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后一位格格,一生隐姓埋名,临死前曝光“皇室丑闻”

2023年07月13日20:35:03 历史 1849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个“关注”,既能有很好的体验,还可以有不一样的参与感,谢谢您的关注!

前言

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国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清王朝的统治彻底瓦解自此宣告着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中央集权制度彻底崩塌,中国也正式走向了新时代发展的浪潮。

溥仪作为中国最后一位末代皇帝在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后,无疑成为了当时家家户户老百姓饭后谈论的资本。

清朝最后一位格格,一生隐姓埋名,临死前曝光“皇室丑闻” - 天天要闻

在末代皇帝溥仪被众多人津津乐道的同时,又有谁会知道中国最后一位格格是谁呢?连末代皇帝在退位后都沦为了政治斗争的傀儡,那这最后的格格在丧失了曾经的光环后的往后余生又有着怎样的经历呢?

要说起清朝最后一位格格的真名“爱新觉罗·显琦”肯定很少有人知道,但她的另外一个名字“金默玉”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那么,爱新觉罗·显琦为什么要化名为金默玉呢?她临死前曝出的丑闻又是什么呢?

清朝最后一位格格,一生隐姓埋名,临死前曝光“皇室丑闻” - 天天要闻

清朝最后一位格格

爱新觉罗·显琦出生于1918年,彼时的清王朝早已灭亡,但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并没有随着清王朝的崩塌而烟消云散。有许多晚清时期的王公大臣过惯了锦衣玉食的日子,突然间过上普通人的生活对于他们而言是不能接受的,因此许多清王朝的王公大臣希望复辟清王朝,其中爱新觉罗·显琦的父亲就是当时众多的复辟人员之一。

清朝最后一位格格,一生隐姓埋名,临死前曝光“皇室丑闻” - 天天要闻

但当时辛亥革命爆发之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加之“中华民国”的刚刚成立,孙中山先生逝世后所建立的“北洋军阀”,加之当时“军阀混战,群雄逐鹿”的时代背景,众多晚清王公大臣组成的“复辟派”无疑是其中实力最弱的,所以清王朝的复辟最终以失败告终,晚清大臣的“富贵梦”也随之成为泡影。

虽然复辟“清王朝”的梦想在不可能实现,但晚清的王公大臣们依然在做着自欺欺人的美梦。而当时年幼的爱新觉罗·显琦就深受其害。显琦的父亲在显琦小的时候便对其严加管教“父为子纲”的思想占据了显琦的童年。

这也是后来显琦宁可在日本寄人篱下也不愿意回到中国的原因。不仅如此,在日常生活中显琦的父亲更是要求显琦每时每刻都遵循清王朝时期的礼法,“三从四德”,“琴棋书画”。更是不断对幼年的显琦灌输“生来既高贵”思想和清王朝时期皇家子弟对于汉族人民的歧视思想。可见幼年时期显琦的童年生活是多么的黑暗。

清朝最后一位格格,一生隐姓埋名,临死前曝光“皇室丑闻” - 天天要闻

后来以显琦父亲组织的“复辟派”行动失败后,加之当时政治时局动荡的影响。显琦自此便化名为“金默玉”被父亲送往日本留学。由于当时的中华民国刚刚成立,国内正在处于“军阀混战”的时期,综合国力落后,因此亚洲的很多国家便称中国人为“东亚病夫”这也就导致了当时中国人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不高。

因为显琦是中国人的身份,在日本的求学过程并不顺利,经常遭到日本同学的欺负。哪怕在那样的环境下,显琦也不愿意回到那个从小充斥着封建礼教思想的家中。因为当时的日本在经过“明治维新”之后,社会上的进步思想占据主流,显琦在这里可以摆脱原生家庭带来的封建礼法的束缚,她可以做她自己想做的任何事。

清朝最后一位格格,一生隐姓埋名,临死前曝光“皇室丑闻” - 天天要闻

不过好景不长,七七事变爆发后,全民族抗战爆发,中日两国关系敌对,显琦不得不终止了这短暂并快乐的留学生涯,返回国内。返回国内后,受到当时大环境的影响,显琦在国内的一家企业找了一份工作,用来维持自己的日常开销,这样平平淡淡的生活也一直持续到了建国前。

艰难求生,临死曝出皇室丑闻

清朝最后一位格格,一生隐姓埋名,临死前曝光“皇室丑闻” - 天天要闻

显琦即使身为清朝的最后一位格格,但在清朝灭亡后过的也是普通人的生活,在建国之后,对于“复辟”早就失望的家族众人也是选择分道扬镳,各自分家,另起炉灶开启了新的生活。显琦也不例外建国后她跟大多数女子一样开启了平平淡淡的一生。建国后的她很快便成家生子组成了一个温馨的家庭。

然而她微薄的工资不足以支撑她家庭九个子女的开销。正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在生活的压力下,显琦成家后的生活过得也是相当凄惨,日子捉襟见肘。直到过了许多年后,远在日本的哥哥给自己的妹妹寄了一笔可观的费用,加之当时政策的放开,显琦便在家的附近开了一家小饭馆用来维持家庭生活日子也逐渐好了起来。

清朝最后一位格格,一生隐姓埋名,临死前曝光“皇室丑闻” - 天天要闻

然而出身皇室的显琦曾经身为格格,为何生活会过得如此窘迫,哪怕她已经不是格格,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家族之中不乏有混的好的人存在,显琦为什么不选择依附家族从此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呢?其实这个问题显琦的子女也不止一次问过他们的母亲这个问题,显琦的对于孩子们的这个问题每次都选择了避而不谈。

而在临死前,显琦对守在榻前的孩子吐露出了这个埋藏在她心底一辈子的秘密。之所以显琦生活窘迫却并未选择依附家族的原因正是一桩丑闻,这件事关乎到了晚清皇室最后的脸面,弥留之际的显琦对于自己亲如骨肉的孩子终究不忍心继续隐瞒下去,也是将其说了出来。这个原因正是金默玉的亲姐姐当了大汉奸。

清朝最后一位格格,一生隐姓埋名,临死前曝光“皇室丑闻” - 天天要闻

这个汉奸就是臭名昭著的川岛芳子,而川岛芳子在当间谍前也是皇室的正统格格。最终却沦为了日本人的走狗,帮助日本人侵略中国,作恶无数,这也有违皇室的文化传统,丢光了晚清皇室最后的脸面。对于金默玉而言这是最大的丑闻,更是将其埋藏在心底一辈子,却在晚年的弥留之际对于自己的骨肉吐露出了心声。

金默玉的姐姐为何叛国

川岛芳子原名金碧辉。关于金碧辉为何会放着好好的满清格格不做去当日本间谍这件事很多人都很好奇。要说这件事究其根本的原因,还要追溯到她的父亲身上。

清朝最后一位格格,一生隐姓埋名,临死前曝光“皇室丑闻” - 天天要闻

金碧辉的父亲当时被复辟的浪潮蒙蔽了双眼,由于“复辟派”本身力量的不足,金碧辉的父亲便选择向日本人求助,期望能够借助日本人的手来帮助自己复辟王朝于是便把自己的女儿送给了日本的川岛家族做了养女,妄图得到日本的支持从而复辟王朝。

金碧辉作为父亲希望完成政治手段的“牺牲品”,到了日本川岛家族后并没有得到善待。相反她的养父是一个精神极为扭曲的人,深受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毒害。久而久之,金碧辉对于她的养父恨之入骨,性格也在逐渐的扭曲。

清朝最后一位格格,一生隐姓埋名,临死前曝光“皇室丑闻” - 天天要闻

幼年时期的金碧辉被送到川岛家族当养女时,心智尚未成熟恰逢当时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盛行,加之小时候被亲生父亲“父为子纲”的思想所影响,很快金碧辉便忘记了自己是一名中国人的事实,沦为了日本人的爪牙。在“九一八事变”,“皇姑屯事件”中均有金碧辉的影子,自此金碧辉彻底从正统清朝格格沦落到日本人的爪牙走狗成为了臭名昭著的川岛芳子。

看到这里,各位看官也大致了解了,金碧辉为何会沦落为日本人的走狗。金碧辉之所以会成为被川岛芳子根本上的原因则是封建王朝制度下的迫害,“男尊女卑”“父为子纲”的思想不断侵蚀着当时心智尚未成熟的金碧辉。导火索则是父亲为了自己“复辟”的一己私欲,将自己的女儿送给日本人,亲手将自己的女儿送上了不归路。

清朝最后一位格格,一生隐姓埋名,临死前曝光“皇室丑闻” - 天天要闻

也正是因为金碧辉父亲的所作所为,才让年幼的金碧辉受到日本养父的虐待,最终由“家仇”转变为“国恨”。最终彻底沦为了日本人的爪牙,走上了背叛国家,欺辱国人的不归路。

结语

看到这里,想必各位看官对中国最后一位格格的一生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这件另中国最后一位格格隐瞒了一生的丑闻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清朝最后一位格格,一生隐姓埋名,临死前曝光“皇室丑闻” - 天天要闻

通过对这件皇室丑闻进行全盘分析,其根本原因便在于皇室本身,他们两千多年的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法和复辟王朝的思想始终挥散不去,倘若晚晴的王公贵族少一些冥顽不顾和复辟王朝的思想,也就不会产生这样的丑闻,从而毁了一个女孩的一生。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民国将领之川军夏首勋 - 天天要闻

民国将领之川军夏首勋

民国时期,四川军阀混战,刘湘和刘文辉这对叔侄爆发了“二刘之战”,这场战争也是民国四川境内最大的内战,最终刘湘取得胜利,坐上“四川王”宝座。
吐蕃攻陷长安与代宗出逃始末 - 天天要闻

吐蕃攻陷长安与代宗出逃始末

安史之乱(755—763年)后,唐朝国力大损,西北边防空虚,吐蕃趁机大举东侵,最终于763年攻陷长安,迫使唐代宗李豫仓皇出逃。这一事件不仅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转折,也暴露了唐廷内政与军事的深层危机。
回纥与安史之乱:雪中送炭背后的趁火打劫 - 天天要闻

回纥与安史之乱:雪中送炭背后的趁火打劫

在安史之乱这场决定唐朝命运的内战中,回纥(后称回鹘)的介入如同一把双刃剑——其精锐骑兵为唐廷提供了关键战力,但每一次“救援”背后都暗含高昂代价。 从洛阳城的劫掠到“绢马贸易”的压榨,回纥的参与深刻暴露了唐王朝的虚弱,也埋下了中晚唐财政崩溃的
跨越时空 AI让81岁老人和她19岁的哥哥“重逢” - 天天要闻

跨越时空 AI让81岁老人和她19岁的哥哥“重逢”

在安徽芜湖市南陵县有个家发镇,是以志愿军特等功臣李家发烈士的名字命名的。1953年,李家发在朝鲜战场上英勇牺牲时,年仅19岁。如今,70多年过去了,李家发最小的妹妹李家英,希望再走进李家发烈士曾经所在的部队,在哥哥的营房里,与记忆中那个保家卫国的身影,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前段时间,总台记者陪同老人完成了...
四川雅安汉阙百年历史老照片合集更新 - 天天要闻

四川雅安汉阙百年历史老照片合集更新

沙畹1907年的高颐阙拓印上部分沙畹1907年的高颐阙拓印下部分沙畹1907年的高颐阙拓印1914年谢阁兰拍摄的高颐阙照片部分截图高君颂碑 1914年网络图 碑拓印目前国内历史上对雅安汉阙拍摄(研究)较为出名的人物,一位是1914年第二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