身的佳丽也在宫廷,但玫贵妃却有资格与她们一较高下,没过多久,咸丰便将其晋封为玫贵人,看起来,玫贵妃前途不可限量。然而,就在玫贵妃风光无限的时刻,她却做了一件极其愚蠢的事儿。

她是唯一被降为宫女的贵妃,历经四朝,生下大清最后一位皇子 - 天天要闻

连降三级遭冷遇

咸丰五年四月二十四日这一天,皇帝突然下旨将玫贵妃降为常在,过了几天,觉得仍不解气,再次将其降为官女子,所谓官女子实际上就是宫女,只不过,官女子可以为皇帝侍寝。从贵人到官女子,玫贵妃被连降三级,这种状况在清宫是十分罕见的,那么,玫贵妃到底做了什么呢?

原来,在玫贵妃坐上贵人之后,便愈发傲娇,竟然虐待宫女,还与身边的太监谈笑风生,这严重地违反了宫规。咸丰帝知道后,龙颜大怒,面子挂不住,才将玫贵妃降为官女子。

按理来讲,像玫贵妃这种情况的妃嫔,一般便是独守冷宫于终老了,但咸丰却一直对这位美人念念不忘,没过几天,便将其晋封为常在了。这就相当于给玫贵妃一个信号:只要你中规中矩,还有晋升的机会。

聪慧的玫贵妃自然清楚这一点,从此,她便千方百计地讨好皇帝,没过多久,又回到了玫贵人的位子。

她是唯一被降为宫女的贵妃,历经四朝,生下大清最后一位皇子 - 天天要闻

喜得龙胎封贵妃

果不其然,就在咸丰八年二月初五这一天,玫贵妃为咸丰生下了一位皇子,即皇次子(追封悯郡王),这对盼子心切的咸丰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好事,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位小皇子在当天便夭折了,玫贵妃瞬间经历了大喜大悲,从此整天以泪洗面,为了安慰爱妃,咸丰便将其晋封为玫嫔。

此后,玫贵妃再也没能为皇帝生下儿女,而咸丰也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其他妃嫔(四春娘娘)身上。咸丰去世之后,年纪轻轻的玫贵妃开始了守寡生涯,先后被同治尊封为皇考玫妃与皇考玫贵妃。

她是唯一被降为宫女的贵妃,历经四朝,生下大清最后一位皇子 - 天天要闻

由于玫贵妃所生皇次子夭折,自然不会对慈禧有任何威胁,因此,慈禧也没有难为这位当年的“情敌”,反而以同治帝的名义将其尊封为贵妃。光绪十六年十一月初八,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和光绪四朝的玫贵妃病逝于宫中,终年56岁,三年后,玫贵妃被葬入了定陵妃园寝。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文宗实录》《大清会典》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特大暴雨!或破历史极值!紧急提醒 - 天天要闻

特大暴雨!或破历史极值!紧急提醒

南方人做好准备!今年以来强度最强暴雨、大暴雨范围最大的新一轮降水于昨日(5月27日)夜间开始登场部分地区日雨量或破5月极值!接下来两天将横扫南方大部地区此次降水单日降雨量大局地降雨具有极端性且强降雨落区与上一轮高度重叠致灾风险高,需高度警惕!此轮强降雨究竟有何特点?强度强!暴雨或大暴雨成过程“标配”昨日...
上海解放76周年,在李白烈士故居共忆“永不消逝的电波” - 天天要闻

上海解放76周年,在李白烈士故居共忆“永不消逝的电波”

吴侬软语的评弹、铿锵有力的解说,一同讲述着革命先烈壮烈而感人的故事。今天是上海解放76周年,李白烈士故居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电波从这里发出”专场活动,以独特的方式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活动伊始,虹口区黄渡居民区党总支与虹口区评弹协会党支部签署了共建协议,在文化传承、红色教育等方面的合作迈出坚实...
台媒:赖清德当局强推全台“中正路”改名,蒋万安批“只搞政治、不办正事,无法苟同” - 天天要闻

台媒:赖清德当局强推全台“中正路”改名,蒋万安批“只搞政治、不办正事,无法苟同”

【环球网报道】赖清德当局在岛内大搞“去蒋化”,全台的“中正路”酝酿改名。据台湾《联合报》5月27日报道,台“内政部”负责人刘世芳称,希望岛内各县市地方政府推动改名,被台中市长卢秀燕反呛“吃饱太闲”。台北市长蒋万安今日(27日)也批评称,民进党当局“只搞政治,不办正事”,无法苟同。当地民政局长陈永德也说,...
76年弹痕依旧!这座见证上海解放的碉堡今日重返彭一小区!居民含泪抚摸:感觉特别亲切 - 天天要闻

76年弹痕依旧!这座见证上海解放的碉堡今日重返彭一小区!居民含泪抚摸:感觉特别亲切

就在今天,这座见证上海解放的碉堡“回家”了!5月27日上午,彭浦新村街道彭一小区举行历史见证物回搬暨上海解放76周年纪念活动,欢迎一座见证上海解放烽火岁月的碉堡以及彭浦新村历史纪念浮雕,在历经三年多的保护性迁移后正式回迁原址。“彭浦新村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传奇经历、光荣梦想的地方,见证了彭浦新村人民不屈...
女子遇刺身亡  凶手 “精神分裂” 一审改期 - 天天要闻

女子遇刺身亡 凶手 “精神分裂” 一审改期

2025 年 5 月 27 日,成都阴雨连绵。备受关注的成都 27 岁女子在家门口遭精神分裂者捅刺身亡案,原定于今天在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但庭前会议后,法院决定延期开庭。案件发生于2024 年 6 月 9 日下午 1 点多,在成都市某小区,35 岁的梁某某来到受害人家门口,无故敲门滋扰并对家门吐口水。受害人发现后让母亲通知...
纪念钱学森归国70周年——侨心筑梦同上“科学报国课” - 天天要闻

纪念钱学森归国70周年——侨心筑梦同上“科学报国课”

“侨心筑梦·科学报国”——纪念钱学森归国70周年专题活动,今天在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举行。本次活动由徐汇区委统战部、上海交通大学党委统战部联合主办,旨在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广大侨界人士的爱国热情,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发挥侨力,激励广大留学人员传承家国情怀,勇担时代使命。上海市侨联党组书记、主...
古代巨型船只是怎么建造的? - 天天要闻

古代巨型船只是怎么建造的?

古代巨型船只的建造,不仅是当时技术和智慧的结晶,更承载了时代的雄心壮志,古人为什么要建造如此巨大的船只?古代的造船技术远不如今天先进,但正是在这种条件下,古人依靠智慧与创新,建造出了令后世惊叹的巨型船只,那么古代人是如何在条件极为简陋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