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遗臭万年的6个名人,不料被三国演义洗白了,还成为正道之士

2025年04月07日22:12:07 历史 1803

三国遗臭万年的6个名人,不料被三国演义洗白了,还成为正道之士!那么这六个人到底都是谁呢?

三国遗臭万年的6个名人,不料被三国演义洗白了,还成为正道之士 - 天天要闻

三国时期,虽然名臣悍将极多,但是真正能做到从一而终者,那是少之又少。由于地盘,或者是利益关系,今天在这里就职,明天或许就成为了别人的员工。

而在整个三国之中,总结起来一共有6个名人,他们虽然名声在外,但是他们在本质上却是遗臭万年之人,只不过他们6人被三国演义所洗白,不但成为正道之士,还深得世人所认可。那么这六个遗臭万年的“三国名人”都有谁呢?

第一位,张松

张松本是刘璋帐下的别驾从事,当年刘璋派遣张松到曹操帐下,本打算联合曹操,将川中山川地形图献给曹操。不料张松在曹操之处,并没有讨到好处,曹操也没有录用张松,反而被曹操毒打一顿。

因此后来,张松将川中地形图献给刘备,而在张松回到成都之后,便力劝刘璋和曹操断绝关系,并且促成刘璋联合刘备,以对付来犯之敌。

三国遗臭万年的6个名人,不料被三国演义洗白了,还成为正道之士 - 天天要闻

站在张松的角度来看,良臣择主而事,其实也问题不大。然而,张松主要是因为在曹操之处并没有捞到好处,这才荒废了刘璋之事。不但让刘璋联合刘备,同时也彻底和曹操撕破了脸皮。

而在史料益部耆旧杂记》之中记载:松为人短小,放荡不治节操,然识达精果,有才干。刘璋遣诣曹公,曹公不甚礼;公主簿杨脩深器之,白公辟松,公不纳。

松为人短小,放荡不治节操。由此可见,张松这个人的品德确实不怎么样。除此之外,张松还卖主求荣,在曹操之处吃了闭门羹,便将川中地图交给刘备,如此一来便成为刘备入川的第一功臣。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张松之举被其兄长告发,最终张松被斩杀。

站在刘璋的角度来看,张松实乃是川中小人一个,绝对的卖主求荣之辈。

三国遗臭万年的6个名人,不料被三国演义洗白了,还成为正道之士 - 天天要闻

然而在三国演义之中,张松却成了刘备入蜀的功臣。

第二位,徐庶

第二位遗臭万年的名人正是徐庶,提到徐庶,或者不少看官朋友会联想到一个俗语,那便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徐庶是为何进入曹营的。

在史料《三国志·诸葛亮传》之中有着明确的记载: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

三国遗臭万年的6个名人,不料被三国演义洗白了,还成为正道之士 - 天天要闻

从史料之中介绍来看,当时徐庶正是在刘备率领百姓前往荆州之时,选择离开刘备。也就是说当时徐庶乃是背叛了刘备。

当时徐庶选择背叛刘备的原因也非常简单,第一个原因便是刘备当时面临灭顶之灾,第二个原因刘备当时的实力太过弱小,兵马少,并且手里没有稳定的城池。

从某种情况来看,徐庶乃是为了自己的前程而选择投奔曹操。

在史料魏略》之中有明确的记载:至黄初中,徐庶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看看这便是徐庶在曹魏担当的官职,御史中丞不是散官,官职相当于现代的中央纪检部部长或纪委书记,试问如此大的权利,他徐庶又怎么可能一言不发呢?

因此总结来看,徐庶为了前程背弃刘备,绝对是一个反叛之贼。

三国遗臭万年的6个名人,不料被三国演义洗白了,还成为正道之士 - 天天要闻

但是在三国演义之中,徐庶却被塑造成大好人,甚至还在徐庶离开之时,介绍了诸葛亮,引得刘备三兄弟三顾茅庐。

第三位,法正

法正,字孝直,原为刘璋帐下谋士。只不过法正在和刘备会面之后,便决定帮助刘备进占益州,并且在私下和张松一起,谋划将刘备奉为成都之主。在刘备围攻刘璋之时,法正建议刘璋投降。

作为刘璋的谋士,法正不仅没有起到好的带头作用,想办法打退刘备,而是劝说主公投降敌人,并且在此之前已经和刘备有所联系,试问像法正这样的人,算得上是一个好员工吗?

答案是否定的,而在三国演义之中却将法正之举描写成,识时务的英雄。

三国遗臭万年的6个名人,不料被三国演义洗白了,还成为正道之士 - 天天要闻

第四位,潘濬

潘濬字承明,乃是蜀国大司马蒋琬的表弟,然而潘濬也不是一个明智之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潘濬乃是孙吴背刺关羽,从而丢掉荆州的罪魁祸首。

为何如此说呢?原因非常简单,在史料三国志》之中有着明确的记载:先主入蜀,以潘濬为荆州治中,典留州事,与关羽不睦。

潘濬的职位来看,绝对算得上是荆州得力干将之职,然而和主将关羽不和,意味着什么?很简单,在私下肯定会想办法让关羽吃苦头。

因此,在襄樊之战时,潘濬也就借着孙吴兵马,直接倒戈。

三国遗臭万年的6个名人,不料被三国演义洗白了,还成为正道之士 - 天天要闻

而在史料江表传》之中还有这样一个记载:孙权使亲近以手巾拭其面,潘濬起下地拜谢。即以为治中,荆州诸军事皆以谘之。

从孙权的表现来看,潘濬恐怕早就有倒戈之意。然而在三国演义之中,却将关羽丢荆州的最大关键问题,抛给了刘备的小舅子也就是麋芳,还有就是傅士仁身上。

如此一来,世人便完全忽略了潘濬的存在。

第五位,马超

马超,字孟起,乃是蜀国五虎上将之一,不错,这正是马超在入蜀之后的称号。然而马超其实也是遗臭万年之人,为何如此说呢?

非常简单,马超之父包括马休马铁,以及马超的三族家人,均是因为马超反了曹操,最终才遭到了曹操的灭杀。

三国遗臭万年的6个名人,不料被三国演义洗白了,还成为正道之士 - 天天要闻

而在三国演义之中,乃是由于曹操斩杀了马腾等人,马超才集结西凉兵马对付曹操。

而当马超效力于张鲁之时,便有人如此评价马超,有人若此不爱其亲,焉能爱人?的确,马超在历史之上,确实是抛妻弃子,甚至不顾三族家人的安危。

然而在三国演义之中,马超不但成为刘备入蜀的第一功臣,同时又力挺刘备称王,完全将马超不光彩的事迹给抹除。

第六位,吕蒙

吕蒙,字子明,提到吕蒙相信不少看官朋友都会想到一个成语,叫“吴下阿蒙”,还有一个词语叫“孙权劝学”。不错,这正是说的吕蒙,此前吕蒙大字不识几个,然而在经过后面的学习之后,不但可以带兵作战,而且也知道古人之谋。

而在关羽北伐之时,吕蒙作为孙吴的大都督,不讲武德,在背后偷袭荆州。

三国遗臭万年的6个名人,不料被三国演义洗白了,还成为正道之士 - 天天要闻

虽然最终取得成功,但是在原则上来说,吕蒙他这是大大的不讲道义的。要知道,当时孙刘联盟正处于有效期,吕蒙如此行事,对于吕蒙个人来说,算是偷袭,不顾道义。

而对于孙权来说,吕蒙他这是让主公背上袭击盟友的骂名。

只不过在三国演义之中,似乎对吕蒙袭取荆州这件事之上,并没有过多的描写,更没有对吕蒙进行批判,这无异于是在支持吕蒙的行动。

三国遗臭万年的6个名人,不料被三国演义洗白了,还成为正道之士 - 天天要闻

而综合来看,吕蒙,法正,徐庶,包括马超等六人均是属于遗臭万年之辈,只不过被三国演义所洗白了,对于此,各位看官朋友如何看待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春秋076】齐桓公老年痴呆宠信奸佞,自己惨死国家随之大崩盘 - 天天要闻

【春秋076】齐桓公老年痴呆宠信奸佞,自己惨死国家随之大崩盘

齐国严重内乱,在一年前就有征兆,而且这个征兆咱们后世的人根本看不懂。鲁僖公16年春,即前644年天降陨石,有五颗陨星落在宋国。又有六只水鸟,飞过宋国都城遇到大风,在空中倒行,宋人认为是异象。王室的内史聘问宋国,宋襄公问内史,我们国家的异象是
一个女人最好的精神长相,不是出众的颜值,而是这3个字 - 天天要闻

一个女人最好的精神长相,不是出众的颜值,而是这3个字

《人生得遇苏东坡》【中】 意公子 著有网友说,在他人生最低谷时,是苏轼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治愈了他。还有人说,是“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将他从极度悲伤的情绪中拉了出来。然而,没有人天生就拥有这种恬淡的处世态度。
《庆余年》大结局是不是最好的结局? - 天天要闻

《庆余年》大结局是不是最好的结局?

《庆余年》的大结局是否真的称得上最佳?最近,我又重拾《庆余年》,还读了一部以唐玄宗与安史之乱为背景的网文,越读越觉得,《庆余年》的大结局,堪称最佳!在《庆余年》的世界里,太后、皇后、公主、庆帝、太子、二皇子、秦老将军、陈萍萍这些庆国高层人物
1966年的中国:解放军战士把毛主席像送给一位贫农 - 天天要闻

1966年的中国:解放军战士把毛主席像送给一位贫农

看历史老照片,品百年沧桑巨变。大家好,我是历史君,一个搜集整理老照片的博主。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组拍摄于1966年的老照片。从这些老照片上,我们能看到当时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下面,一起来看看吧!1966年,解放军战士把毛主席像送给一位贫农。19
人民心中永远的丰碑——毛主席 - 天天要闻

人民心中永远的丰碑——毛主席

导语:在华夏大地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名字如璀璨星辰,跨越时空,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他就是毛泽东。直至今日,国内外各界人士对他赞誉有加,在韶山冲,每天都有游客排着长队,只为瞻仰他的风采。这份跨越岁月的爱戴,源自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和始终如一的为民
少女与兵器(09) - 天天要闻

少女与兵器(09)

前几天和大家聊过了《少女与兵器(08)》的第八篇漫画,不知道你看了吗?有没有为受伤的雪儿担心呢?不过有一个好处,她的机能并没有丢失,看来还可以继续旅行的。 这次的内容里面居然还有电磁炮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