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林徽因怼,被张爱玲讽刺,被鲁迅瞧不起,为何他们都讨厌冰心

2025年05月15日20:12:07 历史 1050

被林徽因怼,被张爱玲讽刺,被鲁迅瞧不起,为何他们都讨厌冰心 - 天天要闻

上世纪初的中国文坛佳人辈出,既有笔锋犀利、愤世嫉俗的鲁迅,也有冷眼看红尘的张爱玲,亦不乏兼具才情与风骨的林徽因

而在这其中,有一位特立独行的女子——冰心,她不写哀伤,不谈时弊,只在文字中反复书写“爱与美”。

但这位本应被众人敬仰的才女,却屡屡遭遇文坛同仁的冷眼:林徽因赠她一箱老陈醋,张爱玲言辞犀利,鲁迅更是讥讽她“惜羽毛”。

那么,为何在那样一个充满乱象的时代,冰心偏偏成了群口相讥的对象?

被林徽因怼,被张爱玲讽刺,被鲁迅瞧不起,为何他们都讨厌冰心 - 天天要闻

文坛一股清流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变革翻涌如浪,各路文人亦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各自挥舞手中的笔杆,或悲悯民众、或抨击制度、或怒吼时代。

而在众多笔杆中,一个写“母爱”的女子,却显得像是跑错了舞台,她就是冰心。

被林徽因怼,被张爱玲讽刺,被鲁迅瞧不起,为何他们都讨厌冰心 - 天天要闻

在那个“文以载道”的年代,大多作家的文字是沉重的,是用来“震聋发聩”的。

他们在贫民窟里搜集故事,在兵荒马乱中寻找题材,他们愿意将自己搅进泥沼,也不愿写一个不疼不痒的梦。

冰心的选择,则像是逃离,她不忍将孩子眼里的世界染上灰尘,不愿让读者看到悲剧中的撕扯与鲜血。

她始终在讲“爱”,讲“自然”,讲“希望”,她笔下的世界有花、有月、却少有愤怒与刀光。

被林徽因怼,被张爱玲讽刺,被鲁迅瞧不起,为何他们都讨厌冰心 - 天天要闻

于是,在众人追求沉痛与激烈之时,她的安静与温和,反而成了一种“异类”。

但她不是不懂时代的疾苦,只是选择不写,对别人来说,这是一种回避,对她来说,却是一种坚守。

她不肯把笔染上苦难的颜色,更不愿把愤怒卖给读者,可这在战火纷飞、家国飘摇的背景下,显得太柔软,甚至有些“不合时宜”。

被林徽因怼,被张爱玲讽刺,被鲁迅瞧不起,为何他们都讨厌冰心 - 天天要闻

另外,文坛不是慈善堂,许多作家看不惯她这种“写白日梦”的风格,且对他们而言,文字是要承担责任的,不能只是“哄小孩”,他们在战斗,而她在吟唱。

这样的分裂,使得她在文人圈中变得越来越孤立,也就有了鲁迅以及张爱玲、林徽因等人对她的种种评价。

被林徽因怼,被张爱玲讽刺,被鲁迅瞧不起,为何他们都讨厌冰心 - 天天要闻

鲁迅的评价

说来也有意思,鲁迅和冰心并未有过剧烈的正面交锋,也未见过激烈的论战,却总能从鲁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他对冰心的“不以为然”。

若说近代中国文坛最具杀伤力的一支笔,那非鲁迅莫属,他的文字从不拐弯抹角,不做修饰雕琢,而且“刀刀见血”。

他批旧制度、骂假道学,连同行都常常不放过,而且,鲁迅的目光犀利,最擅长从人群中挑出“伪善”的面孔,毫不留情地揭开面具。

而冰心,恰好就站在他极不喜欢的“温良恭俭让”一侧。

被林徽因怼,被张爱玲讽刺,被鲁迅瞧不起,为何他们都讨厌冰心 - 天天要闻

他对文字的期待,不是温情脉脉的抚慰,而是电闪雷鸣的警钟,他认为写作,是为人“治病”的过程,哪怕要割开皮肉、饮血疗伤,也必须如此。

他最忌讳的,就是那种“粉饰太平”的言语,而冰心,恰恰给人一种“不愿看丑”与“执着于美”的感觉。

她用极致柔软的目光看世界,即使身处动荡,也总能从某处拾起花瓣,写下希望,她对母亲的歌颂,对童真的守护,对自然的亲近,在鲁迅眼中,几乎等同于“无用”。

被林徽因怼,被张爱玲讽刺,被鲁迅瞧不起,为何他们都讨厌冰心 - 天天要闻

在鲁迅看来,这样的反应,不但小题大做,还近乎做作,他不能理解,为什么在那个山河破碎、人民饱受压迫的时代,还有人能写出“阳光温暖”的诗句,能对着“母爱”反复吟唱。

他怀疑这种风格是否只是对现实的逃避,是不愿直面苦难的自我安慰。

更重要的是,鲁迅对“文人”的身份有极强的使命感,在他看来,文人不该只做“说好话”的人,更不该只做“讲故事”的人。

他希望作家要有胆量戳穿假象,要敢于揭露真相,要能在沉默的社会中发出不合时宜的吼声。

所以,冰心的温和与克制,鲁迅是无法共情的,这或许也是鲁迅不肯称赞冰心的原因。

被林徽因怼,被张爱玲讽刺,被鲁迅瞧不起,为何他们都讨厌冰心 - 天天要闻

他敬重有斗争精神的笔,不太容忍过于“洁净”的文风,他要的是“锄奸匕首”,而非“安神香料”。

所以,他可以骂郭沫若,也能怼胡适,但对冰心,更多的是避而不谈,只在夹缝间写下一两句讽刺,留下的是一种冷处理的“边缘态度”。

可也正因如此,这段“批评关系”才显得意味深长,冰心并未因此改变风格,鲁迅也始终没有直接对她“开炮”,两人的沉默与冷淡,本身就是最强烈的对话。

被林徽因怼,被张爱玲讽刺,被鲁迅瞧不起,为何他们都讨厌冰心 - 天天要闻

张爱玲的评价

民国的文坛,是一张四方桌,桌上坐着的不是温吞的说书人,而是一群锋芒毕露、各怀乾坤的笔者,而在这张桌子上,张爱玲和冰心从未真正“坐”在一起。

外界常误以为,只因两人都是女性作家,便应有共鸣、有惺惺相惜,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张爱玲从不认为她与冰心是一类人。

被林徽因怼,被张爱玲讽刺,被鲁迅瞧不起,为何他们都讨厌冰心 - 天天要闻

张爱玲的文字,像一面打磨得极致的镜子,照见了人心最深处的斑驳与裂纹,她冷静,甚至冷酷,从不回避生活的沉重与丑陋。

她擅长描写女性如何在家庭与社会双重压力下挣扎生存,那些看似绵软的句子,却藏着尖锐的钩子,直戳人心。

而冰心,则仿佛活在另一片天地,她描绘的母爱,是圣洁无瑕的;她歌颂的童真,是一尘不染的。

被林徽因怼,被张爱玲讽刺,被鲁迅瞧不起,为何他们都讨厌冰心 - 天天要闻

两人风格上的巨大鸿沟,也注定了她们难以彼此认同,张爱玲更愿意与苏青这种“敢写、会写”的女性作家并肩同行。

苏青的作品有市井气,也有锐气,她能写小人物的悲欢,也敢讽中产的虚伪,她和张爱玲一起被称为“海上双璧”,两人互赏、互挺,文字气味相投。

被林徽因怼,被张爱玲讽刺,被鲁迅瞧不起,为何他们都讨厌冰心 - 天天要闻

相比之下,冰心被张爱玲看作是“温吞水”,不是因为她不写实,而是她“不敢深”。

张爱玲眼中的冰心,是那种只愿写桃花不写落花的人,只爱讲抚慰不讲撕裂,她觉得冰心的文字太过洁白,以至于让人觉得虚幻,不可信。

这种看法并非出于嫉妒,也不是恶意中伤,而是审美与思想的根本不同,前者冷静分析,后者情感主导;一个在冷色调中找真相,一个在暖色调中讲希望。

被林徽因怼,被张爱玲讽刺,被鲁迅瞧不起,为何他们都讨厌冰心 - 天天要闻

张爱玲也许从未公开“攻击”过冰心,但她几次谈话中提到“不要拿我和冰心比较”,已道出她的态度。

所以,她宁愿和苏青在尘世中摸爬滚打,去体察市井百态,也不愿走进冰心那一方净土。

这样的立场,并非张爱玲的偏执,而是她对文学功能的深刻理解。

她要用文字拆掉虚伪的面具,不是堆砌美丽的窗帘,而冰心笔下的一切,总是太完好,反而像一出过度排练的舞台剧。

最终,两人如同两道平行的光束,在文学史上留下各自的轨迹,却永远不会交汇。

被林徽因怼,被张爱玲讽刺,被鲁迅瞧不起,为何他们都讨厌冰心 - 天天要闻

林徽因的评价

在民国文坛的众多女子之中,林徽因与冰心,既是光芒万丈的存在,也是一对彼此看不顺眼的“同道”。

世人常将林徽因称为“建筑界的玫瑰”,也有人称她为“民国最美才女”。

被林徽因怼,被张爱玲讽刺,被鲁迅瞧不起,为何他们都讨厌冰心 - 天天要闻

而且,她的美与才并行不悖,她的朋友圈里,不乏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等“重量级”人物,交际广泛、姿态从容。

而冰心,则是另一种存在,她自小接受传统家教,又在国外获得新派思想的洗礼,却始终保持着保守与克制,她对待感情,始终讲究节制;对人情世故,也极为谨慎。

这两位女子的关系之所以恶化,但友情的种子尚未发芽,就被一场“诗意的讽刺”提前扼杀在土壤中。

被林徽因怼,被张爱玲讽刺,被鲁迅瞧不起,为何他们都讨厌冰心 - 天天要闻

事情起于一场“探病风波”,1930年代,林徽因因病住院,常有文人雅士前往探望。

其中以徐志摩最为频繁,他时常手捧花束,带着一脸痴迷的神色而来,这情景被传得沸沸扬扬,最终传到了冰心耳中。

冰心虽不言语,却在某天悄然写下了一首诗,名字就叫《我劝你》,诗中并未指名道姓,却字字句句暗藏对“某些女性交往不慎”的不满。

诗中提醒“身已为人妻者”要分清距离,莫沉迷浪漫情愫,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被林徽因怼,被张爱玲讽刺,被鲁迅瞧不起,为何他们都讨厌冰心 - 天天要闻

此诗一出,文坛顿时哗然,知者皆能心领神会,纷纷猜测这是冰心在“敲打”林徽因。

林徽因当然也听说了,她虽未公开回应,但心中自然气不过,这种“暗箭伤人”的方式,在她看来,是一种缺乏坦荡的刺痛。

这场“诗意警告”没有就此结束,几年后,冰心又发表了一篇短篇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

被林徽因怼,被张爱玲讽刺,被鲁迅瞧不起,为何他们都讨厌冰心 - 天天要闻

这篇文章讲述一位交际太太热衷于在家中招待文人雅士,各路男士频频登门,与女主角若即若离。

文人总爱在字里行间藏暗喻,读者亦擅长从文字里掘彩蛋,一时间,文坛之人几乎一致认定:这又是一记冰心向林徽因发出的文笔冷箭,虽未点名,但巧合过多,足以引发揣测。

林徽因并非软弱之人,她不言不语,却干脆地寄出一箱山西老陈醋作为“回礼”,有人说这是她的幽默,也有人说这是赤裸裸的讽刺。

一个送诗,一个送醋,两位民国女作家,用各自独特的方式,完成了一场没有硝烟的较量。

被林徽因怼,被张爱玲讽刺,被鲁迅瞧不起,为何他们都讨厌冰心 - 天天要闻

这场“醋意”背后,隐藏的不只是文学之争,更多的是价值观的对撞。

林徽因活得热烈,也活得张扬,她崇尚自由,敢于追求情感,在她看来,与异性交往本无可厚非,只要坦荡即可。

而冰心则始终谨守“男女有别”的分寸感,认为女性应端庄持重,对感情要洁身自好。

因此,她们所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女性立场:一个拥抱情感的复杂,一个坚守理想的纯净。

被林徽因怼,被张爱玲讽刺,被鲁迅瞧不起,为何他们都讨厌冰心 - 天天要闻

而若放在今日,也许她们只是彼此欣赏不同风格的作家,但在当时,这种观念上的分歧,注定了她们难以和解。

直到多年后,林徽因病逝,冰心也老去,那场关于诗与醋的争执,才慢慢被时间淹没。

在那个文人们大多以笔为枪、以文为剑,争先恐后地揭露黑暗、质问现实时,冰心却始终守着一方温柔的世界,将爱、童真与自然静静写进文字中。

被林徽因怼,被张爱玲讽刺,被鲁迅瞧不起,为何他们都讨厌冰心 - 天天要闻

或许正是因为这份不合时宜的“安静”,她成了张爱玲眼中的“格格不入”,成了鲁迅笔下“惜羽毛”的人,也成了林徽因情绪里那个“酸涩”的存在。

但站在今天再回望,我们不难发现,冰心之所以被排斥,并不是因为她没有才情,而是她用另一种方式回应了时代的灰暗。

而这正是文学的可贵之处:它可以是火,也可以是光,而且,无论是剑走偏锋的呐喊,还是低声细语的温情,都是那个时代给予我们的宝贵回响。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为提高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文中部分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被林徽因怼,被张爱玲讽刺,被鲁迅瞧不起,为何他们都讨厌冰心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美髯公是谁的绰号 - 天天要闻

美髯公是谁的绰号

在小说中拥有美髯公绰号的人有两位——《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水浒传》中朱仝!关羽的美髯公称号,是汉献帝刘协赋予他的!刘备占据徐州一带,让曹操一直感到芒刺在背。便率兵征讨。刘备不敌逃走,前往冀州去投奔袁绍。关羽为了保全刘备的家眷。只能投降曹操
李峰已任上海青浦区委常委 - 天天要闻

李峰已任上海青浦区委常委

据“绿色青浦”微信公众号消息,5月15日上午,上海市青浦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举行,邀请相关专家作专题辅导报告。青浦区委副书记、区长金晓明主持会议并讲话。青浦区政协主席曹卫东、区委副书记刘琪,青浦区委常委张得志、苗光辉、顾骏、叶靖、李峰出席会议。这一消息显示,青浦区副区长李峰已任青浦区委常委...
印尼华侨走进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 天天要闻

印尼华侨走进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2025年5月11日下午3时,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访客——25位印尼华人华侨组成的参访团,成员平均年龄超过75岁,最年长者88岁。他们中有人坐着轮椅、有人拄着拐杖,全程紧跟讲解员步伐,无一人掉队。参访团此行是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特意到馆重温历史,并合唱《松花江上》。 参访团成员虽年事已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