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抗战捐十五亿,自己每天仅花两元,为何与蒋决裂,转头去延安

2025年06月14日18:12:08 历史 1203

他为抗战捐十五亿,自己每天仅花两元,为何与蒋决裂,转头去延安 - 天天要闻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会有一些人物,凭借崇高精神和卓越贡献,成为民族的脊梁。

陈嘉庚便是其一,这位从南洋崛起的橡胶大王,是如何兴办实业发家致富,是怎样倾尽家财兴建教育呢?

他为何在抗战时捐献15亿元的资金,自己每天的餐费却仅维持在2元,是什么让他有如此巨大的反差?

毛主席赞陈嘉庚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那他的一生有怎样震撼人心的故事呢?

如果您想知道的,欢迎先点个关注。

他为抗战捐十五亿,自己每天仅花两元,为何与蒋决裂,转头去延安 - 天天要闻

1874年,陈嘉庚出生在厦门集美村,这是一个以打鱼为生的小村庄,本该百姓生活安宁的。

然而清朝末年,朝政日渐衰落,厦门沦为了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大量出现,让本地渔民的生活变得艰难。

陈嘉庚的父辈为了生计,纷纷前往南洋谋生,开启了下南洋的生涯,为了生计漂洋过海。

陈嘉庚自幼在海边长大,目睹外国人欺负同胞的场景,也经常听长辈讲述保卫国家的英雄事迹,因此自幼便立下了为国效力的理想。

1891年,陈嘉庚前往南洋,协助父亲经营生意,起初在父亲开的安顺米铺帮忙,生意红火一时。

但好景不长,数年之后,因管理不善米铺倒闭,还背上了二十多万的债务,这如何是好?

他为抗战捐十五亿,自己每天仅花两元,为何与蒋决裂,转头去延安 - 天天要闻

然而这并未击垮陈嘉庚,他接过父亲的事业,先是筹集了巨款,开办菠萝罐头厂,在短短数个月内就还清债务。

这时他意识到橡胶产业的潜力,于是在菠萝园中种植巴西引进的橡胶种子,并逐步扩大种植的面积。

他以橡胶园为依托,还创立了橡胶制品工厂,自此开创橡胶制品的大规模生产,推动了侨居地民族工业的发展。

到了1925年,他成为名副其实的橡胶大王,其业务遍布五大洲,雇用了超过三万名员工,资产总额相当于黄金百万两。

他为抗战捐十五亿,自己每天仅花两元,为何与蒋决裂,转头去延安 - 天天要闻

陈嘉庚当时已事业有成,赚得盆满钵满,他并没有沾沾自喜,首先想到的便是回馈家乡,兴办教育。

他回到厦门老家,创办了南洋华侨中学等学府,不仅为当地孩子提供受教育的机会,还惠及了众多海外华侨的后代。

在厦门集美的陈氏宗祠,发表倡办厦大演讲的当天,陈嘉庚宣布捐赠百万元洋银,作为厦大的筹备资金,并提供三百万元洋银作为费用,这几乎是他当时全部的资产。

1921年4月6日,厦门大学正式成立,成为福建省首所大学,也是中国首所由华侨创办的大学,不到十年就被誉为南方之强。

他为抗战捐十五亿,自己每天仅花两元,为何与蒋决裂,转头去延安 - 天天要闻

后来日本开始搞针对,在东南亚实施橡胶低价倾销,加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影响,陈嘉庚的企业在1934年全部停止运营。

但哪怕橡胶种植园遭遇恶意纵火,经济状况每况愈下,他依然每年坚持拿出六十多万元,支持中国内地的教育事业。

为了筹集资金维持学校的运营,他不惜出售家人居住的三栋别墅,坚持实现教育理想,表示哪怕卖掉大厦,我也要资助厦大。

1929年,陈嘉庚首次参与爱国援助活动,在南洋地区成立筹赈会,组织为济南惨案的募捐活动,并成功筹集超过117万元的资金,全部被寄回了中国。

他为抗战捐十五亿,自己每天仅花两元,为何与蒋决裂,转头去延安 - 天天要闻

他还以南洋华侨代表的身份致函国民政府,明确表达反对日本修改协议条件的立场。

1937年,随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陈嘉庚的爱国激情如潮水般汹涌澎湃,他在新加坡及其他地区不断进行演讲,热情地号召海外华人给予祖国支持。

他个人出资购置一百架战斗机,并带领团队向中国政府捐赠一百多架战斗机,二十七辆坦克,还有一千辆汽车。

除此之外,他所成立的南洋华侨机工队,对抗战做出无法抹去的贡献,这背后有何故事呢?

在陈嘉庚的倡导下,三千名来自南洋的华侨司机组成了一个运输队伍,沿着滇缅公路,将海外华人捐赠的物资,持续不断地送往抗日战场。

他为抗战捐十五亿,自己每天仅花两元,为何与蒋决裂,转头去延安 - 天天要闻

因为当时我国的主要工业城市,还有各种沿海港口大多被日军侵占,滇缅公路成为了连接外界的唯一通道。

这些司机冒着生命危险,在日军飞机的空袭下,有超过三成的人,将生命永远留在了滇缅公路上。

在抗日战争时期,陈嘉庚带头创立各类华侨爱国组织并且担任主席,带领华侨踊跃捐款,积极宣传抵制日本商品,动员华侨司机和机械师回国参与战时运输。

面对汪精卫等人的投降言论,陈嘉庚坚决反对并发表抗日提案,这在当时引起了强烈反响,坚定了海外华人坚决抗战的决心。

他为抗战捐十五亿,自己每天仅花两元,为何与蒋决裂,转头去延安 - 天天要闻

1940年春季,陈嘉庚亲自回国,目的是亲眼看见抗战的真实情况,甚至深入前线,向战士们表达敬意和支持。

可是没有想到,在重庆逗留期间,陈嘉庚的所见所闻与他的预期相差太大。

蒋介石为他安排盛大的欢迎仪式,并准备大量资金用于宴请,但陈嘉庚对这种奢侈浪费感到痛心。

而且他发现,国民政府高层官员生活奢侈,不仅腐败且效率低下,这让陈嘉庚意识到,自己与蒋介石的政治理念,存在根本性分歧。

因为自己的努力未被正确利用,陈嘉庚感到非常压抑,在与蒋介石的关系逐渐恶化后,他开始关注共产党,并决定前往延安考察。

他为抗战捐十五亿,自己每天仅花两元,为何与蒋决裂,转头去延安 - 天天要闻

1940年6月,陈嘉庚抵达延安,希望了解共产党的实际情况,发现延安的接待与重庆截然不同,热情而真诚,与重庆的冷漠和距离感形成鲜明对比。

毛主席亲自在窑洞口迎接他,两人在简朴的环境中交谈,陈嘉庚被这种朴素的接待方式深深打动。

在延安的日子里,陈嘉庚经常与毛主席共进家常便饭,他们之间的交流真诚而相互尊重,与蒋介石的官僚作风形成鲜明对比。

陈嘉庚还参观了延安的学校和工厂,亲眼见证了共产党在艰苦条件下如何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和提高生产效率。

他为抗战捐十五亿,自己每天仅花两元,为何与蒋决裂,转头去延安 - 天天要闻

通过这次访问,陈嘉庚对共产党的所作所为深感佩服,逐渐接受并赞同他们的政治观点和长远规划。

访问延安后,陈嘉庚的政治观点发生了巨大变化,他对蒋介石的领导感到极度失望,最终与国民党彻底决裂。

这次延安访问,深刻地改变他对共产党的看法,导致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政治立场转变。

回到重庆后,他应邀在国民外交协会,发表演讲《西北之观感》,真实地描述陕甘宁边区的状况,倡导各党派团结抗日,揭露了国民党政府的虚假宣传。

这引起国民党的极度恐慌,尽管他们尝试劝说、威胁和诽谤,但陈嘉庚丝毫没有退缩。

他为抗战捐十五亿,自己每天仅花两元,为何与蒋决裂,转头去延安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玩起假和平的把戏,陈嘉庚却看得很透彻,认为蒋介石没有诚意。

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陈嘉庚以南侨总会主席名义,致电美国政府的相关人员,呼吁美国停止对国民党的援助。

为了反击国民党在南洋的舆情误导,他在新加坡创办《南侨日报》,并亲自担任董事会主席,亲自撰写文章,多次揭露国民党的真面目。

到了1949年1月,随着三大战役的结束,解放战争胜利已近在咫尺,毛主席再次邀请陈嘉庚回国,共同商讨国家大事。

他为抗战捐十五亿,自己每天仅花两元,为何与蒋决裂,转头去延安 - 天天要闻

陈嘉庚回国后,先是前往香山拜访毛主席,向毛主席汇报了延安之行的见闻,此后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并参加了全国新政协筹备会。

新中国成立后,陈嘉庚作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提议在福建省修建铁路,并两次致信毛主席。

鹰厦铁路建成后,毛主席特意与他谈论通车一事,并且对陈嘉庚的生活、健康等方面非常关心,指示当地加强对其安全保卫工作。

陈嘉庚为抗战救国,为教育事业,可以倾尽家财,但是他的个人消费却是截然相反。

他为抗战捐十五亿,自己每天仅花两元,为何与蒋决裂,转头去延安 - 天天要闻

他为抗战累计捐出超过15亿元,但自己每日餐费仅2元,随身携带的钱通常不超五元,很少在外面随意消费。

即便年轻时,他也很少去附近的餐馆或咖啡店,偶尔会带家人去海边游玩,并在回家的路上吃个冰激凌,这已是他们少有的奢侈。

他的生活方式不仅对自己严格,也希望家人能遵循原则,但对救国救民却从不吝啬。

他在生命最后时刻,留下了三个心愿,没有涉及个人财产的处置,而是期盼祖国统一、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魂归故里,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他为抗战捐十五亿,自己每天仅花两元,为何与蒋决裂,转头去延安 - 天天要闻

1961年8月,陈嘉庚因病在北京去世,其遗体被安葬于厦门集美鳌园。

在厦门大学群贤楼前的广场中央,矗立着陈嘉庚的雕像,其底座上用金色大字,刻着毛主席对他的赞誉: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在遥远的深空,有一颗被命名为陈嘉庚星的小行星,编号为2963,它静静地在轨道上运行,默默注视着他曾经竭力保护的国家。

陈嘉庚的一生始终为国家和民族无私奉献,从一个普通商人成长为华侨领袖,用他的财富、智慧和勇气,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听到这儿,您有何感想,欢迎关注留言评论。

他为抗战捐十五亿,自己每天仅花两元,为何与蒋决裂,转头去延安 - 天天要闻


参考资料:

【1】人民网.《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2021-07-21

【2】中国新闻网.《让陈嘉庚的精神代代相传》.2019-08-03

【3】中国致公党上海市委员会.《侨商领袖陈嘉庚》.2019-07-08

【4】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陈嘉庚与中国抗战》.2019-06-12

【5】百度百科.《陈嘉庚》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太疯狂!41岁女子6年挪用1700万!一年做4次医美、去澳门豪赌…… - 天天要闻

太疯狂!41岁女子6年挪用1700万!一年做4次医美、去澳门豪赌……

“一人打车 两人5折”,即日起至8月底,滴滴出行推出“打一单得两张5折券”活动,每日领取任务后,当天完成1单特惠/快车/惊喜特价订单,可以获得:2张5折券1张5折券限自己用1张5折券限送好友每张券最高抵扣15元此外,广州地区还有最高价值100元券包可领取,具体规则领取扫码领取下方券包了解▼近日“女子6年挪用公司1700万...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从“红色堡垒”到“幸福山乡”——晋察冀根据地首府阜平振兴观察 - 天天要闻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从“红色堡垒”到“幸福山乡”——晋察冀根据地首府阜平振兴观察

地处太行山东麓的河北省阜平县,是我党我军历史上创建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的首府,是晋察冀边区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晋察冀边区对坚持华北敌后抗战和全国持久抗战起了“坚强堡垒”的作用。阜平传承发扬太行精神,汲取前行动力,为振兴注入动能。如今,土坯房升级为生态民宿群,荒山变身现代化果园,红...
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展今起面向公众开放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展今起面向公众开放

今天(8日),“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珍贵展品首次展出增设多种形式展陈区域主题展览全景式展现了中国人民14年艰苦抗战的光辉历程。有哪些展品首次展出?馆内新增了哪些展览区域?来跟随记者一起探访。总台...
古代的宫女出宫后,为何大多都不能生育? - 天天要闻

古代的宫女出宫后,为何大多都不能生育?

你知道吗?古代宫女进宫时,大多是十三四岁的小姑娘,可等她们走出宫门,十个里有九个都生不了孩子。这宫墙里到底藏着什么,毁了她们当妈的可能?先说说宫女想出宫,有多难。明朝以前,全看运气。
总督加兵部尚书衔的目的是什么?加了衔以后又有哪些好处? - 天天要闻

总督加兵部尚书衔的目的是什么?加了衔以后又有哪些好处?

清代的官制中,加衔是一种十分普遍的做法,而且有很多都属于例行性加衔,比如内阁学士例加礼部侍郎,总督例加兵部尚书、巡抚例加兵部侍郎,等等。那么,加衔的目地是什么?官员有了加衔会带来哪些好处。御史就以认知度最高的总督为例,具体来讲一讲有关方面的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马屁 - 天天要闻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马屁

俗话说得好: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你要求人办事、想要达到某种目的时,拍马屁往往特别管用。 江湖上有一个人,那就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他特别喜欢别人拍马屁,因为他属于威权型人格,特别享受那种君临天....
中国人民抗战纪念馆展出赵一曼遗书:亲爱的孩子啊,希望不要忘记母亲是为国而牺牲 - 天天要闻

中国人民抗战纪念馆展出赵一曼遗书:亲爱的孩子啊,希望不要忘记母亲是为国而牺牲

极目新闻记者 李迎 曹雪娇7月7日,《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开幕式,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8日,该展览面向公众对外开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恢复开放。赵一曼牺牲前给儿子的遗书(图源:记者拍摄)据了解,本次展览面积1.22万平方米,将展出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