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遗赠美国:亿万财富与珍宝不赠祖国,何故之由?

2023年08月07日12:08:09 历史 1423

张学良,东北大军阀张作霖之子,生于1901年,成长于辽宁鞍山。他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从执军职到发动西安事变,为中国历史带来深远影响。然而,他临终前选择将巨额遗产捐赠给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而未留给自己的祖国中国,引起人们的困惑和疑问。

张学良遗赠美国:亿万财富与珍宝不赠祖国,何故之由? - 天天要闻

张学良因为是长子且正室夫人所生,受到父亲张作霖的特别重视,被定为张家大业的继承人。他早年被安排在自家军队历练,并在辽宁讲武堂学习炮兵科。张学良聪明刻苦,学习成绩优异,被老师赞扬。

1920年毕业后,张学良进入奉军,先后担任营长、团长、旅长,年底时晋升为陆军少将。他还前往日本参观军事演习,但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遭遇失败。后来多次参加混战,直至大帅张作霖被日本人暗杀后,张学良继承父位,接管奉军。

张学良遗赠美国:亿万财富与珍宝不赠祖国,何故之由? - 天天要闻

关内已经基本实现统一,张学良手握东北统治大权。日本和南京国民党政府都试图拉拢他,但他拒绝日本的优厚条件,选择归顺南京政府,为了保卫国家领土完整,实现中国人民的统一战线。他改旗易帜,接受南京政府领导,帮助蒋介石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

张学良遗赠美国:亿万财富与珍宝不赠祖国,何故之由? - 天天要闻

1931年,日本侵略者攻进东北,但蒋介石将全部精力用于“剿灭”红军。张学良遵从蒋介石的命令,不进行抵抗,将东北军撤回关内。结果,日本轻易地占领了东北,给东北百姓带来灾难,成为他一生无法抹去的污点。

全国抗日情绪高涨,张学良劝说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抗日。面对蒋介石坚持错误方针,他在西安联合杨虎城扣押蒋介石,逼迫蒋介石起来抗日。经过斡旋,西安事变以和平解决,国共联合抗日。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张学良获释。

张学良遗赠美国:亿万财富与珍宝不赠祖国,何故之由? - 天天要闻

自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软禁了长达54年。1990年蒋经国去世后,张学良才重获自由。他将大部分遗产继承自父亲张作霖的财产,以及自己的投资都转移到台湾的私人账户上。

张学良获得自由后,迁居美国,并在那里度过幸福快乐的晚年。他的原配夫人于凤至是商业精英,在美国成功经商,将自己的财产全部留给张学良。然而,张学良在临终前,选择将全部遗产捐赠给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而未给中国。

张学良遗赠美国:亿万财富与珍宝不赠祖国,何故之由? - 天天要闻

张学良曾在日本和南京政府之间选择归顺南京政府,抉择民族大义,但未能守护东北。在西安事变中,他逼迫蒋介石抗日,为国家大业立下功勋。然而,他深知国共关系复杂,害怕遗产会影响两岸关系。

哥伦比亚大学是美国顶尖学府,张学良将遗产捐赠给这所学校,也是考虑到这里有专门的汉学专业,曾培养了许多中国知名人士。此外,哥伦比亚大学拥有完善的保管措施,承诺妥善保存张学良的文物和历史资料,令他感到安心。

张学良遗赠美国:亿万财富与珍宝不赠祖国,何故之由? - 天天要闻

张学良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人物。他为民族大义、抗日救国做出贡献,但也有污点和疑团。关于遗产的捐赠,或许他自己的考量在其中,选择了他认为最合适的方式,将遗产传承给美国,而未留给中国。我们或许无法完全理解他的决定,但他的一生和选择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从四合院的结构说说鲁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 天天要闻

从四合院的结构说说鲁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从八道湾四合院的结构说说鲁迅兄弟交恶的原因。鲁迅兄弟交恶,是从三兄弟合资买入北京八道湾胡同的三进四合院,三家人加上老母亲生活在一起开始的。当初买房的钱3500大洋,是大哥鲁迅出了大头,家里的开支也是以鲁迅的薪资为主。
以前人们非常重视贞操观。现在为啥不那么重视了? - 天天要闻

以前人们非常重视贞操观。现在为啥不那么重视了?

人都有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实在以前还有一个贞操观。明清时期,人们是非常看重贞操观的。贞操本来是指坚贞不移的节操。后来就演变成了专指女子不失节。有句话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说明贞操对于女子是非常重要的,比生命还重要。那么,从古
苏联当年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战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 天天要闻

苏联当年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战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大家好,今天唠个硬核历史!咱今天要聊的这个事儿啊,绝对比电视剧还魔幻——当年号称世界第一“战斗民族”的苏联,明知道阿富汗是“帝国坟场”(英国、沙俄都栽过跟头),却非得头铁往里冲,结果把自己整解体了!这事儿听着离谱吧?具体怎么回事,今天我就给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个瓷盘卖了六十万,三年后,发现在邻居家里 - 天天要闻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个瓷盘卖了六十万,三年后,发现在邻居家里

邻居的瓷盘"六十万啊,这瓷盘怎么又回到了李老头家里?"我望着邻居家墙上那熟悉的花纹,心里五味杂陈。我叫周建国,今年四十有五,在咱河北这小县城生活了大半辈子。九十年代末的中国,多少人的命运都在那场改革浪潮中被重新书写。我们这些"国企大军",转
这个时代最后的“担担军” - 天天要闻

这个时代最后的“担担军”

上周,我和来自上海的好兄弟卢博士相约,一起探访了位于广东湛江北部的廉江市河唇镇,近距离接触与了解每天上午挑着水果坐火车去广西、下午乘火车返回村里的“担担军”。前一天下午四点,我们抵达河唇镇北部的HW村,满眼都是番石榴,一条铁轨就在村子旁边,不时有呼啸而过的绿皮火车。这一带盛产水果,依靠便利的交通条件,...
明朝藩王列传之英宗篇(二) - 天天要闻

明朝藩王列传之英宗篇(二)

蒋志格 英宗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废景泰帝仍为郕王,寻崩,葬祭如亲王礼。免襄王亲来朝贺。 按《明大政纪》:天顺元年二月乙未朔,皇太后诰谕废景泰帝仍为郕王,归西宫。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吴氏复为宣庙贤妃,废皇后汪氏复为郕王妃。癸丑,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