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刊丨“游”过800年的历史 他让更多人看见瞻淇鱼灯

2025年01月18日10:20:27 历史 1725

夜幕拉起,鱼灯点亮。大约从800年前开始,每逢过年,安徽歙县瞻淇村,就会上演南宋词人辛弃疾笔下的“一夜鱼龙舞”。只要看到鱼灯闪着微光游进山村田野,就说明离春节已经不远了。

新闻周刊丨“游”过800年的历史 他让更多人看见瞻淇鱼灯 - 天天要闻

安徽歙县瞻淇村鱼灯队长 郑冬蛟:我们这边有句古话叫“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因为徽州我们叫七山二水一分田,土地比较少,那怎么办呢?只能十三四岁的时候就往外走,去学徒、经商。鱼灯过年开始戏,也是一种团圆的信号。开始戏鱼灯,就意味着过年了。

郑冬蛟是土生土长的瞻淇村民,他在四年前接下了村里的鱼灯队。今年春节前夕,作为村干部的他,想在瞻淇村办一场鱼灯主题的乡村晚会。

新闻周刊丨“游”过800年的历史 他让更多人看见瞻淇鱼灯 - 天天要闻

安徽歙县瞻淇村鱼灯队长 郑冬蛟:以前是每个村民小组自发,你出20元我出50元,大家凑起来搞一条鱼灯。第一步就是扎制鱼灯,我们会组织一些老师傅把鱼灯先扎制起来。

要想鱼灯舞得如鱼得水,就要扎得精益求精。郑冬蛟作为县级非遗传承人,在他看来,鱼灯不只有祈求风调雨顺、年年有余的美好寓意,更集纳了竹编、绘画、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新闻周刊丨“游”过800年的历史 他让更多人看见瞻淇鱼灯 - 天天要闻

安徽歙县瞻淇村鱼灯队长 郑冬蛟:采用两到三年的毛竹,然后回来破竹丝。给它从鱼骨架开始制作,后面是糊上宣纸,画上各种祥云、荷花、如意各种代表吉祥如意的图案。鱼灯的精髓和灵魂都在戏鱼灯,做各种动作的时候活灵活现,可以感觉像鱼在游一样。超过这个尺寸,在做动作的时候,它可能会拖地;短的话,可能动作做出来不好看。

从过去用宣纸裱糊,到现在用布料裱糊;从使用蜡烛照明,替换为灯泡照明。鱼灯在当地传承的800年间,手艺在创新,但舞鱼灯的人,年纪却越来越大。

新闻周刊丨“游”过800年的历史 他让更多人看见瞻淇鱼灯 - 天天要闻

48岁的郑冬蛟,现在已经算村里的“年轻人”,为了办好这次晚会,他必须找到更多的村民参与其中。

新闻周刊丨“游”过800年的历史 他让更多人看见瞻淇鱼灯 - 天天要闻

安徽歙县瞻淇村鱼灯队长 郑冬蛟:我们小时候因为过年也没有其他娱乐活动,就是一台黑白电视机。过年的时候可能大家最期待的就是鱼灯,他们会喊摸摸鱼头、万事不愁,大人小孩可能都跑去摸。当时的话其实我们村里面人口也挺多的,包括本村之前最早差不多三千人。

新闻周刊丨“游”过800年的历史 他让更多人看见瞻淇鱼灯 - 天天要闻

安徽歙县瞻淇村鱼灯队长 郑冬蛟:应该是在九十年代开始,可能说戏鱼灯还戏,但是人可能就没那么多。好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因为我们这边主要就是一点茶叶,其他的没什么经济产业。在远的地方,有的不回来,有的可能过年的时候,为了一点加班费,还在加班。这个我深有体会,因为我以前在外面上班。

外出打工的浪潮下,瞻淇村三分之二的村民都曾离开家乡、出去闯荡。郑冬蛟也曾前往宁波谋生,直到四年前,大女儿高考,他才选择返乡陪读。而就在这时,村支书找到了郑冬蛟。

新闻周刊丨“游”过800年的历史 他让更多人看见瞻淇鱼灯 - 天天要闻

安徽歙县瞻淇村鱼灯队长 郑冬蛟:书记找到我,鱼灯可能已经落寞了,没有走出去,就想成立一个鱼灯队伍,想把它推出去。因为我们村跟其他地方,唯一有亮点的就是鱼灯。可能也是心里有一点点热爱,当时就答应了。因为我以前在宁波舟山港上班,工资也一万五一个月。刚开始来干的时候,家里亲戚朋友都不理解的。他说你放着一万五的工作不干,回家第一年每月工资1029元。

当上村干部,筹建鱼灯队,郑冬蛟拿着微薄的报酬,感受到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他只好硬着头皮,带上赋闲在家的老村民找机会外出表演,只有解决了收入,才能让队伍稳定下来。

新闻周刊丨“游”过800年的历史 他让更多人看见瞻淇鱼灯 - 天天要闻

郑冬蛟的鱼灯队多次被各地文旅部门邀请演出,这既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也让面临传承危机的鱼灯度过了困境。但就像无水之鱼、无根之木,郑冬蛟担心,一旦鱼灯彻底离开了孕育它的瞻淇村,只是成为外地舞台上的一项表演,那这样的鱼灯也就失去了灵魂。

新闻周刊丨“游”过800年的历史 他让更多人看见瞻淇鱼灯 - 天天要闻

安徽歙县瞻淇村鱼灯队长 郑冬蛟:我们有一次在外面表演,有很多主播去拍短视频,结果发到网上很火。很火之后,当时想我们自己能不能通过这个短视频开直播,通过直播的方式让观众更加了解我们的鱼灯。因为我们表演的时候他们只看了表演,他看不到徽州的文化在里面。

今年,郑冬蛟希望,鱼灯能在瞻淇村自己的舞台上深深扎根,所以他排练得格外卖力。即便此次召集的村民们都已不再年轻、动作也谈不上多么灵活,但他们还是尽可能让儿时记忆里,那条灵动活泼、气势十足的鱼灯可以被更多的人看到。

新闻周刊丨“游”过800年的历史 他让更多人看见瞻淇鱼灯 - 天天要闻

本周五晚,鱼灯点亮了皖南的山村。透过郑冬蛟的直播,瞻淇鱼灯正在被看见。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马达Ⅱ感知·感恩·感奋 - 天天要闻

马达Ⅱ感知·感恩·感奋

104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或许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却是从苦难到辉煌的一部奋斗史。在这不平凡的104年里,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不止是 “县委书记榜样”:焦裕禄的铁血敌后岁月 - 天天要闻

不止是 “县委书记榜样”:焦裕禄的铁血敌后岁月

提到焦裕禄,你脑海里浮现的,是不是那个拄着拐杖、在兰考沙丘上奔波的身影?是他捧着麦穗、望着泡桐的慈祥面容?没错,他是“县委书记的榜样”,是在和平年代里为百姓谋生计、与风沙较劲的“老黄牛”。但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他人生中另一段少有人知的传奇—
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问题 - 天天要闻

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问题

来源:解放军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关键要抓党性、严党纪习主席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要学习陈云同志的丰富领导经验”。陈云同志关于改革开放条件下加强执政党建设的许多前瞻性、战略性思想,尤其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当年,陈云同志针对“不吃不喝,经济不活”“经济要搞活,纪律要松绑”等错误观...
国家移民管理局通报表扬!广东这支队伍上榜 - 天天要闻

国家移民管理局通报表扬!广东这支队伍上榜

日前,国家移民管理局通报表扬了一批“四强”党支部。记者留意到,驻守在深港边界的深圳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皇岗边检站执勤十五队获评2025年度国移民管理机构“四强”党支部。皇岗边检站执勤十五队担负着福田口岸出境旅客边防检查任务,自2019年成立以来,先后荣立集体三等功,获评广东省青年文明号、深圳边检总站“先进基层...
危地马拉:拉丁美洲小国,因为美国的掠夺而陷入万劫不复 - 天天要闻

危地马拉:拉丁美洲小国,因为美国的掠夺而陷入万劫不复

说起拉丁美洲的历史,相信很多人会想起一个词汇:香蕉共和国。这个词汇指的是在近代的时候,拉丁美洲因为被美国控制,很多国家处于产业单一的状态。比如危地马拉只生产香蕉,所以得出个名字:香蕉共和国。其实拉丁美洲在世界历史上颇为尴尬:很多人印象里,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