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军阀混战没有歼灭战 因为这些著名大战 就靠着一两个师定胜负

2025年02月08日08:53:15 历史 1258


民国军阀混战没有歼灭战 因为这些著名大战 就靠着一两个师定胜负 - 天天要闻

啥叫年纪都活在了狗身上,那就是民国军阀混战了几十年,却很少打出歼灭战。粟大将、林帅等人动辄一个月吃掉十来个师的战绩,要是让吴大帅、张大帅他们知道了,绝对会认为是神话,因为这群人情世故满级的大帅,真没打过什么歼灭战。

民国军阀混战没有歼灭战 因为这些著名大战 就靠着一两个师定胜负 - 天天要闻

张勋复辟之战,就是北洋军的第11师、第12师先后投降了段祺瑞一方,一下子让出了北京外围。段祺瑞部队攻城时,辫子军固守张勋宅邸和皇宫,一看对面开炮射出了一发炮弹,3000名辫子军就割了辫子,直接投降。张勋也被两个荷兰人带到了汽车上,一路跑到了荷兰大使馆。辫子军一方的11师、12师;段祺瑞一方的第16混成旅(旅长是冯玉祥)、第三师第六旅(旅长吴佩孚)都成了关键角色。

民国军阀混战没有歼灭战 因为这些著名大战 就靠着一两个师定胜负 - 天天要闻

直皖大战时期,皖系的主要参战部队就是参战军第一师、第二师和第三师(第九师和第十三师都是打酱油的,尤其是第十三师),这三个参战师是段祺瑞借了上亿日元重金打造的部队。每个师有两个旅,4个步兵团,下辖一个骑兵团和一个炮兵团(一个团有三个营,一个营12门火炮)。直皖大战爆发时,段祺瑞财大气粗,干脆就把冯国璋包养的第15师弄到手(冯国璋在半年前去世了),结果就出了大问题。

民国军阀混战没有歼灭战 因为这些著名大战 就靠着一两个师定胜负 - 天天要闻

按照皖系的部署,军队分为东西两路,西路是重点,西路的部队是参战军第一师、第三师和第十六师;东线的主力是从山东调回的参战军第二师。西路皖系部队排在最前面的是参战军第一师和第15师,它们沿着京汉铁路前进,要直接冲到保定拿下曹锟。京汉铁路以西归参战军第一师,以东的部分归第16师。问题是人家第十五师原本就是直系冯国璋的部队,大部分成员都是河北人出身,师长刘询和直系的渊源很深。大战开始后,就是十五师离开了皖系阵营,造成了皖系军队西线战场的崩溃,是那场大战的关键。

民国军阀混战没有歼灭战 因为这些著名大战 就靠着一两个师定胜负 - 天天要闻

第二次直奉大战场面很大,起到关键作用的部队也就是交战双方的几个旅。奉系军阀的部署是全军分为6个军,第一军和第三军部署在最前线,全军十四个团、五万人;张宗昌李景林的第二军,三万人,位于热河方向;张作相的第四军,4个团,留守锦州作为预备队;第五军、第六军以骑兵为主力,部署在热河北部。奉军的主力是第一军和第三军,这两个军的核心部队是四个旅,分别是郭松龄指挥的第二旅、第六旅,6个团兵力;其次是韩麟春指挥的第四旅,第十六旅5个团兵力。剩下的三个团,则是第一军和第三军的预备队

民国军阀混战没有歼灭战 因为这些著名大战 就靠着一两个师定胜负 - 天天要闻

直系这边,作战的关键也是几个旅。吴佩孚计划用十四师、二十师和第三师第六旅作为奇兵,从葫芦岛一带登陆,切断奉系的后路。由于民国海军实力坑爹,吴佩孚只能一个师、一个旅的兵力缓慢登陆,被奉系识破、击败。奉系的四个旅反而冲锋在前取得了重大进展,加上冯玉祥倒戈,第二次直奉战争就此结束。

民国军阀混战没有歼灭战 因为这些著名大战 就靠着一两个师定胜负 - 天天要闻

奉军南下时,也没派出多少部队,张作霖以帮助卢永祥等人恢复地盘为名,派出了四万人的部队,安徽只派了一个旅的兵力。孙传芳的五个师开战后,奉军的四万余人就只能退出了江南。民国前期的混战,关键时刻就看几个精锐师和旅给不给力,看对面是不是有关键位置的部队倒戈。

民国军阀混战没有歼灭战 因为这些著名大战 就靠着一两个师定胜负 - 天天要闻

大帅们再出面招降纳叛,一场大战就结束了,他们带的是什么兵?就是上万发子弹打不死一个人、骑马冲锋摔倒的北洋军,你让他们打一战歼敌几个师的歼灭战,他们没这个能力,知道吗?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发现罕见30万年前的木器!云南甘棠箐遗址考古获重要突破 - 天天要闻

发现罕见30万年前的木器!云南甘棠箐遗址考古获重要突破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日,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等国内外多家科研单位合作,通过对甘棠箐遗址发掘出土的遗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35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约为距今30万年的木器,与木器伴生的文化遗
1942年敌军中将送给粟裕一包香烟,粟裕看后大怒:处决电报科长 - 天天要闻

1942年敌军中将送给粟裕一包香烟,粟裕看后大怒:处决电报科长

1942年,新四军指挥部,粟裕看着手中的香烟盒,脸色平静,接连下达了多道重要命令:全军保持无线电静默,派骑兵,火速追上高级干部,让他们紧急返程。如果粟裕的命令再晚上半天,整个新四军的指挥体系,可能就被日军给一锅端了。粟裕将军究竟在香烟盒上看
泉州一地发现一座清代古桥! - 天天要闻

泉州一地发现一座清代古桥!

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简称“四普”)工作中,泉州台商投资区普查队发现两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古桥——梅岭惠安桥和上仑石塔及水尾桥。它们不仅是古代交通的重要节点,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有趣的民间传说。
85年前大学毕业证书成“传家宝”,无偿捐赠入藏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 - 天天要闻

85年前大学毕业证书成“传家宝”,无偿捐赠入藏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

7月3日,一场承载着历史记忆与家国情怀的捐赠仪式在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举行。捐赠人王晓思先生将其父亲——老战士、老党员、著名文艺工作者王云同志生前珍藏的一批珍贵抗战文物及史料,无偿捐赠给该馆永久收藏。把个人记忆、家庭记忆变为社会记忆王云同志(1920-1980)是一位经历丰富、贡献卓著的老战士和文艺工作者。...
香港培侨中学喜迎北京天安门国旗 - 天天要闻

香港培侨中学喜迎北京天安门国旗

7月4日,香港培侨中学在校内举行活动,喜迎2023年7月24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升起的国旗。据了解,培侨中学在2025年7月1日组织60名师生代表团到北京参加天安门升旗仪式,并获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赠予2023年7月24日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国旗(编号2023-0205号)。图为迎国旗仪式。中新社记者 陈永诺 摄7月4日,香...
宝成铁路电气化50年:铁轨上的传承 - 天天要闻

宝成铁路电气化50年:铁轨上的传承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龙门阵工作室】2025年7月1日,宝成铁路电气化迎来开通50周年。这条穿越秦巴山脉的钢铁巨龙,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几代人的梦想。在这个特殊的年份,一个关于父女与宝成线的故事,也在这蜿蜒的铁轨上,清晰回响。
讲述抗战故事 弘扬抗战精神 | 抗战胜利8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梳理 - 天天要闻

讲述抗战故事 弘扬抗战精神 | 抗战胜利8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梳理

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3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单位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和推出优秀文艺作品、文艺活动有关情况。9月3日晚将举行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晚会根据中央安排,中央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