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宫背叛曹操后,为什么投奔了吕布,而不是刘备或孙权

2023年06月21日18:39:04 历史 1927

陈宫,一个三国时期备受争议的谋士。为何他背弃了曹操这位枭雄,选择投奔莽夫吕布,而却没有投奔刘备这位仁义之主?是因为他的个性?还是因为政治利益的考虑?

陈宫背叛曹操的原因以及为何没有跟随刘备,一直是历史上备受争议的话题。陈宫性格直率,忠君爱国,起初对董卓的专权统治感到不满,当看到曹操勇敢地与董卓抗衡时,他认为曹操是一位忠义之士。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曹操逐渐展现出残忍和狠毒的一面,这让陈宫开始怀疑曹操的品性和真实意图。

陈宫背叛曹操后,为什么投奔了吕布,而不是刘备或孙权 - 天天要闻

首先曹操错误地杀死了吕伯奢的家人,随后又在吕伯奢回家后将其杀害,并声称宁可负天下人,也不让天下人负他。这一举动让陈宫看清了曹操阴险狡诈和残酷无情的一面。他意识到如果继续留在曹操身边,必定会招致后患,于是,陈宫选择了离开曹操,投奔了吕布。还有一种说法是,当时陶谦在护送曹操的父亲时遇到叛军,导致曹操的父亲被杀。曹操因此大怒,下令屠杀徐州百姓,陈宫多次劝阻却无效,这让陈宫感到失望。然而,最根本的原因可能在于曹操的政策,曹操倡导的“法家寒门”政策对兖州士族大夫的利益产生了负面影响。

陈宫背叛曹操后,为什么投奔了吕布,而不是刘备或孙权 - 天天要闻

此外,当曹操第二次出兵徐州并将东郡交给陈宫守护时,陈宫看到了机会,与陈留太守张邈、他的弟弟张超以及许汜等人一起联合吕布,使吕布成为兖州刺史。这一举动让曹操的势力受到重创,只剩下鄄城东阿、范三个县。在种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陈宫做出了背叛曹操的决定。

陈宫背叛曹操后,为什么投奔了吕布,而不是刘备或孙权 - 天天要闻

陈宫作为吕布麾下的谋士,才智过人,一直忠心地辅佐吕布,直到吕布兵败,陈宫与吕布一同被曹操俘虏。即便面临死亡威胁,陈宫仍然坚守忠诚,不愿背叛,最终被曹操所杀。

陈宫背叛曹操后,为什么投奔了吕布,而不是刘备或孙权 - 天天要闻

至于为何陈宫没有跟随刘备,有多种说法关于陈宫为何选择吕布而不是孙权或刘备。其中一种说法是陈宫看重吕布的勇猛,但认为吕布的部下缺乏谋略,他相信自己可以在吕布的统治下发挥重要作用。相比之下,孙权的部下已经有了众多人才,尤其是周瑜智谋过人;而刘备的麾下也有张飞关羽赵子龙等人。因此,吕布成为了陈宫最理想的选择。另一种说法是陈宫认为刘备的为人不符合他的价值观。他离开曹操的原因之一就是看不惯曹操那种宁负人也不受人负的性格,自然不愿意投靠一个他看不惯的人。然而,这种说法也有一些质疑声音,因为吕布本人的为人并不完美,但陈宫依然选择了他。

陈宫背叛曹操后,为什么投奔了吕布,而不是刘备或孙权 - 天天要闻

关于陈宫为何没有投靠刘备的具体原因,也许只有当时的陈宫自己才清楚。我们只能根据历史文献中的记载和现有的推测来理解这个问题。你们觉得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进行留言讨论。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桓玄篡位最大失算:逼死反复无常的刘牢之,却漏掉了影帝刘裕 - 天天要闻

桓玄篡位最大失算:逼死反复无常的刘牢之,却漏掉了影帝刘裕

公元402年,桓玄率军逼近建康,成功清除司马元显、司马尚之及其一众党羽后,自任都督中外军事、丞相、录尚书事、领扬、荆、江、徐四州刺史,掌控了东晋的最高权力。为了扫清隐患,他决定过河拆桥,除掉反复无常的北府军统帅刘牢之。于是任命刘牢之为会稽内
泰山和崔康熙矛盾激化,拉拉扯扯各有算计,天价违约金成最大障碍 - 天天要闻

泰山和崔康熙矛盾激化,拉拉扯扯各有算计,天价违约金成最大障碍

近日,山东泰山俱乐部韩国籍主帅崔康熙“失联”一事被外界闹得沸沸扬扬,成为这个中超间歇期最热门的一个话题。这一事件初看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但背后实则是山东泰山俱乐部与主教练崔康熙之间复杂矛盾的一个集中总爆发。从表面上看,“失联” 事件源于泰山俱乐部欲与崔康熙沟通夏窗调整事宜,却无法联系到他。但事情远非这...
历史回响中的民族觉醒 - 天天要闻

历史回响中的民族觉醒

卢沟桥畔的钟声穿透八十八载光阴,惊醒了沉睡在历史褶皱里的血色记忆。当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首次公开展示胡桃泽正邦 83 分钟口述影像,这位 731 部队原解剖技师的自述,让那段湮灭于档案深处的暗夜重新浮现于阳光之下。
奥里吉悼念若塔:言语无法表达,你将永远被铭记,兄弟 - 天天要闻

奥里吉悼念若塔:言语无法表达,你将永远被铭记,兄弟

前利物浦球员奥里吉更新社媒悼念因车祸去世的若塔,距离他上一次更新社媒已时隔一年。前利物浦球员奥里吉在社交媒体上打破了一年的沉默,向若塔致以自己的哀思。他晒出了一张若塔在一场欧冠比赛中替换自己出场的照片,并表示:“言语无法表达,将爱与祈祷送给迪奥戈和安德烈的家人、妻子和孩子们。我们会想念你。你将永远被...
清宫秘史: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争论之谜! - 天天要闻

清宫秘史: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争论之谜!

皇太极驾崩后的1644年,大清帝国迎来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皇位争夺。肃亲王豪格与睿亲王多尔衮各拥重兵,八旗中半数的支持使得二人势均力敌。然而历史的天平最终却倾向了年仅六岁的福临。其生母博尔济吉特氏(即后来的孝庄文皇后)展现出非凡的政治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