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坐驴车回家,和赶车老汉聊了一路,快到家才认出是父亲

2023年11月12日03:19:08 历史 1098

开国少将坐驴车回家,和赶车老汉聊了一路,快到家才认出是父亲 - 天天要闻

文|历史那点儿事

编辑|历史那点儿事

各位看官大大,账号每天更新精彩内容,如果内容让您满意的话麻烦点个关注点点赞支持一下!!!

1953年,经历了朝鲜战场的考验后,王扶之决定回访久别的故乡。为了避免打扰当地领导,他选择了独自步行。尽管对他来说十几里的路程并不算远,但长时间的行走还是让他感到有些疲惫。就在这时,他偶遇一位赶驴车的老者。得知王扶之是回村探亲的归乡军人,老者坚持要搭载他一程。

王扶之在老者的热情邀请下,便上了驴车。两人沿途交谈甚欢,但直到抵达村口,他们才惊讶地发现,原来这位好心的老者竟是王扶之要寻找的父亲。多年未见的父子俩终于团聚,老者情不自禁地紧紧拥抱着这位久别的儿子。

开国少将坐驴车回家,和赶车老汉聊了一路,快到家才认出是父亲 - 天天要闻

这样的相遇令人感到不解,王扶之与他的父亲,为何会到了近在咫尺却又彼此不认的地步呢?这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王扶之于1923年出生在陕西省子洲县的一个普通农家。不幸的是,他在年幼时就失去了母亲,家庭陷入了贫困。

开国少将坐驴车回家,和赶车老汉聊了一路,快到家才认出是父亲 - 天天要闻

尽管生活艰难,但王扶之的父亲具有远见卓识。他坚信教育能够改变人的命运,因此不惜一切代价让王扶之接受教育。王扶之被送往了当地的私塾,尽管学习时间短暂,但他展现出了极高的学习热情和认真态度。

然而,由于家庭经济的困难,王扶之不得不中断学业,回到地主家继续辛苦的劳作以帮助家庭。在那个时代,很多人连基础的文化都无法接受,王扶之虽然学习时间短暂,却已经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开阔了眼界,对外面的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开国少将坐驴车回家,和赶车老汉聊了一路,快到家才认出是父亲 - 天天要闻

在1935年的陕北,红军的活动给了当地的民众以新的希望。当时年仅12岁的王扶之,对这支神秘的队伍充满了好奇。他的父亲告诉他,这些红军士兵是来帮助他们摆脱苦难的。虽然王扶之还不完全明白共产主义和革命的深意,但他理解了一件事——红军是人民的朋友。

王扶之对于加入红军的想法越发强烈。他的父亲一开始反对,认为他年纪尚小,但王扶之的决心已经下定。他偷偷地去了征兵点,自信地告诉那里的士兵,他已经17岁了。由于王扶之个子高大,征兵处的士兵相信了他的话,就这样,王扶之成了红军中的一员。

开国少将坐驴车回家,和赶车老汉聊了一路,快到家才认出是父亲 - 天天要闻

加入红军后,王扶之很快就显现出了他的勇敢和才干。他在战场上表现出色,甚至在第一次战斗中就展现了他的勇猛,俘虏了一名东北军的军人。随后,王扶之被转入红二十六军七十八师的少共营。这支部队由200多名年轻的士兵组成,尽管王扶之是其中最年轻的,但他的勇气和战斗力让他在队伍中脱颖而出。

王扶之自从加入红军以来,一直在南征北战的火线上奋斗。他凭借着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个人的英勇表现,逐渐成为了部队中的佼佼者。在土地革命时期,他与红军的其他部队一起,参与了多次重要的战役和斗争,开辟了若干重要的革命根据地。

开国少将坐驴车回家,和赶车老汉聊了一路,快到家才认出是父亲 - 天天要闻

王扶之所在的部队经常深入敌后,执行破坏敌人供给线、策反敌军、建立和扩大根据地等任务。在这一过程中,他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个人勇气。他的策略灵活多变,经常能够在不利的情况下反败为胜,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除了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王扶之还积极参与政治工作,帮助提升士兵的革命意识,加强部队的凝聚力。他与士兵们同甘共苦,深受战友们的爱戴。

开国少将坐驴车回家,和赶车老汉聊了一路,快到家才认出是父亲 - 天天要闻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激烈岁月中,王扶之在平型关战斗等众多战役中显露头角,与战友们并肩作战,共同建立了晋东北、晋西等重要抗日根据地。王扶之的军事才能逐渐凸显,他被任命为东北民主联军的营长,参与了四平保卫战,随后在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广西战役等重大战役中都有出色表现,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王扶之于1950年10月参与了入朝作战,从团长一路晋升至师长。在朝鲜战场上,他再次经历了生死考验。1952年夏末秋初的一天,王扶之所在的师阵地遭到敌军密集轰炸,炸弹将他所在的山洞击中,山洞内的人员被掩埋。在这次悲剧中,新华社的记者等多人不幸牺牲,王扶之和另外两名同志幸存。

开国少将坐驴车回家,和赶车老汉聊了一路,快到家才认出是父亲 - 天天要闻

被困在山洞内,三人面临着空气稀薄和食物水源短缺的困境。就在他们绝望之际,志愿军总部的彭德怀司令发出了营救命令,经过30多个小时的紧张挖掘,王扶之等人终于被成功救出。

1953年5月,王扶之结束了在朝鲜战场上的艰苦战斗,回到祖国进行休养。自1935年入伍以来,王扶之鲜少有机会回家探亲。此次休假,他决定把握机会,回乡看望已经多年未见的父亲。虽然他的职位已经足够高,可以配备专车和司机,但王扶之坚持用自己的方式回家,不想动用公家资源。

开国少将坐驴车回家,和赶车老汉聊了一路,快到家才认出是父亲 - 天天要闻

他先是乘坐火车和公共汽车抵达县城,但县城到家的路途却没有公共交通。尽管一声招呼就能得到方便,王扶之选择了步行。行进中,他遇到一位赶驴车的老大爷,热情地邀请他搭乘,王扶之欣然接受了。两人一路上交谈甚欢,老大爷分享了农村的变化和自己家庭的故事。

老大爷提到自己有个儿子,年少时就加入红军,此后便音信全无。王扶之听着听着,发现老人的描述与自己童年的经历惊人相似。经过一番询问,他惊讶地发现,这位赶车的老人竟是自己失散多年的父亲。

开国少将坐驴车回家,和赶车老汉聊了一路,快到家才认出是父亲 - 天天要闻

这场意外的重逢让父子俩都感到激动和欣喜。由于长年战斗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他们彼此间的外貌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这才导致一开始未能相认。王扶之见到父亲满面风霜,而自己也已从当年的瘦弱少年成长为一名健壮的军人,这些年的变化让他们的相貌大不相同。

重逢的父子紧紧相拥,释放了多年的思念和感情。王扶之决定将父亲接到自己身边,共同生活,让老人安享晚年。这次偶然的重逢,不仅给王扶之带来了惊喜,也让他重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珍贵。

开国少将坐驴车回家,和赶车老汉聊了一路,快到家才认出是父亲 - 天天要闻

1964年,王扶之凭借其在多年军事生涯中展现出的卓越才能和对国家的忠诚,被授予少将军衔。他的军事生涯并未因此而告一段落,反而继续在国防和国家安全的前线发光发热。珍宝岛反击战西沙海战等关键时刻,王扶之继续为祖国的安全和领土完整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扶之的一生,可以说是对中华男儿忠孝传统的完美诠释。他自幼投身革命,一生致力于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对党和人民始终保持着赤诚的忠心。同时,他也没有忘记对家乡和父亲的孝道,即使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他始终心系家人,这种深厚的家国情怀,在父子重逢的那一刻得到了感人的体现。

开国少将坐驴车回家,和赶车老汉聊了一路,快到家才认出是父亲 - 天天要闻

王扶之的父亲,虽是一位普通农民,但他对儿子的支持和对革命的理解,同样体现了那个时代平民的伟大。他的无私奉献和高尚品德,为儿子的成长和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种平凡而伟大的精神,同样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如今,年逾百岁的王扶之,已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健在开国将军之一。他的一生,是对忠诚和勇敢的最佳诠释,也是新中国军事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开国少将坐驴车回家,和赶车老汉聊了一路,快到家才认出是父亲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辛亥革命爆发了,清朝为何不逃回东北?真相:逃回去下场更惨 - 天天要闻

辛亥革命爆发了,清朝为何不逃回东北?真相:逃回去下场更惨

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文|避寒编辑|避寒《——【·前言·】——》清朝灭亡那年,没人真以为他们会就此散场,太后还在,皇帝还在,兵还在,满人还没死心。东北是祖宗地,是根
毛主席怒批:贺子珍哥哥行政八级?这不合理! - 天天要闻

毛主席怒批:贺子珍哥哥行政八级?这不合理!

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画卷中,有一位身影,虽不常处于聚光灯下,却以坚定的步伐、无畏的勇气,踏出了一条独属于自己的闪耀轨迹,他就是贺敏学。他与毛主席之间,有着诸多不为人知却意义非凡的故事,而他的行政待遇问题,更是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贺敏学出身
崔康熙:克雷桑停赛有一定影响;要在高原球场踢得更聪明一些 - 天天要闻

崔康熙:克雷桑停赛有一定影响;要在高原球场踢得更聪明一些

北京时间5月4日,中超第11轮山东泰山客战云南玉昆赛前,山东主帅崔康熙携球员赵剑非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备战情况赵剑非:球队是刚抵达云南,赛程很密集,路途很遥远,队员们在恢复,以最好状态迎接新的比赛,希望在客场拿到满意的结果和分数。崔康熙:这场比赛的关键在于恢复和状态提高,战术要进行好准备,队员们要踢得更聪...
巴菲特掌舵伯克希尔60年后将卸任CEO,库克:认识他是人生中最珍贵的经历之一 - 天天要闻

巴菲特掌舵伯克希尔60年后将卸任CEO,库克:认识他是人生中最珍贵的经历之一

“股神”巴菲特宣布即将卸任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CEO的消息,震惊全球。当地时间5月4日,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在伯克希尔年度股东大会上宣布,负责非保险业务的副董事长格雷格·阿贝尔将在董事会批准后执掌伯克希尔·哈撒韦。他表示,董事会计划于周日(当地时间5月5日)举行会议。据媒体报道称,这一消息震惊了...
与皇位失之交臂的清朝肃亲王豪格 - 天天要闻

与皇位失之交臂的清朝肃亲王豪格

清朝皇帝皇太极驾崩后,因未指定继承人,一场激烈的皇位争夺战在皇官崇政殿打响。肃亲王豪格就是在这场斗争中与皇位失之交臂。多尔衮当时,清廷的朝堂上由此形成泾渭分明的两大阵营:一个是以肃亲王豪格为首的皇子派,豪格是清太宗皇太极长子,相貌不凡,英武
王 笛:五四运动,“比胜利更伟大的是中国的觉醒” - 天天要闻

王 笛:五四运动,“比胜利更伟大的是中国的觉醒”

今天是五四,读历史学家王笛《中国记事(1912—1928)》,令人深思,特别是本书第四部“巨人醒来,1919”,讲述西方媒体眼中的五四运动——欢呼“中国开始觉醒”。经授权刊出书摘,让我们一起看看,一百多年前西方人是怎么看待中国的五四运动的。文|王笛“中国开始觉醒”比胜利更伟大的是中国的觉醒。——美国专栏作家乔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