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临终之时,托孤五位大臣,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制衡之术?

2024年01月31日14:15:10 历史 1682

前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汉武帝临终之际留下的一幕托孤场景,如同一幅历史画卷,蕴含着深刻的制衡之术。这位雄才伟略的帝王,将目光聚焦在五位大臣身上,其中包含了怎样的智谋和策略?这个问题引发我们对历史智慧的深刻探讨,揭示着古代政治制度中的独特之处。

汉武帝作为一位卓越的帝王,在终极时刻的托孤之举,实则是对统治之道的一场巧妙安排。这不仅是对政权延续的保障,更是对权力制衡的深刻思考。这五位大臣之间,到底蕴含了怎样的智慧和相互制约?

在这个引人入胜的问题中,我们或许能够窥见古代帝国政治中的权谋和智慧,体味到统治者在制度设计中的高超技艺。随着我们一同穿越时光的迷雾,让我们聚焦在汉武帝托孤的历史一刻,解读那段关于制衡之术的悠久篇章。

汉武帝临终之时,托孤五位大臣,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制衡之术? - 天天要闻

霍光:小心翼翼三十年

排名首位的是大将军霍光,亦是汉武帝最信任的心腹。30年前,霍光是名将霍去病的弟弟,在兄长英年早逝后,一直受到汉武帝的宠信和提拔。30年来,霍光小心谨慎,从未有失。汉武帝如何不放心托付江山给他?

然而问题也在此——霍家族势力不强,能否担当辅政重任?毕竟,霍去病去世时,霍光年仅十几岁。家族顶梁柱一夕之间倒下,霍氏一蹶不振。30年间,汉武帝对霍光的厚爱,让他在朝中地位日益提高。然而真正的门生世族背景,却是从未建立。

再加上,汉武帝为防止像吕太后那样的外戚势力横行朝野,早就削减了刘姓宗室王国的力量。真到了诸侯反叛之时,刘弗陵又岂能指望刘氏宗室效忠?种种迹象表明,即使霍光忠心耿耿,真到了权力交接的时候,想要稳固江山,也将艰难异常。

汉武帝临终之时,托孤五位大臣,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制衡之术? - 天天要闻

金日磾:忠心之人的离世

紧随霍光之后的,是汉武帝另一心腹金日磾。这位出身匈奴,后投降汉朝的重臣,同样深得汉武帝信任。据传金日磾性格中人,为政清明,从无奸佞之举。一次刺杀事件中,他甚至不惜身先士卒,救下身负重伤的汉武帝。

由此可见,金日磾忠心耿耿,是刘弗陵最坚定的后盾。正如汉武帝所料,即使霍光有异心,有金日磾在一日,也必定会为主而战,誓不让邪心蔓延。

然而让汉武帝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驾崩仅仅一年之后,金日磾便先行离世。年幼的汉昭帝失去了最忠心的托底之人。也就在此时,权力的天平开始向一边倾斜......

汉武帝临终之时,托孤五位大臣,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制衡之术? - 天天要闻

上官桀与桑弘羊:新的篡位阴谋

在得知金日磾的死讯后,另外两位托孤大臣上官桀和桑弘羊萌生了新的计划——废黜汉昭帝,拥立刘旦为帝。

上官桀是汉武帝的心腹武将,深受恩宠;而桑弘羊则是官场老手,历经数代皇帝。两人联手,实力不容小觑。他们认为此举可以减弱霍光的势力,并想利用燕王刘旦的力量除去霍光,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汉武帝临终之时,托孤五位大臣,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制衡之术? - 天天要闻

然而还在世的金日磾如果知道他们的计划,一定会全力制止。他会毫不犹豫地站在正义与忠诚这一边。可惜金日磾已经不在人世,上官桀和桑弘羊的阴谋也就此产生。

或许是权力的诱惑太大,这两位托孤大臣选择了背叛;或许他们也在金日磾的死后意识到霍光势力太盛。无论如何,曾经汉武帝精心设计的制衡体系,正逐步向一个人的独裁统治模式靠拢。

汉武帝临终之时,托孤五位大臣,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制衡之术? - 天天要闻

霍光:早有准备的制衡之举

出人意料的是,上官桀和桑弘羊的每一个举动似乎都逃不过霍光的眼睛。在两人正式实施计划前,便被霍光一举捕杀。当上官桀和桑弘羊兴高采烈地赴宴,期待着燕王的军队杀到时,冷酷的现实给了他们当头一棒——来的不是援军,而是禁军。

原来在两年前金日磾离世后,霍光便隐隐感觉到朝局的变化。于是暗中调查,布下天罗地网,并提前做好应对准备。他只不过在等待着两个人暴露破绽的时刻。上官桀和桑弘羊的死,正是霍光早有准备的制衡之举。

然而权力的天平还在持续向一边倾斜。霍光处死两名大臣的举动虽然制止了篡位计划,却也进一步增强了自己的权势。在没有制衡的情况下,他的野心是否也会像另外两人一般膨胀呢?

汉武帝临终之时,托孤五位大臣,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制衡之术? - 天天要闻

田千秋:不合时宜的中立

而此时此刻,托孤大臣中地位最高的田千秋丞相,却在霍光与上官桀、桑弘羊的斗争中保持中立。他没有站队,也没有制止,任由霍光将另两人诛杀。

也许当时的田千秋认为这只是朝堂之争,与己无关。或许他也意识到了霍光势力太盛,但终究没有勇气与之抗衡。无论如何,他不合时宜的中立,让霍光的势力越发膨胀。

汉武帝临终之时,托孤五位大臣,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制衡之术? - 天天要闻

换句话说,田千秋失职了。作为丞相,百官之首,他本应积极制止托孤大臣内斗的发生。哪怕不能完全避免,起码也要力所能及地维护皇室的尊严。然而此时的田千秋却置身事外,眼睁睁地看着皇权被架空。

田千秋或许认为趋利避害,对自己与家族最有利。但是他低估了权力更替的残酷性。十八年后,霍光被汉宣帝所灭,田千秋也在其中丧命。想来他也终于明白,曾经的中立让自己无路可退。

汉武帝临终之时,托孤五位大臣,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制衡之术? - 天天要闻

霍光一家独大:权倾朝野的代价

在诛杀上官桀和桑弘羊后,霍光成为朝中实际的最高权力者。经过这两次制衡与清洗,朝野上下再也没有人敢与之竞争第一权力。于是,权力的天平彻底向一侧倒去。

霍光控制朝政十八年,擅自废立皇帝。期间他先后废黜年仅九岁的汉昭帝刘弗陵,又废黜了傀儡皇帝刘贺,让自己的权力达到了顶峰。

汉武帝临终之时,托孤五位大臣,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制衡之术? - 天天要闻

然而暴政必引来灭亡。十八年后的公元前68年被年仅14岁的刘询所灭。刘询正是五大臣辅政时期诞生的汉宣帝,也是霍光妄图废黜的对象。当年霍光让刘询与母亲何太后分离囚禁,是他签下对汉宣帝的死亡判决书。

多年后,刘询终于如愿以偿。只是代价,就是霍光一家的血灭。对权力的错误评估,让霍光和他的整个家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汉武帝临终之时,托孤五位大臣,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制衡之术? - 天天要闻

结语

然而,即使经历了霍光十八年的架空和诛杀,汉朝的江山仍然延续下来,最终归于刘询手中。汉宣帝代替了同父异母的兄长汉昭帝,成为汉朝的第四代皇帝。

这正是年老病重的汉武帝设计五大臣相互制衡,防止权力过分集中的用意。即便过程异常曲折,他的遗计最终还是奏效了。

汉武帝临终之时,托孤五位大臣,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制衡之术? - 天天要闻

也正因朝堂上的建制尚在,皇位的传承有序,国家的江山才没有出现戏剧化的动荡。只是其间不知有多少骨肉离散,多少忠良因此丧身。

历史总是在重复自己。当今的权力更迭,与当年的朝堂争斗有何不同?殊途同归的教训放在眼前,我们又能汲取多少警示,又将犯下怎样的错误?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特朗普:中国突然改变主意,但不要紧,能让中国15分钟内同意交易 - 天天要闻

特朗普:中国突然改变主意,但不要紧,能让中国15分钟内同意交易

尽管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引发了全美民众的反对浪潮,但他依旧认为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在空军一号上,特朗普更是声称“原本Tik Tok的协议已经很接近达成了,但由于在关税政策中国突然改变了主意,但这并不要紧,自己能够在15分钟内让中国同意这笔交易,只要自己降税的话”。
特朗普对其他国家暂缓90天执行新关税,说明关税战就是儿戏 - 天天要闻

特朗普对其他国家暂缓90天执行新关税,说明关税战就是儿戏

兄弟们,就在中国对美国加了 50% 的关税之后,特朗普再次对我们加了 21% 的关税,现在整体关税已经达到 125%。同时,特朗普暂停了对除中国之外其他所有国家的加征关税政策,而且要把对其他国家加征关税的税点降到 10%。这进一步证明我昨天视频里的分析完全正确
每月1500万退休金没了,尹锡悦亮底牌行动,否则死刑或牢底坐穿 - 天天要闻

每月1500万退休金没了,尹锡悦亮底牌行动,否则死刑或牢底坐穿

最近韩国政坛那可是热闹非凡,就像一场大戏,一出接着一出。当地时间 4 月 4 日上午 11 时 22 分,韩国宪法法院代理院长文炯培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总统尹锡悦被罢免,判决立即生效。这一下子,尹锡悦可就从高高在上的总统宝座上跌落下来了,不仅失去了总统权力,各
中方没得选,直接改手术刀为亮剑,特朗普被催辞职,叛徒纷纷冒头 - 天天要闻

中方没得选,直接改手术刀为亮剑,特朗普被催辞职,叛徒纷纷冒头

最近这国际局势啊,那真叫一个风云变幻,热闹得很。特朗普这老兄又不消停,第三次对中国发起了关税大战,这一来可就搅得全球经济的池水是波涛汹涌。可让人意外的是,这次咱中国一改之前相对温和的反制策略,直接 “亮剑”,那反击力度,可把全世界都给震住了。与此同时,在美国国
中方手术刀变剑,27国反将美国一军,特朗普气得要对华加50%关税 - 天天要闻

中方手术刀变剑,27国反将美国一军,特朗普气得要对华加50%关税

最近这国际局势,因为美国的关税战那是闹得沸沸扬扬。特朗普大手一挥,对全球发动关税战,这一回,咱们中国可不再像以前那样小打小闹地反击,直接“手术刀”变“利剑”,给美国来了个狠狠的回击。更让美国没想到的是,欧盟 27 国也紧跟其后,准备对美国反制,这可把特朗普气得
川普关税落地,印度第一个举白旗,中国快速实施对等反击 - 天天要闻

川普关税落地,印度第一个举白旗,中国快速实施对等反击

特朗普所发起的全球贸易战,打了全世界所有国家一个措手不及,特别是由他本人所规定的所谓“基准税”更是离了大谱,因为如果叠加美国先前向其他国家征收的关税来算,总关税已经超过了70%。从这一点我们也能看出,特朗普的“关税武器化”较之于他的第一个任期,变得更加具象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