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死前生活奢靡,弥留之际被插管又被拔管,死时未留遗言?

2025年04月01日06:22:03 历史 1415

2000年5月,夏威夷的阳光依旧明媚,99岁的张学良也在兴致勃勃地等待自己的百岁生日。

这些年来长姐张冠英走了,蒋光头走了,就连其子蒋经国也走了,作为一个从战火中走来的将领,能活到现在已然很难得。

张学良:死前生活奢靡,弥留之际被插管又被拔管,死时未留遗言? - 天天要闻

此时他恢复了自由身,身边还有赵四小姐相伴,的确称得上如意,所以他逢人便说自己要100岁了。

只是他没想到的是,这是赵四陪他度过的最后一个生日,而他自己也在一年后追随而去,临终前甚至还要被插管、拔管,备受折磨。


01

从风光无限到万人唾骂,张学良的人生转变就在1946年。

彼时他出于爱国之心,发动西安事变,意图 “兵谏救国”,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这一果敢之举虽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却也让他付出了惨重代价。

事变和平解决后,他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南京,自此便陷入了蒋光头的软禁罗网,开启了长达 54 年暗无天日的囚禁生涯。

张学良:死前生活奢靡,弥留之际被插管又被拔管,死时未留遗言? - 天天要闻

起初他被辗转囚禁于大陆多地,从奉化溪口的雪窦山,到江西萍乡、湖南郴州,再到贵州修文阳明洞等地。

每一处囚禁之地,都被设置了三道严密防线。

第一道防线由 30 多名军统特工组成的特务队负责,他们分组轮流值班,时刻紧盯张学良的一举一动。

第二道防线是一个连的武装宪兵,负责驻地门卫和四周警戒,以 “临战” 状态严防张学良逃脱,甚至修筑工事、安设铁丝网和碉堡。

张学良:死前生活奢靡,弥留之际被插管又被拔管,死时未留遗言? - 天天要闻

第三道防线则是派遣特务担任当地官员,确保军政配合,让囚禁密不透风,在这样严苛的环境下,张学良的自由被极度压缩,每一次呼吸都仿佛带着禁锢的沉重。

随着局势的变化,1946 年 11 月,张学良被骗解到台湾新竹井上温泉,囚禁的苦难仍在延续。

在这漫长的幽禁岁月里,张学良展现出了惊人的适应能力,他开始潜心研究明史,从明朝被俘皇帝朱祁镇的经历中汲取智慧,总结出三大生存法则:谦和待人、展示魅力、培养感情。

02

张学良将这三大法则运用得炉火纯青,而他与蒋经国的交往便是最好的例证。

张学良:死前生活奢靡,弥留之际被插管又被拔管,死时未留遗言? - 天天要闻

在与蒋光头的矛盾之中,他居然还能和蒋经国处成了忘年交,对方甚至时常送他兰花聊表心意,有时还相约去看美国溜冰团演出。

在后者的关照下,张学良的囚禁生活有了些许温情与色彩,他也得以在艰难处境中寻得一丝慰藉。

1990年,命运的齿轮终于发生转变,蒋家父子相继离世,张学良迎来了久违的自由曙光。

只是此时他也早已白发苍苍,或许是不想留在这个伤心地,重获自由后的张学良,于 1991 年 3 月 10 日,携夫人赵一荻赴美国探亲访友,这是他离开大陆 45 年后首次被允许离开台湾。

张学良:死前生活奢靡,弥留之际被插管又被拔管,死时未留遗言? - 天天要闻

之后,他便和赵四定居夏威夷,外界传闻他生活奢靡,但真相并非如此。

初到夏威夷时,两人就居住在当地的海滨公寓,后来为了能在生病时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张学良这才决定搬到老年社区。

老年社区配备了专业的医疗团队和完善的医疗设施,24 小时随时待命,能在第一时间为其提供医疗救助。

当然,他在吃的上面比较讲究,每餐必有一道精心熬制的汤品,或为浓郁鲜美的鸡汤,或为清爽可口的蔬菜汤。

在吃西餐时,他对蔬菜的要求独特,必须是新鲜脆嫩,能 “立起来” 的,这样才能保证蔬菜的口感和营养。

张学良:死前生活奢靡,弥留之际被插管又被拔管,死时未留遗言? - 天天要闻

整体来看,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夸张。

03

相比前半生,他最大的一个变化,大概就是对于教的信仰,晚年他每天都会花时间认真阅读圣经,从圣经的教义中汲取精神力量。

每周日他必定前往中华基督教会做礼拜,有趣的是,他选择这座教堂的原因之一是其建筑风格长得像 “中国祠堂”,这让远离家乡的张学良在异国他乡感受到了一丝熟悉与亲切。

2001 年,101 岁的张学良因肺炎入院。

张学良:死前生活奢靡,弥留之际被插管又被拔管,死时未留遗言? - 天天要闻

儿子张闾琳违背他不插管的意愿,强行上了呼吸机,看着父亲被折磨得眉头紧锁,家人最终决定拔管。

拔管后,张学良的心脏顽强跳动了数日,仿佛在诉说着他对生命的眷恋,但终究还是敌不过天命,于 10 月 14 日与世长辞。

回顾他的一生,有一大遗憾,在公开采访中,他总是以 “情感受不了” 回避回东北的话题,实则是内心深处愧对故乡父老,所以才在中华极度教会的身上寻找慰藉。

一生快意恩仇的他,临终却沉默以对,或许是历经沧桑后,一切尽在不言中,那些未说出口的话,都随着他的离去,成为了永远的秘密。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北京清明假期阵风较大,明天局地有扬沙 - 天天要闻

北京清明假期阵风较大,明天局地有扬沙

北京今天午后开始云量逐渐增多,夜间系统过境,山区有零星小雨。中午到傍晚还会伴随6级偏南阵风,阳光下暖意融融,但背阴处一阵风袭来还是有些凉意的,请大家适时调整着装,谨防感冒。今天下班:多云;偏南风3级(阵风5、6级)转2级;19~15℃明天早晨:多云间晴;偏北风1、2级;9~13℃未来三天3日白天:晴转多云;偏南风...
安徽种田区up主,靠天吃饭,逆袭成地主后塌房 - 天天要闻

安徽种田区up主,靠天吃饭,逆袭成地主后塌房

赛珍珠是唯一同时拿下诺贝尔文学奖和普利策奖的女作家,堪称文学界的“双料顶流”。更魔幻的是,这位“顶流”是个美国人,却靠写中国农民的故事封神。她出生三个月就被传教士父母带到中国,一住就是近40年。
从开天辟地到三皇五帝:中国上古帝王大系简表 - 天天要闻

从开天辟地到三皇五帝:中国上古帝王大系简表

综合古籍记载来看,古人认为盘古开天辟地之后,最早统治世界的帝王是混沌氏。混沌氏处于天地初分混沌初始时期,是世界最早的统治者。混沌氏后裔成为伏羲王朝的十七世帝王之一。混沌氏之后是初三皇:初天皇、初地皇和初人皇。初三皇的历史久远缥缈,已经只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