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年,李鹏和邓颖超罕见合影,那年他13岁,称呼邓颖超“邓妈妈”

2024年03月02日16:35:14 历史 1593

41年,李鹏和邓颖超罕见合影,那年他13岁,称呼邓颖超“邓妈妈” - 天天要闻

邓颖超和李鹏

1941年,邓颖超和李鹏在重庆红岩村拍下一张合影。照片中,邓颖超穿着得体的衣服,留着短发,面容中透露出干练。只见她身体微倾,伸出左手一把搂住身边的少年,给人感觉无比的温暖。

如果对邓颖超生平不太了解,初次看到这张照片,很多人会误以为两人是母子关系。事实上,照片中的少年就是后来的李鹏总理(1988年4月至1998年3月任国务院总理),当时年仅13岁。虽然两人不是母子,但两人关系却胜似母子,一度传为佳话。

41年,李鹏和邓颖超罕见合影,那年他13岁,称呼邓颖超“邓妈妈” - 天天要闻

邓颖超和李鹏等孩子合影

关于跟周总理、邓颖超的关系,李鹏曾在《李鹏回忆录(1928-1983)》中专门解释过,“周总理、邓妈妈与我的关系,就是老同志与烈士后代的关系。有人传说我是周总理的养子,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周总理、邓妈妈关心的烈士子女,不止我一个,他们同样关心爱护其他战友的子女。我们都称他们周伯伯、邓妈妈。”

李鹏,祖籍四川成都,1928年出生于上海一个革命家庭。李鹏父亲李硕勋很了不起,他曾任中央军委委员、中共江苏省委秘书长、省委军委书记,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省委军委书记、省委代理书记;母亲赵君陶,是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周总理留法同学赵世炎的妹妹。

41年,李鹏和邓颖超罕见合影,那年他13岁,称呼邓颖超“邓妈妈” - 天天要闻

李硕勋夫妇

然而,1931年李硕勋在海南被叛徒出卖英勇就义,年仅28岁。父亲牺牲时,李鹏只有3岁,他跟邓颖超第一次见面是在四川。1939年6月,正在四川省立实验小学上学的李鹏,当时他因日军空袭成都头部受伤。突然有一天,李鹏从接到家里的消息,说是家中来了很多人。

李鹏立即赶回家中,才知道来人是邓颖超,她正在跟母亲聊天。看到李鹏回来了,邓颖超笑着说:“兰兰(李鹏小名),你都长这么高了。”看到李鹏头部受伤,邓颖超认为他呆在成都不安全,于是提议将他带到重庆第三保育院治疗,当时他母亲赵君陶也在那里工作。

41年,李鹏和邓颖超罕见合影,那年他13岁,称呼邓颖超“邓妈妈” - 天天要闻

李鹏

李鹏在回忆录中写道:“这样,我就跟随邓颖超由成都赶赴重庆。我们坐的是一辆华侨捐赠的救护车,和现在的越野车差不多。她带着我经过内江,在那里住了一晚,次日抵达重庆。邓颖超先把我带到曾家岩周公馆。”

李鹏还写道:“因为周恩来已经到延安去了,所以邓妈妈就把我安置在她的房间里,和她一起吃,一起住。她还为我请了医生,给我做了检查,换了药,我的伤口也在逐渐愈合。”就是在重庆生活期间,邓颖超和李鹏拍下这张合影。

周总理也无比关心李鹏的学习生活。有一次,周总理让李鹏念《新华日报》中的一篇社论,李鹏很流利地念了一遍,后再让他讲一讲这篇社论的要点。当李鹏根据自己的理解,将社论中的观点总结出来,周总理一听大加赞赏,此后他多次指导李鹏学习。

41年,李鹏和邓颖超罕见合影,那年他13岁,称呼邓颖超“邓妈妈” - 天天要闻

邓颖超和李鹏夫妇

邓颖超和周总理一生没有孩子,可两人都很喜欢孩子,我们能看到他们跟很多孩子的合影。1925年8月,周总理和邓颖超在广州结婚,从此两人开启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做夫妻、做战友的光辉岁月。

尽管自己没有孩子,可周总理和邓颖超以博大的爱,收养了很多孩子,包括烈士遗孤、社会遗孤以及他们亲属的孩子。比如养女孙维世生病后,邓颖超第一时间去医院探望。回去后,邓颖超还不放心,便立即给孙维世写信:

“亲爱的闺女—维世:匆促地看了你,未能尽所欲言。回来后总觉得不能释怀!说真的,在你的病未痊愈之前,我是不能放心的!亲爱的维世!你必须认识你所害的病的性质——慢性消耗病,还可能引起并发症。”

41年,李鹏和邓颖超罕见合影,那年他13岁,称呼邓颖超“邓妈妈” - 天天要闻

周总理和邓颖超

有人曾这样评价,当伴侣,邓颖超善尽为妻之责;做母亲,邓颖超倾尽姆妈之能。她无私,却润泽山河一片;她无后,却养育孤困一群。对于这一点,李鹏完全能感同身受,而邓颖超临终时的场景更是催人泪下。

长期在周总理、邓颖超身边担任秘书的赵炜就多次透露了一件事,1992年7月10日晚李鹏和夫人朱琳到来到医院看望病重的邓颖超,这时邓颖超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赵炜便弯下腰在邓颖超耳边报告,邓颖超用几乎听不见的声音说:“李鹏……”

41年,李鹏和邓颖超罕见合影,那年他13岁,称呼邓颖超“邓妈妈” - 天天要闻

周总理和邓颖超

1992年7月11日,邓颖超在北京病逝,享年88岁。从此,邓颖超的名字与周总理的名字一起,永远铭刻在人民群众的心中!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民国将领之川军夏首勋 - 天天要闻

民国将领之川军夏首勋

民国时期,四川军阀混战,刘湘和刘文辉这对叔侄爆发了“二刘之战”,这场战争也是民国四川境内最大的内战,最终刘湘取得胜利,坐上“四川王”宝座。
吐蕃攻陷长安与代宗出逃始末 - 天天要闻

吐蕃攻陷长安与代宗出逃始末

安史之乱(755—763年)后,唐朝国力大损,西北边防空虚,吐蕃趁机大举东侵,最终于763年攻陷长安,迫使唐代宗李豫仓皇出逃。这一事件不仅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转折,也暴露了唐廷内政与军事的深层危机。
回纥与安史之乱:雪中送炭背后的趁火打劫 - 天天要闻

回纥与安史之乱:雪中送炭背后的趁火打劫

在安史之乱这场决定唐朝命运的内战中,回纥(后称回鹘)的介入如同一把双刃剑——其精锐骑兵为唐廷提供了关键战力,但每一次“救援”背后都暗含高昂代价。 从洛阳城的劫掠到“绢马贸易”的压榨,回纥的参与深刻暴露了唐王朝的虚弱,也埋下了中晚唐财政崩溃的
跨越时空 AI让81岁老人和她19岁的哥哥“重逢” - 天天要闻

跨越时空 AI让81岁老人和她19岁的哥哥“重逢”

在安徽芜湖市南陵县有个家发镇,是以志愿军特等功臣李家发烈士的名字命名的。1953年,李家发在朝鲜战场上英勇牺牲时,年仅19岁。如今,70多年过去了,李家发最小的妹妹李家英,希望再走进李家发烈士曾经所在的部队,在哥哥的营房里,与记忆中那个保家卫国的身影,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前段时间,总台记者陪同老人完成了...
四川雅安汉阙百年历史老照片合集更新 - 天天要闻

四川雅安汉阙百年历史老照片合集更新

沙畹1907年的高颐阙拓印上部分沙畹1907年的高颐阙拓印下部分沙畹1907年的高颐阙拓印1914年谢阁兰拍摄的高颐阙照片部分截图高君颂碑 1914年网络图 碑拓印目前国内历史上对雅安汉阙拍摄(研究)较为出名的人物,一位是1914年第二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