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刘少奇发高烧,惊动周恩来,周恩来:请光美同志回来一趟

2024年01月06日19:45:04 历史 1883

关注历史实战,了解更多精彩人物故事!

王光美离家

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位,工作非常繁忙。王光美作为刘少奇的夫人,肩负起政治秘书和生活秘书的职责,是刘少奇生活和工作中的得力助手。

自从结婚后,王光美和刘少奇几乎没有长时间分离过,两人感情非常好。刘少奇在生活上很关怀王光美,但工作上要求是十分严格,王光美多年来不断进步,工作能力得到了一致认可和尊重。

1963年6月,刘少奇、王光美结束了对东南亚四国的访问,回到北京。这段时间,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党内大范围展开,其实就是安排一部分人到农村基层工作一段时间,了解农村的发展情况。

1965年,刘少奇发高烧,惊动周恩来,周恩来:请光美同志回来一趟 - 天天要闻

刘少奇将这件事和王光美说了,并表示:“我希望你到南方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你看怎么样?”

王光美:“我很愿意到到农村基层锻炼,但听不懂南方语言,我看在北方更合适。”

夫妻两人商量之后,决定王光美到河北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然而,出乎意料,刘少奇身边的工作人员不赞同王光美这个时候离开。

因为,大家在平时相处中清楚,王光美不仅是刘少奇工作上的得力助手,生活方面也照顾着刘少奇的衣食住行。刘少奇一共有9个子女,虽然同父异母,但日常也都是王光美看顾。

1965年,刘少奇发高烧,惊动周恩来,周恩来:请光美同志回来一趟 - 天天要闻

更何况,刘少奇最近肺病复发,身体情况不好,正需要王光美照顾和陪伴。刘少奇的机要秘书刘振德作为代表,将大家的意见告诉了王光美,王光美表示:“我也不放心少奇同志现在的身体情况,但这件事是他提出的,拒绝也不好......”

这个情况不知道怎么被周恩来知道了,周恩来不同意王光美下去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还强烈要求王光美陪刘少奇去北戴河休息一段时间,把病养好。

在北戴河住了一些日子,刘少奇身体好转,夫妻两人收拾东西回了北京。回到北京后,刘少奇再一次催促王光美去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965年,刘少奇发高烧,惊动周恩来,周恩来:请光美同志回来一趟 - 天天要闻

于是,王光美在党支部会议上,再一次和大家讲了这件事,为了说服大家,王光美特别提起:“前几天,在春藕斋舞会上,我和毛主席提起了准备到河北农村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毛主席听了很高兴,表示了赞同......”

刘振德是党支部书记,他开口表明态度:“既然主席支持你下去,我们当然表示支持了。我们一定会做好各自的工作,以实际行动支持你。”

王光美去河北农村的事情就这样定下来,李少奇知道王光美不放心自己,宽慰说:“你就放心去吧,不就是一年多时间吗?谁家都有谁家的情况,有困难就克服困难嘛!”

1965年,刘少奇发高烧,惊动周恩来,周恩来:请光美同志回来一趟 - 天天要闻

刘少奇高烧

王光美离家前几天,碰上几个卫士围在一起嘀嘀咕咕,听见他们说刘少奇已经65岁了,服用安眠药后,习惯在床上看几页书。有几次夜间去卫生间,都摔倒了,很危险。

卫士们商量着,等王光美走后,搬到刘少奇卧室门口值班,屋内有什么动静也好及时发现。

万光美听了,心里很感动,但想了想,还是将事情告诉了刘少奇。刘少奇听后叫来了卫士长,说:“你们都是好意,不过不用这么麻烦。你们担心我从床上摔下来,我改成睡地铺不就行了嘛。”

卫士们拗不过刘少奇,只好收拾屋子,把床垫安排在地板上,铺好了地铺。

1965年,刘少奇发高烧,惊动周恩来,周恩来:请光美同志回来一趟 - 天天要闻

王光美走的那天,刘少奇将人送到大门口,王光美还对来送她的工作人员说:“全拜托你们了。”

王光美就这样改名换姓,到河北各县市农村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去了。不过隔上一段时间,夫妻两人就会收到对方的信,讲一些工作中的体会,也互相关心鸡毛蒜皮的小事。

刘少奇在一次信中说:“我和家中大小都很好,望你不必挂念。自然你在月内能回家一次,那是很好的。但是如果你工作繁忙,抽不开身,推至下月回来,我也完全能够理解。一个人既然已经上了前线,上了战场,那就要把这一仗打好。我过去和现在,就常常是这样的,望你珍重。”

1965年,刘少奇发高烧,惊动周恩来,周恩来:请光美同志回来一趟 - 天天要闻

王光美很快给刘少奇回了信,信中说:“本想按你说的回家看看,但工作已进入紧张阶段,难以抽身。”

两人就通过书信往来,各自忙碌,各自关心。

1965年,刘少奇因太过忙碌,体力不支,患了重感冒,总发低烧。他第一时间叮嘱身边的工作人员,这点小感冒不要声张,更不必影响工作。

后来,刘少奇病情迟迟不好,且逐渐加重,秘书只能将情况报告给周恩来。周恩来匆匆赶来刘少奇住处探望,走进卧室,惊奇地发现刘少奇睡地铺。

1965年,刘少奇发高烧,惊动周恩来,周恩来:请光美同志回来一趟 - 天天要闻

周恩来问一边的卫士:“这是怎么回事?”

卫士便将前因后果讲给周恩来,周恩来说:“这怎么能行,你病了怎么不让秘书早点告诉我?这几天你病中还看了那么多文件,病怎么能好?你好好养病吧,外事方面的活动我另作安排,你不要挂念了。”

刘少奇笑笑,说:“谢谢,其实就是发点烧,也不是什么大毛病,很快就会好的。”

周恩来不愿意打扰他休息,说了几句就出了卧室,严肃地问外面的卫士:“少奇同志病了,你们告诉光美同志了吗,怎么不请她回来?”

1965年,刘少奇发高烧,惊动周恩来,周恩来:请光美同志回来一趟 - 天天要闻

卫士:“少奇同志不同意,怕影响光美同志的工作。”

周恩来:“请光美同志回来一趟,就说是我说的。”

周恩来走后,卫士立即去打电话,将事情转达给王光美。王光美接到消息,连夜乘坐当地空军部队的吉普车,急匆匆赶回北京。

第二天,周恩来又打来了电话,询问王光美回来没有,听说王光美回来了,还和王光美说了几句话,嘱咐:“少奇同志病不好,你不能离开他。”

卧床休息几日,再加上医务人员和王光美的照顾,刘少奇终于一点一点好起来。之后,王光美又离开北京,去河北农村继续工作,待社会教育工作全部结束,才返京回到刘少奇身边工作。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董某辉和他的银河护卫队,堪比公害! - 天天要闻

董某辉和他的银河护卫队,堪比公害!

打着董某辉粉丝名义成立的银河护卫队,四处举报那些对董宇辉发出质疑和抨击的博主,如果这种现象再不加以制止,必将对整个网络环境和舆论环境造成恶劣的影响和恶性的循环。董某辉是树立起来的典型,但是不代表他就没有缺点,也不代表他完全在圣坛之上。
端王:我铸了最好的钱币,难道还是不务正业?圣宋元宝 - 天天要闻

端王:我铸了最好的钱币,难道还是不务正业?圣宋元宝

荒诞世界里,发生着这样一场荒诞对话:群臣:端王,明天你去做皇帝。端王:我不会做皇帝呀,我没学过。群臣:就是你不会,才选你做皇帝。端王:那我当了皇帝该干些啥?群臣:随便你,只要不干皇帝的正事,你爱咋玩咋玩。端王:还是不行,我不做事我怕你们贪我
翻遍全网,已找不到几个像样的雍正通宝 - 天天要闻

翻遍全网,已找不到几个像样的雍正通宝

(清·雍正通宝)首先要强调,雍正通宝并不少。不仅仅是明确记载的85亿6千万文铸量,多于历史上的大多数铜钱品种。(前面提到的宣德通宝也才1亿文),现存世的数量,也同样算作常见的古钱。
从胯下之辱到千金一饭:看韩信如何将恩情淬炼成传奇 - 天天要闻

从胯下之辱到千金一饭:看韩信如何将恩情淬炼成传奇

秦末的淮水河畔,寒风裹挟着碎冰拍打在岸堤上。韩信蜷缩在芦苇丛里,腹中饥饿如烈火灼烧,他摸了摸腰间早已锈迹斑斑的青铜剑 —— 这是他唯一的体面,也是他最后的倔强。曾经的世家子弟,如今却要靠着钓鱼换钱果腹,若运气不好钓不到鱼,便只能在河边挨饿。
黄桥决战后,为何毛泽东预言粟裕“必成大器”? - 天天要闻

黄桥决战后,为何毛泽东预言粟裕“必成大器”?

1940年深秋的苏北平原,7000名新四军战士正面临16万国民党军的合围。指挥部里,34岁的粟裕伏在地图上,铅笔划过黄桥镇外的每一道沟壑——这个连军用地图都未标注的小镇,即将成为改写中国抗战史的关键坐标。
抗战结束后,假如不打解放战争,为何中国将走向深渊? - 天天要闻

抗战结束后,假如不打解放战争,为何中国将走向深渊?

1945年秋,重庆谈判桌上的烟灰缸里堆满烟蒂。毛泽东与蒋介石相对而坐,背后是八年抗战尚未散尽的硝烟,眼前是四万万同胞对和平的殷切期盼。当《双十协定》墨迹未干时,蒋介石却在日记中写道:“共党之要求,无异于要我自缚双手。”一年后,中原大地重燃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