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失落的华人秘境,面积超过日本两倍,至今仍在说汉语

2023年10月22日09:05:09 历史 1187

兰芳共和国:被遗忘的海外华人国家有人说,如果历史没有变故,

神秘失落的华人秘境,面积超过日本两倍,至今仍在说汉语 - 天天要闻

兰芳共和国是否会发展成为一个像新加坡那样的国家这个国家为什么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1777年,

神秘失落的华人秘境,面积超过日本两倍,至今仍在说汉语 - 天天要闻

明清时期大量华人下南洋淘金和做生意,在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上成立了一个名为“兰芳公司”的组织。

神秘失落的华人秘境,面积超过日本两倍,至今仍在说汉语 - 天天要闻

随着兰芳公司实力的增强,它的创始人罗芳伯将其改名为“兰芳大统制共和国”,自称为总统。兰芳共和国采用共和制,

神秘失落的华人秘境,面积超过日本两倍,至今仍在说汉语 - 天天要闻

以佛教和道教为主。在经济上依靠金矿开采和手工业,在司法和军事上也有一定建制。当时,

神秘失落的华人秘境,面积超过日本两倍,至今仍在说汉语 - 天天要闻

兰芳共和国的势力已占据大半个加里曼丹岛,人口高达300-400万,是个相当有实力的国家。

神秘失落的华人秘境,面积超过日本两倍,至今仍在说汉语 - 天天要闻

为什么兰芳共和国会消失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清政府无法有效保护海外华人的利益,二是欧洲列强的扩张。

神秘失落的华人秘境,面积超过日本两倍,至今仍在说汉语 - 天天要闻

兰芳共和国成立后,为获得保护,派使者向清政府称臣纳贡。然而,清政府根本不关心这个新兴国家,也无力保护它。

神秘失落的华人秘境,面积超过日本两倍,至今仍在说汉语 - 天天要闻

与此同时,荷兰殖民者也在加里曼丹岛大举扩张,兰芳共和国变成了眼中钉。荷兰人先是渗透兰芳共和国,扶持傀儡总统,

神秘失落的华人秘境,面积超过日本两倍,至今仍在说汉语 - 天天要闻

后直接占领并建立傀儡政权,兰芳共和国名存实亡。1884年,荷兰正式宣布占领兰芳共和国,

神秘失落的华人秘境,面积超过日本两倍,至今仍在说汉语 - 天天要闻

标志着这个107年历史的国家彻底消失。然而,兰芳共和国的影响并未完全消失。

神秘失落的华人秘境,面积超过日本两倍,至今仍在说汉语 - 天天要闻

加里曼丹岛上至今仍有大量华人和华裔居住,汉语也依然通行。兰芳共和国虽已不复存在,

但它的历史仍在那里提醒我们:当年的华人,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大陆,在海外也曾建立过属于自己的国家。

这段被遗忘的历史,值得我们去挖掘和思考。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 - 天天要闻

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7月7日电 (记者 应妮)时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和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7日在京联合宣布,双方联袂打造的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于今年底搬上舞台,并在北京和香港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 天天要闻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荆汉运河早在2015年就被湖北省的专家团队提出来建设的水利工程,湖北省的专家团队为何要提出建设荆汉运河工程呢?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彻底解决长江中游地区的河道弯道太多的航运瓶颈问题,以提升我国第一大江河长江的运输效率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 天天要闻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端午纳福#1937年7月7日,那个被血与火浸透的夜晚,如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深深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之上。88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回望,卢沟桥的每一块石板、每一尊石狮,都在静静诉说着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七七”事变,不仅是全面抗战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新华社香港7月7日电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新华社记者黎云1942年的一个夜晚,一条小船从维多利亚湾悄然驶出。船上乘坐的,有国民党左派领袖何香凝、著名诗人柳亚子。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 天天要闻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红网时刻新闻7月7日讯(记者 任晔 实习生 周子怡 通讯员 殷雨涵 忻晨)7月5日,长沙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同心振乡,同心燃梦”团队来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参观学习。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走进何叔衡故居,团队成员们仿佛穿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中新社北京7月7日电 题: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作者 杜燕 周锦麒 烈日下,卢沟桥上,已不见那位戴着草帽、向世界各地游客讲述抗战历史的老人。映入眼帘的,是身着蓝色志愿者马甲的“90后”——郑然。 接过93岁爷爷郑福来的“历史接力棒”,郑然站在桥头,向过往游客讲述铭刻于古桥的抗战历史与不屈精神...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 天天要闻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如果人生是一幕戏剧,主人公黄石文的故事仍在上演。98岁,头发花白,走路要拄拐杖,但他始终把上身挺得直直的。近两个月,每天晚上7点到9点,趁着这段最安静,也是头脑最清醒的时候,黄石文坐在养老院5楼的房间里,一字一字讲出过往人生,面前的电脑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