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服装颜色种类繁多,为何宋朝时期皇帝和军队有只用红色?

2023年12月10日20:46:06 历史 1218

古人的服装颜色种类繁多,为何宋朝时期皇帝和军队有只用红色? - 天天要闻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作品

古人的服装颜色种类繁多,为何宋朝时期皇帝和军队有只用红色? - 天天要闻

| 沧海寻梦人

编辑 | 沧海寻梦人

前言

中国古代的色彩有着很强的社会功能和政治规范,分为五正色和五间色两等十种,正色指青、赤、黄、白、黑五种纯正的原色,今有“中华五色”之称

色彩的复杂性同样体现在每一色彩的色相,古代有多种表达,诸如赤、朱、红、绛、、丹、彤、绯、赭等

古人的服装颜色种类繁多,为何宋朝时期皇帝和军队有只用红色? - 天天要闻

其中,红色如生命之血、燃烧之火,刺激视觉,富有感染力,而且红光在空气中不易被吸收、散射,穿透力强,于诸色中传播最远,故而自古以来深受喜爱,被广泛运用。

在宋代,红色更是天下第一色,在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光彩熠熠

人文红色,最多体现在服装方面。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有红色服装,但有具体的制度。

古人的服装颜色种类繁多,为何宋朝时期皇帝和军队有只用红色? - 天天要闻

皇帝及神像礼服

皇帝的礼服中,有套“通天冠绛纱袍”,绛纱袍即深红色的纱袍,多用于重大典礼上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在泰山封禅时,“上服通天冠、绛纱袍,乘金辂,备法驾,至山门,改服靴袍”。

所谓“靴袍”,“袍以绛罗为之”,与绛纱袍一样都是深红色的袍。

古人的服装颜色种类繁多,为何宋朝时期皇帝和军队有只用红色? - 天天要闻

宋真宗祀汾阴时,也曾“改服通天冠,绛纱袍,乘辇诣庙,登歌奠献,省封石匮,遣官分奠诸神”。

大中祥符七年赴老子庙祭祀,“帝服通天冠、绛纱袍,奉上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加号册宝”。

古人的服装颜色种类繁多,为何宋朝时期皇帝和军队有只用红色? - 天天要闻

南郊祭天大礼时,“故事,将郊,服通天冠、绛纱袍,乘辂以出;至景灵宫,止大次,衮冕而行事;至太庙、圜丘亦然。还则御太平辇,冠袍如初”,红袍总是伴随着皇帝外出活动。

贺新年的大朝会上,通常仍是这套礼服。如淳化三年正月初一,宋太宗“朝元殿受朝毕,改服通天冠、绛纱袍”。

天圣五年正月初一,宋仁宗“服靴袍,于帘内皇太后前再拜称贺”。

古人的服装颜色种类繁多,为何宋朝时期皇帝和军队有只用红色? - 天天要闻

仁宗皇帝穿着红色罗袍,宋神宗曾在大庆殿举行仪式,上仁宗皇帝、英宗皇帝玉册玉宝:“上服绛纱袍,再拜廷中,跪授册宝。”

皇帝纳皇后的六项礼仪中,四项穿红:“发册、奉迎、命使及皇后入内,皇帝皆服通天冠、绛纱袍。”外交场合如宋神宗接见日本僧人成寻一行,“圣主坐银倚子,白银床,著赤衫衣”。

在故宫南薰殿收藏的十五位宋帝画像中,十二位都是身穿红袍,这充分说明红色是皇袍的主色

古人的服装颜色种类繁多,为何宋朝时期皇帝和军队有只用红色? - 天天要闻

宋代供奉的神祇多着红袍。如宋代崇祀天神太一,多建宫观供奉,所有太一神像“并用通天冠、绛纱袍”,与皇帝同一规格的服色。

宋真宗为制造天书,对大臣说半夜看到“忽一室明朗,惊视之次,俄见神人,星冠绛袍,告朕曰:‘宜于正殿建黄箓道场一月,当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勿泄天机’”。

该天神身着红袍。洪迈记载有人入冥见到其舅,“金冠绛袍若今王者”。这都是现实社会的再现,可知帝王常服红袍。

古人的服装颜色种类繁多,为何宋朝时期皇帝和军队有只用红色? - 天天要闻

中级官员品服及大朝会服色

宋代品官依据不同等级,穿着品服的颜色、形制、质地也不同,以示尊卑

其中红色是中级官员的服色:

“宋因唐制,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绿,九品以上服青。元丰元年,去青不用,阶官至四品服紫,至六品服绯,皆象笏、佩鱼,九品以上则服绿,笏以木……中兴,仍元丰之制,四品以上紫,六品以上绯,九品以上绿。”

元丰改制为界,此前的四品、五品官服朱红色,之后五品、六品官服绯红

古人的服装颜色种类繁多,为何宋朝时期皇帝和军队有只用红色? - 天天要闻

从唐到宋,服色变化趋势有两点:一是品色简化,由唐朝的紫、朱、绿、青四色,简化为紫、绯、绿三色,减少了级差,二是改朱(赤红)为绯(深红),品位下移到六品。

但在朝会等隆重喜庆的场合,百官多穿红衣,元丰二年规定:

“今制,朝服用绛衣,而锦有十九等。其七等绶,谓宜纯用红锦,以文采高下为差别。惟法官绶用青地荷莲锦,以别诸臣。”

“其后,又诏冬正朝会,诸军所服衣冠,厢都军都指挥使、都虞候、领团练使、刺史服第五等、军都指挥使、都虞候服第六等,指挥使、副指挥使服第七等,并班于庭。副都头以上常服,班殿门外。其朝会,执事高品以下,并服介帻,绛服,大带,革带,袜、履,方心曲领。”

古人的服装颜色种类繁多,为何宋朝时期皇帝和军队有只用红色? - 天天要闻

文武百官不分品级都穿红锦衣,营造出一派喜庆气氛;品级区别于绶带的花纹,除了法官外仍是红色

引赞吏服

宋代有担任引导、赞礼的吏人,谓之引赞吏,与通常的皂吏不同,穿红色衣服,俗称朱衣吏。

“朱衣者,乃台省引班之小吏耳。”其职能主要是引导官员上朝、出行

古人的服装颜色种类繁多,为何宋朝时期皇帝和军队有只用红色? - 天天要闻

如“朝殿日,皇太子、宰相、亲王、使相、参政各有朱衣吏二人自下马处前导至殿门”。这是权贵高官仪仗式的礼遇

此外,文官学士以上也享受类似待遇:

“旧制,学士以上,并有一人朱衣吏引马,所服带用黄金而无鱼,至入两府,则朱衣二人引马,谓之双引,金带悬鱼,谓之重金矣。世传馆阁望为学士者赋诗云:‘眼里何时赤,腰间甚日黄’。”

学士由朱衣吏一人在前引导,官至执政大臣则增为两人。宋神宗时,“曹佾拜中书令,特赠公使钱一万贯,朱衣双引。皆近朝待戚里之殊礼也”。作为一种尊荣,由皇帝恩赐

古人的服装颜色种类繁多,为何宋朝时期皇帝和军队有只用红色? - 天天要闻

京城以及地方官府长官,享用朱衣吏引赞的待遇:“三司、开封府、外州长官升厅事,则有衙吏前导告喝……皆用朱衣吏。”

北宋中期,寺监长官亦用此礼,“非故事”,是礼遇泛滥的表现之一。蔡确被贬任知安州时,游览车盖亭有诗云:

“公事无多客亦稀,朱衣小吏不须随。”到南宋,地方官中的学士也用双引。洪迈载:“国朝优待侍从,故事体名分多与庶僚不同,然有处之合宜及肆意者。如……引接用朱衣。”

古人的服装颜色种类繁多,为何宋朝时期皇帝和军队有只用红色? - 天天要闻

但已经不按北宋的规矩,举例如:

“唐瑑以司农少卿,王佐以中书检正,皆暂兼权户侍,及出知湖、饶二州,悉用朱衣双引。此数君,皆失于讨问典章,非故为尊大也。陈居仁以大中、集撰知鄂州,只用一朱衣,盖在法,学士乃双引,人以为得体。迈顷守赣、建,官职与居仁等,而误用两朱,殊以自悔。”

洪迈知道典故后自知官位不够而失误,但朝廷显然并没有严格管理

古人的服装颜色种类繁多,为何宋朝时期皇帝和军队有只用红色? - 天天要闻

朱衣吏还充当宰相的传令人员,宋敏求任知制诰时,曾“梦丞相遣朱衣吏召,命草某人为邃清殿学士制。既寤,不能记其姓名及其文词也。明年五月甲辰,丞相遣朱衣吏召当制舍人吕缙叔草制,除邵不疑为宝文阁学士”。

又如“大忌日,百官集于相国寺……宰相揖讫,方行香。既毕,御史台知班,复传呼立班,而朱衣吏乃曰:‘相公传语,请不立班’,遂退”。

古人的服装颜色种类繁多,为何宋朝时期皇帝和军队有只用红色? - 天天要闻

李格非《试院》五言云:“斗暄成小疾,亦稍败吾勤。定是朱衣吏,乘时欲舞文。”

则朱衣吏还出现在科举考场,大致而言,朱衣吏属于高级吏人

古人的服装颜色种类繁多,为何宋朝时期皇帝和军队有只用红色? - 天天要闻

军装

宋初军装为褐色,即处于红黄之间的颜色。

翰林学士张方平对宋仁宗上奏言:“臣闻太祖训齐诸军,法制甚严。军人不得衣皂,但许衣褐,其制不得过膝,岂有红紫之服。”

后来由褐色改为美观的紫色和红色,逐渐红色为主流

古人的服装颜色种类繁多,为何宋朝时期皇帝和军队有只用红色? - 天天要闻

宋徽宗到南郊祭天时,警卫部队“铁骑围斋宫外,诸军有紫巾绯衣素队约千余,罗布郊野”,全部穿红衣

两宋之际的袁文言:“古者戎服,上下一律,皆重赤,殆欲与殷轮衅鼓等色相乱,战阵之间,不遽见伤残以沮士气。”

古人的服装颜色种类繁多,为何宋朝时期皇帝和军队有只用红色? - 天天要闻

目的是伤亡流血与红色的军装、车轮、战鼓相浑搅,可减轻士兵的恐惧,北宋后期,“天下军州戎服皆用绯,余尝亲见之。自绍兴末年,忽变为皂色,用墨汁染成,殊非古人之意,略无一人以为非,何哉?”

宋高宗末期忽然改为黑色军装,令人不解。赵彦卫也有此记载,并言:“惟浙漕司兵士独衣绯衲,颇存往制。”唯有两浙转运使司的士兵穿红衣

实际上南宋多数时期仍以红色为军装颜色

古人的服装颜色种类繁多,为何宋朝时期皇帝和军队有只用红色? - 天天要闻

如南宋前期的王质指出,朝廷强调军人要区别于平民,“恶其无辨于民也不足,又以其服判之。其品七,中而至于屦;其采五,白而至于绯,谓之军容”,则是以包括绯色在内的五色服装区别于平民

宋理宗开庆年间明州作院制造的军需物品中,有红衲袄并腿裙壹千副计贰千件,红布衫柒百肆拾贰领,朱红笠头伍百肆拾玖顶。

古人的服装颜色种类繁多,为何宋朝时期皇帝和军队有只用红色? - 天天要闻

宋理宗时期的建康作院,红色军装动辄数千,种类多样,显然是基本色调

仪卫队伍中的将士,更多红锦袄、绯背子。春季皇帝游金明池观看龙舟赛,“有小龙船二十只,上有绯衣军士各五十余人,各设旗鼓铜锣”,助威助兴的打击乐船队全部是红衣

宋代实行募兵制,军人多“失职犷悍之徒”,故而“都下鄙俗,目军人为赤老”。军队又名“赤籍”,一般解释为“尺籍”,似不通,应与军装多红色有关

古人的服装颜色种类繁多,为何宋朝时期皇帝和军队有只用红色? - 天天要闻

尾语

宋代文化就是红色的延续,前此也多有尚赤的朝代,周朝隋朝等即是。只是在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宋代更加出色。

红色不仅是宋朝的审美追求,更被当作一种文化力量,尚红的德运确立后,红色成为宋朝的生命象征。

古人的服装颜色种类繁多,为何宋朝时期皇帝和军队有只用红色? - 天天要闻

宋人不同程度地发挥了红色的尊贵、美艳、权威、勇猛的视觉功能和象征意义,把红色功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总之,在宋代历史上,红色有着独特的作用、强大的气场,是宋文化可视的一部分、宋朝的“颜值”担当,并促进了使其成为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的色彩表征。

认清宋史面貌,不宜无视这一抹“腮红”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新书情报局|高层次的人,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 天天要闻

新书情报局|高层次的人,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书名:《九宫格思维:四条线破解认知困局》作者:[日]高木芳德译者:黄洪涛 内容简介找工作,如何修饰简历凸显自己的优势?跨行业跳槽,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想要创业,如何规划自己的发展路径和核心优势?企业发展,如何分析行业趋势进行战略规划?有了好想法和新创意,不知道该怎么展示?学习到了复杂的新知识,如何...
不杀功臣的刘秀 - 天天要闻

不杀功臣的刘秀

有一次汉景帝刘启(当时还是太子)喝醉了,来到一程姓宠姬的寝宫就寝。然而那天程姬正好是生理期,不能接待,但又不敢拒绝。于是心生一计,便让自己的贴身侍女假扮自己,接待了刘启。不料一夜云雨之后,这位侍女便怀孕了。程姬只好如实禀报,刘启得知后给了这
世界的稻作文明源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 天天要闻

世界的稻作文明源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你知道吗?世界的稻作文明其实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但背后的故事更加引人入胜。稻作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篇章,而长江中下游地区正是这一文明的发源地。这里气候适宜、水资源丰富,为稻谷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