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反间谍法修正案》提交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进行第三次审议,此次提交第三次审议的《反间谍法》修正案进一步完善了网络间谍的规定,明确指出网络间谍行为方式的类型。
第一,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亲自组织实施的网络间谍行为。
第二,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资助、指使他人负责组织实施的网络间谍行为。
第三,境内外机构与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相互勾结,并对中国涉密单位、关键部门以及关键基础信息设施进行渗透、干扰、破坏的网络行为。
以上是此次提交全国人大进行三次审议的网络间谍行为方式的具体规定,中国之所以要在此时修订《反间谍法》,并特别强调要打击网络间谍,结合国内外的形势而言,这也出于多方面的原因。
第一,从立法的角度而言,要弥补打击、防范网络间谍的这一空白。互联网再中国的发展已经有二十多年,互联网再中国可谓是蓬勃发展,自从1994年中国正式组网,经过21世纪头二十年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既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信息通讯基础,同时也是中国老百姓的社交媒体工具。中国已经置身于互联网场域,在这种情况下,大量信息在互联网上进行流转,很多人出于猎奇心理或别有用心的目的在互联网上不断进行信息交换或情报刺探。
在互联网生态环境中的间谍行为应如何界定、防范,对于中国《反间谍法》而言,确实是一大空白点,也需要根据社会生活以及实施环境的变化,在立法上对《反间谍法》进行修订。此次由相关部门提请全国人大审议的《反间谍法修正案》,就是要从立法角度进一步完善中国的《反间谍法》,毕竟只有法律出台并有明确规定后,才能够告诫世人,哪些是网络间谍行为,哪些行为已经损害了国家的主权与利益。正所谓不教而诛,师之过也,只有先出台法律才能教育民众,才能够让民众的行为有所约束,这就是中国增补打击网络间谍内容。修订《反间谍法》内容的初衷。
第二,除了要填补立法上的空白外,主要是为了加强立法护栏。就目前形势而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已经对中国毫不掩饰地进行公开的打压与围堵,这给中国的国内外形势带来极大影响,甚至造成很多问题的发生。作为最早产生互联网的国家,美国非常清楚如何利用互联网,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进行渗透与颠覆。2013年左右,斯诺登的曝光就已经让世人看清楚,美国国土安全部门、美国情报机构联合美国各个大学与科研机构,通过美国拥有的强大互联网以及卫星通讯技术对全球进行布控与监控。连自己的盟友都不放过,这的确很美国,借助于互联网的发展,网络霸权已经成为美国捍卫自己全球霸权的重要支柱与工具之一。
最近刚刚曝光的五角大楼泄密事件也进一步告诉世人,美国利用互联网对自己的盟友、伙伴以及对手进行监听,这已经是美国维护自己霸权的必然举措。在这种情况下,当美国已经明确将中国定义为对美国构成威胁的战略竞争对手时,美国当然也要利用互联网对中国的关键部门、涉密单位、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进行攻击。美国国家安全局就不断通过黑客组织渗透到西北工业大学,企图窃取相关机密与科研成果,这些东西都已经被中国外交部揭露,同时也被中国相关部门追踪。美国的一系列操作就已经告诉世人,互联网既是鲜花盛开的地方,同时也是污水横流的所在,如果稍不小心或国家忽视对这一领域的控制,真的可能会陷入极大的被动中。
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间谍组织通过勾结或收买的方式,指使国内的机构与个人对中国国家安全造成威胁时,中国必须扬起利剑切断他们的魔爪,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美国企图利用互联网对中国进行“颜色革命”的渗透与颠覆,对中国进行情报信息的收集,美国的行为告诉外界,互联网已经成为中美博弈的新空间,甚至成为中美博弈的新战场,中国也要加强立法的护栏。
第三,正是因为美国等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对中国进行渗透、颠覆、破坏及干扰,这也就说明,目前的网络攻防战已经成为各个大国尤其是美国对中国进行打压的新战场,同时也是美国的新利器。毕竟互联网的信息流转如今基本上能够做到全球同步,在“世界是平的”这一观念与理念已经变成现实的物理经济基础时,如何打赢网络空间攻防战,也是中国必须考虑的问题。一方面,中国需要强化自身网络攻防力量;另一方面,中国也需要在立法上未雨绸缪,设定好国家安全的阀门,把守好国家安全的底线,这便是中国打击网络间谍,修订《反间谍法》的又一意图。
如今,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过程中,美国等西方势力绝对不会允许中国轻轻松松实现自己的伟大目标,一定会利用包括网络在内的各种工具对中国进行破坏,中国绝对不要低估美国的破坏力。正如美国前国务卿、中央情报局局长蓬佩奥所言,美国的政治本能就是撒谎、欺骗、颠覆、破坏、掠夺,这就是美国的本性。因此,在中美博弈最激烈时刻,中国修订《反间谍法》,突出强调打击网络间谍的行为,一方面,就是要向美西方等间谍组织亮剑;另外一方面,也就意味着一场声势浩大的扫除网络魑魅魍魉的行动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