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陕西大叔的生意“红火”了关中平原,因为他确信这一条|回乡见闻

2024年02月28日11:41:52 历史 9528

这位陕西大叔的生意“红火”了关中平原,因为他确信这一条|回乡见闻 - 天天要闻

“程师傅,我家孙子今年完灯,来一对大灯!”“早上拿的三箱灯笼卖完了,老程,我再要两箱!”……大年三十中午,程海鹏依然业务繁忙,不是招呼村里乡党,就是忙着电话接单。

在陕西渭南,做纯手工植绒灯笼的只有程海鹏一家。去到高新区姚家村,都不用打听,门口挂着一排大红灯笼的就是他家。门楼上,四个绒布灯笼个个直径一米八,老远看红彤彤一片。拐进门里,在50米长、10米宽的大院里,挂着和摆着各种尺寸的红灯笼。

在关中平原,灯笼是春节的重要文化元素之一,每逢春节,家家户户挂灯笼必不可少,寓意阖家团圆、新年安康。“按照习俗,年前就要把灯笼挂上,正月十五过后才会取下来,就是图个吉祥喜庆,红红火火。”程海鹏一边数着灯笼,一边回头笑着说。

虽然传统灯笼年味十足,但近些年来,年货市场上各种新式电子灯笼“走俏”,加上劳动成本的增加,很多原先坚持制作手工灯笼的手艺人都转了行。程海鹏2019年才接触传统手工植绒灯笼,却认准了这门生意,疫情几年,销路不仅没有萎缩,还越来越广,在他的带动下,村里更多人加入这个“火红的事业”。

巧手做灯笼,传统民俗情

每年腊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灯笼从这时开始陆续售卖,一直到正月十五路边都有摊位。程海鹏说:“每年元宵节一过,我们就开始准备做下一年的灯笼,整天都忙到后半夜,一干就又干到了腊月。”这也意味着,材料钱和手工费都要先垫付,年底才开始赚钱。

“手工灯笼一天只能做几个,挣不了什么大钱。”57岁的程海鹏伸出手,指甲和指缝里都黑黑的,是长年和铁丝打交道留下的痕迹。“做这生意心理压力太大了,忙活一年,最后一个月才挣钱,又很累,所以当初家里没一个人支持他。”坐在一旁的女儿程佩忍不住插嘴。

程海鹏笑笑表示赞同,他自认是个爱“折腾”的人,搞过工程机械,也卖过饲料,年纪大了,想找个能在家做的活计,有朋友在河南的手工灯笼厂工作,他就动了心想去学学。但一提出要做灯笼,妻子、儿子、女儿都不支持,认为这一行没有市场。只有女婿支持他,还说国家一直号召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这两年“国潮”文化也逐渐兴起,手工灯笼肯定受欢迎。

“对咱农村家庭来说,做灯笼风险不大,今年卖不完明年还能再卖,而且时间自由,自己在家里就能做。”程海鹏说,在自己和女婿的劝说下,家人终于点了头。2019年,程海鹏只身前往河南学习了数十天。回来后,他置办好材料在家做,不太有把握的时候或者有做得不精细的地方,就发视频向师傅请教。

这位陕西大叔的生意“红火”了关中平原,因为他确信这一条|回乡见闻 - 天天要闻

程海鹏在家里给灯笼缠铁丝

程海鹏介绍,做手工灯笼,要经过大大小小十几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讲究、有技巧,就像盖房子一样,灯笼底座、骨架的尺寸皆需遵循比例,任何一个环节做不到位,都会影响灯笼的美观。他正说着,有朋友拿来一个小灯笼,请他给上面加一个放蜡烛的铁钩,他拿过来一边撑开一边给记者比画:“简单来说,先要量尺寸裁好布,然后缝套,用钢丝固定好架子,把灯笼骨架撑起来,再进行整形、贴装饰和压黄条,一个灯笼才算做好。”

从一到多,村里的“红火”事业

虽然工序说起来只是寥寥几句,但真的上手操作却非常烦琐。“给灯笼压黄条是最难的,我半年都做得不熟练,灯笼撑起来后,要把钢丝之间的距离调整平均,如果手抖,黄条在白乳胶上就很容易跑歪或者断掉。”2019年在家里,程海鹏一个人捣鼓了半年,才做了5000个灯笼。结果年底遇上了疫情,只卖掉了三分之一。

虽然出师不利,但程海鹏还是坚持自己的选择。“陕西娃都会唱‘灯笼会,灯笼会,灯笼亮了长一岁;灯笼会,灯笼会,灯笼灭了回家睡’,灯笼是传统,是过年永远离不了的物件。”他通过发名片、谈代销的方式积极宣传,加上第一批客户都认可他的灯笼,不仅回购,还帮他介绍生意,慢慢打开了市场。

从1万个、2万个到6万个,一年一年,订单越来越多。程海鹏雇了12个工人来帮忙,说是工人,其实都是附近的村民,几乎都在60岁左右,其中两位身有残疾的村民已经可以熟练地压黄条了。对村民来说,在家门口折铁丝、缝布料,一个月就能挣上千把块钱,是笔不小的收入。

现在程海鹏做的灯笼花样越来越多,共有直径从40厘米到1.8米不等的10个尺寸,包括锦上添花、欢度佳节等16种图案。记者采访时,遇到了来他家串门的村民老田,他今年也准备来学做灯笼。“我们这些老人平时也没事,来这里帮忙做活,时间自由,技术过关后还能拿回家做,既方便又能多赚钱。”

说着话,程海鹏的手机又响了,是上午刚买走7000元灯笼的经销商王站良。视频那头,他大着嗓子说早上的货卖得差不多了,又要程海鹏再帮他送三箱去市场。目前,程海鹏有60多个客户,除了渭南,还来自西安、咸阳、宝鸡等地,渭南市范围内他会免费送货,出了渭南市则需要客户上门来拉货。正月夜,这些灯笼会在亮在各家的门首、院落里,点亮辽阔的关中平原。

2023年,程海鹏一共做了6万多个灯笼,支出了6万多元的工资。今年,他的目标是10万个。问他是怎么坚持把这件事做下来的?他伸出四个手指:“活做得细,人靠得住,服务到位,最重要的一点是,相信传统文化永远不会消失。”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世界最长寿老人去世!百岁长寿老人往往有这些特点 - 天天要闻

世界最长寿老人去世!百岁长寿老人往往有这些特点

据法新社5月1日报道,世界上最长寿的人、巴西的伊娜·卡纳巴罗·卢卡斯4月30日去世,享年116岁。美国老年医学研究组织和“追求长寿”组织称,现在世界上最长寿的人是115岁的英国萨里居民埃塞尔·卡特勒姆。“活到100岁,健康又长寿”,这是许多人向往的目标。长寿不仅取决于基因,更与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大量研究已...
曹县莘冢集村 - 天天要闻

曹县莘冢集村

宣统二年地图莘冢集村位于曹县城西北8.2公里处。聚落呈正方形,东西、南北长约500米。全村总面积约为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3公顷,总人口6000余人。属青菏办事处。莘冢集村有夏莘国莘仲君墓,明朝初年,名为伊尹耕莘太平寨。明朝中期成集,故
66岁六小龄童再现孙悟空经典名场面,这通金箍棒耍得如何? - 天天要闻

66岁六小龄童再现孙悟空经典名场面,这通金箍棒耍得如何?

极目新闻记者 陈凌燕 通讯员 李诗苑5月3日,六小龄童携新作《金猴宗师》做客湖北省外文书店艺文客厅,他在现场分享了自己的从艺心得,并表演孙悟空的经典桥段“金箍棒舞”,博得现场阵阵掌声。66岁的美猴王,风采不输当年!台下观众感叹:“到底是老艺术家的功底深厚!”“所有看起来的毫不费力,背后都有常人难以想象的付...
五九炮对屏风马,左马盘河新布局圈套,集结车马炮卒,四子... - 天天要闻

五九炮对屏风马,左马盘河新布局圈套,集结车马炮卒,四子...

五九炮对屏风马,卓马盘核心布局圈套。·集结车马炮竹,四指归边杀。红当头炮,黑上马,红上马,黑艇驱逐。红出车,黑出车。红方过河车,黑方屏风马,红挺区兵。这里黑方可以平炮对车,飞象去马。本局选择卓玛盘河,也是一大主流分支变化。·红马八进七,黑补
《南唐李后主》全院满座!粤剧老戏成年轻观众追捧的“爆款” - 天天要闻

《南唐李后主》全院满座!粤剧老戏成年轻观众追捧的“爆款”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5月2日晚,经典粤剧《南唐李后主》在江南大戏院精彩上演,为广州粤剧院“劳动铸辉煌 粤韵谱华章——广州粤剧院2025 年‘五一’经典演出专场”拉开序幕。5月3日晚,广州红豆粤剧团将继续在江南大戏院为观众献演《范蠡献西施》。老戏复排,迎来数度“全院满座”当晚《南唐李后主》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