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难怪老三胤祉没参加朝会,原来他才是八王议政成败关键

2024年06月13日23:03:04 历史 1955

在《雍正王朝》中,最精彩的一幕莫过于八王议政逼宫了,这也是雍正帝正面硬刚老八胤禩的最终决战。

老八胤禩之所以在这场斗争中失败,除了老十三胤祥的力挽狂澜,雍正帝的事前谋划,张廷玉的挺身而出外,也跟八爷党内部的分化,保皇党的团结一致有关。

但这场朝会却有一个细节,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那就是一直活跃在政坛上的清流领袖,三王爷胤祉并未出现在现场。那么,他是不屑于参加这种朝会,还是雍正帝不让他参加,亦或者其他原因不能或不敢参加呢?

直到我再次细细品味这段剧情时,才突然发现,或许我们都被骗了,三王爷胤祉才是八王议政逼宫成败与否的关键。

杨角风谈《雍正王朝》系列文章:三王爷胤祉手握秘密武器,难怪八王议政朝会不让他参加!

雍正王朝:难怪老三胤祉没参加朝会,原来他才是八王议政成败关键 - 天天要闻

一、

老八胤禩联合关外四大旗主王爷,利用朝会的机会,发动了八王议政逼宫事件。

当时,雍正帝全力推行的“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还有“摊丁入亩”和“火耗归公”新政,已经初有成效。在此基础上,他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可以进一步整顿旗务了。

因此,雍正帝才决定招四个关外旗主王爷入京,一起商讨整顿旗务事宜。而老八胤禩也敏锐的感觉到,这是自己的一次机会,而且自己已经有了九成把握,可以一举拿下雍正帝。

这次会议相当隆重,不仅多了四位旗主王爷,连新科状元王文昭,五皇子弘昼都参加了。可是,环顾整个朝会现场,除了老十三胤祥以外,还缺了一位重量级人物,他就是清流的实际领袖——三王爷胤祉。

要知道,雍正帝即位以后,在第一次朝会上,就是三王爷胤祉第一个站出来下跪表忠心,这足以证明,他是有资格参加朝会的。

难道他生病了,或者因为前段时间替李绂求情,让雍正帝一怒之下,撤销了其职务?

也不是!

毕竟八王议政逼宫事件结束后,雍正帝就是派的三王爷胤祉,带着三皇子弘时一起去抄老八胤禩的家。这足以说明,三王爷胤祉不仅身体健康,且地位依然稳固,并作为主审,去处理八王议政逼宫事件。

如此看来,三王爷胤祉没有参加当天的八王议政朝会,就有点意味非凡了。

雍正王朝:难怪老三胤祉没参加朝会,原来他才是八王议政成败关键 - 天天要闻

二、

那么,三王爷胤祉究竟去了哪里,他为什么没有参加朝会?

要想解释清楚这件事,我们先看一下,老八胤禩因为什么原因,又是在什么契机下,决定发动八王议政逼宫的?

当时,因为田文镜推行“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时,得罪了河南的考生,于是闹出了“罢考”事件。虽然后来这件事被弘历给解了围,但李绂却不干了,联合一群清流弹劾田文镜。到最后,雍正帝为了新政,一怒之下,砍了谢济世陆生楠,并将李绂给罢免了。

再加上之前他还推行“旗人自种”,并亲自下场耕田,一时间人人自危,正在钓鱼的老九胤禟就讲话了:

“天厌之,天厌之,这清流和旗人都让他得罪光了,老十三也病入膏肓,他自己这个病看样子也好不了了。”

末了,他突然一咬牙,对老八胤禩说:

八哥,是时候了,该怎么干,您就交个底吧?”

老十胤誐也附和,是啊,只要八哥振臂一呼,立马就能掀翻了他(雍正帝)那条船啊。连在一旁观看他们钓鱼的众位官员们,也是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怪不得八爷总让我们等,原来就是等这一天啊。

随后老八胤禩召集大家到屋子里坐下,借助大家的提议,做了总结发言:

“蓄而不发,待其时也,现在,是时候了。”

至此,他第一次提出了“八王议政”,目的架空雍正帝,后面的所有策划,都是围绕这件事来的。

雍正王朝:难怪老三胤祉没参加朝会,原来他才是八王议政成败关键 - 天天要闻

三、

为了实现“八王议政”,从而架空雍正帝的目的,老八胤禩决定分三步走:

第一步,要利用雍正帝身体不好,急于整顿旗务的心思,让弘时去提议四大关外铁帽子王进京共商旗务。

第二步,一旦雍正帝同意四大旗主王爷进京,那么老八胤禩就能联络他们,以恢复祖制为由,突然提出“八王议政”,从而架空雍正帝。

第三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老八胤禩总结经验得出一个结论。之前自己之所以总是失败,就是因为只有人心和人事不行,还得有武备。也就是,必须控制兵权,才能迫使雍正帝妥协。

也就是说,老八胤禩发动“八王议政逼宫”的理论依据是恢复祖制,取消内阁军机处,让八个王爷跟皇上一起处理政事。如此一来,皇上的权力就被分散了,其他的八王便掌握了绝对权力。

所以,后来老八胤禩跟四大旗主王爷商讨这件事的时候,其中一个关外王爷就说了:

“社稷为重,祖制为重,也不能皇上怎么说,咱们就怎么干啊?”

既然有个王爷提到了祖制,那老八胤禩顺理成章,便将八王议政的祖制搬上了台面。瞬间就获得了其他人的支持和赞同,是啊,能让自己的权力进一步扩大,换谁谁不愿意?

至此,八爷党团结一致,按照商议的结果,各司其职,各就各位,并按部就班去部署和落实工作去了。

雍正王朝:难怪老三胤祉没参加朝会,原来他才是八王议政成败关键 - 天天要闻

四、

可是,说了这么多,跟三王爷胤祉参不参加朝会有什么关系,他又没参与这几个王爷的密谋,也不存在被八爷党拉拢的可能性?

有关系!

我们再看八王议政逼宫的整个过程,老八胤禩是如何一步步将雍正帝逼上绝路的?

一开始,雍正帝在众位王爷面前,兴高采烈的宣传自推行新政以来,大清的变化。说到高兴处,他还放言,现场的王公大臣们随便发言,言者无罪。

这下子好了,几个关外旗主王爷抓到了机会,上来就给皇上泼冷水,不仅不说新政好,还让皇上给个明话:

“这新政既然好,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反对?”

虽然中间也有新科状元王文昭站出来反对,可惜被老九胤禟一句“你不过是满人的一条狗”给气得抽风倒地吐白沫了。

至此,雍正帝彻底被几个关外王爷给压制,他们是越说越气,甚至搬出了祖制。说什么满人就是满人,汉人就是汉人,当初老祖宗打天下靠的也是满人。平定青海叛乱,你雍正帝不用满人,偏用年羹尧这个汉人,现在后悔了吧?

“真是我们旗人不行了,还是朝廷现在的制度有问题?”

是啊,今儿改祖制,明儿又改,改来改去把老祖宗的制度都给改没了,能不出问题吗?

至此,他们终于提出了针对该问题的解决办法,那就是旗务整顿,政务也得整顿。皇上还是皇上,但是得恢复“八旗议政”的祖制,这下皇上也轻松了。

雍正王朝:难怪老三胤祉没参加朝会,原来他才是八王议政成败关键 - 天天要闻

五、

可以说,这么一套组合拳打下来,不仅在场的官员们全都拍手叫好,连雍正帝都懵圈了,还试探解释:

“圣祖是一代明主,就是撤销八王议政,那也是他老人家手里做的事!”

可以说,雍正帝成功的进了老八胤禩为他精心准备的圈套之中,他越顺着“八王议政”这条线解释,就越解释不清:

“究竟是圣祖错了呢,还是朕有什么失德的地方?”

最后急了,开始耍无赖,说什么谁想当这个皇帝,就不妨站出来直说!见老八胤禩真就站出来了,雍正帝又怕了,直接制止其发话,并让图里琛带两队御林军来,控制在场的大臣。

可惜,等到他发现不仅御林军被接管了,连九门提督隆科多都“叛变”了之后,一下子瘫倒在地,起不来了。

至此,老八胤禩也就直截了当的指出了雍正帝的问题所在,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首先,从人伦礼节上抨击雍正帝,说他不孝,圣祖皇帝明明留下的大好江山,却被你说成了摇摇欲坠,是何居心?

其次,你雍正帝用错了年羹尧,导致区区一个青海叛乱就花了几千万两银子,还大部分被他贪污了,国库怎么可能不空虚?

你雍正帝又用了田文镜,导致河南考生罢考,天下震惊,人心怎么能不失?

你雍正帝硬是改祖训,让士绅当差,士绅纳粮,搞得人心惶惶,政局怎么能不乱?

雍正王朝:难怪老三胤祉没参加朝会,原来他才是八王议政成败关键 - 天天要闻

六、

所以,出于对祖宗的江山社稷考虑,出于爱国的一片忠心,我们只能恢复祖制,恢复八王议政制度:

“皇上,让大家出来共同的辅佐您,齐心协力,匡正缺失,治理天下,这有何不可呢?”

是啊,有何不可呢?

老八胤禩他们的如意算盘打得太好了,先是举例说明新政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从而引出雍正帝推行新政的不是。之所以他提出的新政不可行,除了违背祖制以外,也跟他的个人执政能力有关,比如用人方面。

既然雍正帝已经不能完全胜任这个皇上了,为了江山社稷考虑,就让八位王爷一起辅佐他执政,治理天下。

当然,老八胤禩口中的八王,是指上三旗由老八胤禩、老九胤禟和老十胤誐担任旗主,下三旗则由老十三胤祥和那四位关外王爷担任。

又由于老十三胤祥已经病入膏肓,雍正帝也将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大清可就是其他七位王爷说的算了,就算弘时当上了皇帝,那也只能当傀儡。

以上便是老八胤禩整个架空雍正帝,架空皇权的过程,就算他不当皇上,也能通过控制傀儡皇帝,从而掌握大清至高无上的权力。

但是,他们的出发点一开始就错了,因为“八王议政”本就是一个伪命题,换句话说,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八王议政”。既然不存在,那么老八胤禩他们喊着要恢复祖制,喊着要重新“八王议政”,也就成了一个伪概念。

雍正王朝:难怪老三胤祉没参加朝会,原来他才是八王议政成败关键 - 天天要闻

七、

当在场的众位王公大臣,甚至雍正帝都被“八王议政”这个概念给迷惑后,全场最有学问的张廷玉站了出来。

当然,如果新科状元王文昭能再多坚持一会儿,不被老九胤禟骂抽抽儿的话,以他渊博的学识,估计也知道“八王议政”的来龙去脉。

原来,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八王议政”,最早的时候,努尔哈赤打算起兵反明,于是联合了九位王,大家坐一起商议军事。后来就演变成了,每遇到什么重大事件,都会召集几位重量级人物商讨问题。

后来努尔哈赤抛弃原来的议事制度,创建了八旗制度,但是具体商讨事情的人并不止八旗旗主。再后来,由于这项议事制度,既没有形成固定的人员,也没有具体的议事议程。再加上效率不高,不利于事权统一,且存在谋权篡位的风险,因此被摒弃。

康熙帝即位后,随着鳌拜的被擒,这项议事制度彻底被抛弃。毕竟那时候汉臣对朝廷的作用越来越大,他们也开始参与议事,为此便有了上书房。包括后面雍正帝成立的军机处,其前身就是这个“八王议政”,因为他们的官方名是——议政王大臣会议。

果然,经过张廷玉这么一番解释,在场的各位全都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张廷玉还不满足,直接顶到简亲王面前:

“简亲王爷,是不是这样啊?”

简亲王挣扎了一下,表情十分复杂的认可了张廷玉的说法!

雍正王朝:难怪老三胤祉没参加朝会,原来他才是八王议政成败关键 - 天天要闻

八、

那么,问题也就来了,老八胤禩也是参加过编纂《八旗通志》的皇子,他不会不明白“八王议政”是个伪命题。为什么还敢用这个来裹挟四位关外王爷,以及以此作为依据去抨击雍正帝呢?

就是因为他编纂过《八旗通志》,所以才从里面找到了这么点依据,并以此向皇上发难。

毕竟这件事已经过去近百年时间,“八王议政”也成了个传说。别说那时候的人了,就算咱们现在,爆出某个“大瓜”,要是不尽快辟谣的话,也就成了传说。传说,传说,一传十,十传百,真相也就没人能搞清楚了。

事实上,这一招瞒天过海,老八胤禩确实用对了,因为在场的这些人,包括雍正帝在内,都信以为真。

老八胤禩就是利用雍正帝突然被打懵,搞不清真相的前提下,被逼无奈,上了他们的当。一旦雍正帝妥协了,那么八王议政就不再是伪命题,反而成了真实存在的制度了。

对,你没猜错,我(杨角风)扯了这么多,就是为了让大家更能理解,三王爷胤祉为什么不能出现在会场?

很简单!

对老八胤禩来讲,他提出的“八王议政”,敢赌雍正帝不知道缘由,但不敢赌三王爷胤祉会装糊涂。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康熙帝生的这么多皇子,就老三胤祉的学问最高,当初老四胤禛去追缴户部欠款的时候,他就说了:

“人人都说我皇三子养着文人清客吟风弄月,可谁又想着为我大清国留一点经国之大典,不朽之盛事呢?”

雍正王朝:难怪老三胤祉没参加朝会,原来他才是八王议政成败关键 - 天天要闻

九、

而且,三王爷胤祉,也确实下了功夫,卖了力气,不仅写了一部《佩文韵府》,最后还编成一部万卷书——《古今图书集成》。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博览全书的他,自然很清楚“八王议政”的由来,老八胤禩自然千方百计阻止他参加这次朝会,以免出现意外。

确实,张廷玉站出来反驳老八胤禩时,连雍正帝都不敢相信他是替自己说话。因为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雍正帝连兵权都没了,已然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

张廷玉不顾安危,敢站出来顶撞老八胤禩,是他们没有预料到的事情。当然,老八胤禩也有办法反驳张廷玉,说他是害怕自己的军机处大臣地位被八王取代,所以才故意这样说。

但是,如果是三王爷胤祉提出来“八王议政”是个伪命题,老八胤禩又该如何对付呢?还能像对付张廷玉那样,一条路走到黑,坚持自己的主见吗?

毕竟四大旗主王爷到最后发现自己被骗了,也不再坚持“八王议政”了。

那么,我们又怎么敢肯定三王爷胤祉会支持雍正帝,替他辩驳呢?

也很简单,因为自从雍正帝即位之后,三王爷胤祉都是带头下跪称臣的:

隆科多宣读诏书的时候,其他人还没动静,他先第一个跪下了;在康熙帝灵柩前,面对册封太后乌雅氏,他同样是第一个下跪的;甚至雍正帝第一次朝会时,他也是第一个带头下跪,称臣讨差事。

雍正王朝:难怪老三胤祉没参加朝会,原来他才是八王议政成败关键 - 天天要闻

十、

而且,三王爷胤祉带领的清流派,一向不跟老八胤禩他们同流合污,是一直作为独立的力量屹立在朝堂之上。

老八胤禩为了把他们拉到自己的船上,又是举荐张廷璐当主考官,又是带头去孙嘉诚灵位前祭拜,又是在百官弹劾田文镜的时候,添油加醋。

为此,老九胤禟都说了,这一次清流派向田文镜开炮,正是咱们拉拢他们的好机会:

“这可是个机会,我们可以利用他来争取清流。”

当然,最终八爷党的拉拢政策还是失败了,三王爷胤祉虽然因为李绂的事,连御前免跪都被取消了,但终归没有倒向八爷党。

毕竟这个人太谨慎,就怕雍正帝多想,连李绂弹劾田文镜,他都觉得风险太大:

“巨来,你这官还没有做通……四弟这个人我了解,小心把你打成朋党!”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八王议政逼宫失败后,雍正帝还特意派他去抄老八胤禩家的原因所在。

可以这样说,八王议政逼宫能否成功的关键,就在三王爷胤祉这里。一旦他当庭揭穿了老八胤禩的伎俩,四位旗主王爷也就自然没了脾气,毕竟他们也会权衡利弊的。一旦朝堂这边陷入了僵局,就算老八胤禩控制了丰台大营,他也失去了参与政事的法理基础,难免给扣上起兵造反的帽子。

一旦其他人得知自己的行为是谋反,那么,将士们还敢跟着老八胤禩他们玩命吗?

雍正王朝:难怪老三胤祉没参加朝会,原来他才是八王议政成败关键 - 天天要闻

除了老八胤禩可能阻碍三王爷胤祉参加朝会外,雍正帝,以及三王爷自己也并不想参加这次朝会!

三王爷胤祉这么聪明,也很清楚清流派被打断脊梁后,下一步雍正帝会冲谁下手。这次四个旗主王爷进京,连一直生病在家不出门的老十三胤祥都担心其中有诈,读了这么多年书的三王爷胤祉会不清楚其中的问题?

一旦三王爷胤祉参加了这次朝会,那么作为在场的王爷里,级别最大,资格最高的他难免会被逼站队。他岁数大了,穷极一生都是谨小慎微,如履薄冰的,不管是站雍正帝还是站老八胤禩,都是一场豪赌,他赌不起。

说白了,因为李绂的事,他已经跟雍正帝撕破脸了,就算站他一边,皇上也不知情,该怎么治你,还是怎么治你。

而站到老八胤禩一边,对他又有什么好处呢?

原本是王爷里面最大的一个,到他那,反而要排到老九胤禟、老十胤誐,甚至老十四胤禵后面了,他图啥呢?

雍正王朝:难怪老三胤祉没参加朝会,原来他才是八王议政成败关键 - 天天要闻

不过,话又说过来,八王议政逼宫本就是雍正帝为老八胤禩精心设下的圈套,你猜三王爷胤祉猜出来了没有?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空大最丢人”的3位英雄!吕布空大勉强能原谅,他空大必须举报 - 天天要闻

“空大最丢人”的3位英雄!吕布空大勉强能原谅,他空大必须举报

“空大最丢人”的3位英雄!吕布空大勉强可以原谅,他空大必须举报在王者荣耀这款游戏中,英雄们升到四级以后才能学习大招,大招作为英雄们的最后一个技能,往往都是最厉害的技能,所以我们在放大招的时候,一定要小心注意,可千万不能把大招放空了,本期来和大家盘点一下,王者里空大最丢人的3个英雄,吕布空大还能勉强原谅...
列国鉴·美国 | 记者观察:《美国内战》是虚构大片,还是现实预警? - 天天要闻

列国鉴·美国 | 记者观察:《美国内战》是虚构大片,还是现实预警?

新华社洛杉矶6月18日电(记者高山)人们在街头扭打,在建筑内对射,用血与火对付同胞……这不是发生在战火频仍的中东或是非洲,而是好莱坞新片《美国内战》所描绘的美国“不远的将来”。2021年1月6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时任总统特朗普的支持者在国会外举行示威游行,部分示威者冲进国会大厦,与警方发生冲突,造成一人死...
有地理无天理 - 天天要闻

有地理无天理

宋代时,朱熹在浙江台州地方为推官,清廉明察。但是后来有一次,黄岩县张、李两姓争一块坟地,朱熹接到张、李争地状词,各争为己产,是张是李,一时难决。细阅张姓呈词,说祖上置产的簿上有一行写得明白,此地系某年某月所得,有界石一方,埋在地下。
商业洞察 | 迅速蹿红的玛丽珍鞋,会成为穿越商业周期的典型现象吗? - 天天要闻

商业洞察 | 迅速蹿红的玛丽珍鞋,会成为穿越商业周期的典型现象吗?

在美国校园文化中,玛丽珍鞋常常被称为娃娃鞋或返校鞋,曾于 1902 年的美国漫画《布朗小子》中出现,漫画中的女主角玛莉珍(Mary Jane)和男主角布朗一起穿上圆楦头、脚背有系带的低筒皮鞋。20 世纪 30 年代,这款鞋履成为搭配校服的经典鞋款。从常青藤风格中走出后,20 世纪 90 年代,玛丽珍鞋经由摇滚主唱乐队 Courtney ...
苏州人养鱼 - 天天要闻

苏州人养鱼

司马迁在《史记》中,以“饭稻羹鱼”来概括江南古人的美好生活,这鱼是绝对不能少的。白米饭虽说是百味之本,但少了“鱼”,没了鲜气,生活也就称不上美好了。江南,水资源丰富,除了雄居全国四大淡水湖之一的母亲湖——太湖之外,河湖港汊密布于辖区之内,为
趣聊三国:什么才是真正能跨越阶层的机会 - 天天要闻

趣聊三国:什么才是真正能跨越阶层的机会

公元188年,益州刺史郤俭,因为横征暴敛,在当地造成了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朝廷这边还没等处理他,他就被黄巾军给办了。益州是大汉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东汉朝廷很快就派了新的管理者去益州,这个新管理者的名字叫刘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