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刘据深受汉武帝喜爱,为何频频被人诬陷?

2024年01月31日22:15:15 历史 1316

汉武帝长子刘据出生时,汉武帝已经年近30。在此之前,由于迟迟没有儿子,汉武帝甚至被人质疑过生育能力。而刘据的出生,让所有的质疑都消失于无形。

在刘据成长的那些年间,他几乎是汉武帝心中最满意的皇子的代表。但是被汉武帝如此看重的刘据,却在正值盛年之际,沦为了谗言的活靶子。

为什么刘据会被那么多人陷害呢?

太子刘据深受汉武帝喜爱,为何频频被人诬陷? - 天天要闻

1、始终站在阳光中,所以忘记了黑暗

刘据是一个非常nice的人,虽然身为皇子,从小在千娇万宠中长大,但他始终保持着宽厚仁慈的性格特质。

汉武帝重视刑罚杀戮,刘据经常劝说父亲减少杀戮,宽厚待人。汉武帝喜欢穷兵黩武,大兴土木,刘据却主张与民休息,轻徭薄赋。

时间一长,汉武帝逐渐对刘据心生不满,觉得这个儿子一点都不像自己。

皇帝对太子有了嫌隙,那些擅长见风使舵的官员当然不会错过这种站队的机会。

有一次,刘据去向母亲卫皇后请安,母子俩可能很长时间没见,就聊得久了一些。没想到立马有人向汉武帝告状说:“太子在宫中调戏宫女,行为无状。”

汉武帝听了半信半疑,为了查明刘据的心意,特意分配给刘据多名宫女,予以试探。

太子刘据深受汉武帝喜爱,为何频频被人诬陷? - 天天要闻

卫子夫听说后非常不安,便劝说刘据:“你得跟你父皇说清楚,免得他错怪了你。”

刘据却不以为然地回应道:“我只要自己问心无愧,管他们别人说什么?父皇是一代明君,不会被那些小人蛊惑的。”

刘据如此正直磊落,围绕在他身边的当然也以正人君子为主。朝中的奸佞小人们逐渐意识到,如果将来是刘据当皇帝的话,自己将失去所有的权势和利益。

所以刘据即使什么都没做错,单单因为立场不同,就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太子刘据深受汉武帝喜爱,为何频频被人诬陷? - 天天要闻

2、失去了强大的母家依靠

刘据无忧无虑的那些年,正值卫氏家族如日中天之际。

刘据的舅舅卫青、表哥霍去病为汉室江山立下了不世功勋,母亲卫子夫也深受汉武帝宠爱,刘据的太子之位当然稳如磐石。

然而,公元前117年,霍去病英年早逝,让刘据失去了冠军侯一系的支持。

不久之后,卫青长子宜春侯卫伉、次子阴安侯卫不疑和三儿子发干侯卫登,也先后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被剥夺了列侯之位。

公元前106年,随着卫青的去世,霍去病、卫青两个强势外戚集团的势力被彻底废除。这之后,江充、苏文等小人对刘据的攻击逐渐从隐蔽转为公开,并且经常挑拨汉武帝与刘据的父子关系。

有一次汉武帝生病,命宦官常融去召见太子。

刘据听说父亲的病情后痛哭不止,但又怕父亲看到自己这样子会伤心,于是对常融说:“你先回去,我随后就到。”

没想到常融回去后报告汉武帝说:“太子听说您有病,面露喜色,故意拖延着不来,好让您等着着急,加重病情。”

汉武帝听了冷笑一声,许久没有说一句话。

等到刘据来了,汉武帝看到他满脸泪痕却强颜欢笑,便问他为什么要这样。

刘据不敢隐瞒,据实相告,汉武帝这才知道,是常融在陷害太子。

虽然这次诬陷以常融被杀为结局,但江充、苏文等人对刘据更加仇视,开始变本加厉地诬陷他。

刘据单枪匹马,又不屑于和陷害自己的人勾心斗角,于是吃了不少暗亏,到头来积重难返。

太子刘据深受汉武帝喜爱,为何频频被人诬陷? - 天天要闻

3、汉武帝晚年糊涂又多疑

每个人都有走向迟暮之年的那一天,汉武帝也不例外。

晚年的汉武帝,敏感多疑,糊里糊涂,把注意力放在寻找长生不老药上面,对子女的感情越来越淡漠。

巫蛊之祸发生时,刘据所在的东宫被挖出桐木人偶,惊惧不已的刘据招来少傅石德商量对策,石德说:“现在皇上正在养病,我们无从明辨,只能伪称诏令将江充等人抓捕入狱。”

刘据采纳了石德的建议,在宫中埋伏了刀斧手,杀掉了江充。汉武帝得知后,认为刘据想要谋朝篡位,遂命令御林军前去捉拿刘据,刘据很快被逼死。

临终前,刘据悲愤地对着父亲的方位大声呼喊:“父皇,为什么您宁愿相信那些奸人,也不愿相信自己的儿子?”

没有人能回答他。

经此一役,太子一脉被诛杀殆尽,卫子夫也含恨自缢身亡。

太子刘据深受汉武帝喜爱,为何频频被人诬陷? - 天天要闻

回首刘据的整个政治生涯,我们不难发现,他是一个看起来非常完美的人,多年以来也深受汉武帝的喜爱和信赖。

可能正是因为前半生的顺遂无忧,才让他忘记了居安思危,忘记了韬晦自保。

对于皇室而言,权力永远大于亲情,刘据最大的错误,或许就是把父亲单纯当做父亲,而未当成“老板”来对待。

我们常说,身正不怕影子斜,但有的时候,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自己羽翼未丰之际,还是要保持低调,留存实力,以待来日。

做太子也好,做将军也罢,都要先具备了做“政治家”的实力,才能拥有长远的明天来大展宏图哪!

对此,你怎么看呢?

太子刘据深受汉武帝喜爱,为何频频被人诬陷?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董某辉和他的银河护卫队,堪比公害! - 天天要闻

董某辉和他的银河护卫队,堪比公害!

打着董某辉粉丝名义成立的银河护卫队,四处举报那些对董宇辉发出质疑和抨击的博主,如果这种现象再不加以制止,必将对整个网络环境和舆论环境造成恶劣的影响和恶性的循环。董某辉是树立起来的典型,但是不代表他就没有缺点,也不代表他完全在圣坛之上。
端王:我铸了最好的钱币,难道还是不务正业?圣宋元宝 - 天天要闻

端王:我铸了最好的钱币,难道还是不务正业?圣宋元宝

荒诞世界里,发生着这样一场荒诞对话:群臣:端王,明天你去做皇帝。端王:我不会做皇帝呀,我没学过。群臣:就是你不会,才选你做皇帝。端王:那我当了皇帝该干些啥?群臣:随便你,只要不干皇帝的正事,你爱咋玩咋玩。端王:还是不行,我不做事我怕你们贪我
翻遍全网,已找不到几个像样的雍正通宝 - 天天要闻

翻遍全网,已找不到几个像样的雍正通宝

(清·雍正通宝)首先要强调,雍正通宝并不少。不仅仅是明确记载的85亿6千万文铸量,多于历史上的大多数铜钱品种。(前面提到的宣德通宝也才1亿文),现存世的数量,也同样算作常见的古钱。
从胯下之辱到千金一饭:看韩信如何将恩情淬炼成传奇 - 天天要闻

从胯下之辱到千金一饭:看韩信如何将恩情淬炼成传奇

秦末的淮水河畔,寒风裹挟着碎冰拍打在岸堤上。韩信蜷缩在芦苇丛里,腹中饥饿如烈火灼烧,他摸了摸腰间早已锈迹斑斑的青铜剑 —— 这是他唯一的体面,也是他最后的倔强。曾经的世家子弟,如今却要靠着钓鱼换钱果腹,若运气不好钓不到鱼,便只能在河边挨饿。
黄桥决战后,为何毛泽东预言粟裕“必成大器”? - 天天要闻

黄桥决战后,为何毛泽东预言粟裕“必成大器”?

1940年深秋的苏北平原,7000名新四军战士正面临16万国民党军的合围。指挥部里,34岁的粟裕伏在地图上,铅笔划过黄桥镇外的每一道沟壑——这个连军用地图都未标注的小镇,即将成为改写中国抗战史的关键坐标。
抗战结束后,假如不打解放战争,为何中国将走向深渊? - 天天要闻

抗战结束后,假如不打解放战争,为何中国将走向深渊?

1945年秋,重庆谈判桌上的烟灰缸里堆满烟蒂。毛泽东与蒋介石相对而坐,背后是八年抗战尚未散尽的硝烟,眼前是四万万同胞对和平的殷切期盼。当《双十协定》墨迹未干时,蒋介石却在日记中写道:“共党之要求,无异于要我自缚双手。”一年后,中原大地重燃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