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戴高乐?有人期待他是新一个拿破仑,他却无意于此!

2023年01月01日22:19:06 历史 1208


夏尔·戴高乐,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缔造者,法国优秀的军事家、政治局、外交家和作家。

支持他的法国人民更喜欢尊称他为「戴高乐将军」,认为他是「法兰西理当被铭记的拯救者」。

反对他的法国人民则嘲讽他为「滑稽的僭主」或[假拿破仑]。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评价戴高乐呢?

如何评价戴高乐?有人期待他是新一个拿破仑,他却无意于此! - 天天要闻


保守主义发起挑战

二战之前的法国社会,特别是军队一直被保守主义和教条主义支配和主导,所推崇的价值观是服从、忍耐和集权。

戴高乐的父亲是一位文学和历史老师,同样受到了保守主义的影响。

因此戴高乐不可避免地会在生活和军旅生涯中,被父亲和部队生活传递这种保守主义价值观念。

但戴高乐又是一个聪明、有头脑、有创新、有远见的优秀军人,在部队中他独立的思想逐渐显现,「果敢」和「有个性」冲击着旧有的保守主义思想。

两种矛盾的价值观念对戴高乐产生了两点重要影响:

一方面,戴高乐没有沉迷于旧有的经验和教条,反而是潜心研究新的战略战术和作战理论,强调必须对军队进行改革,主张建立一支结合机动能力和毁灭性火力的装甲部队

另一方面,保守主义壁垒对他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他在1958年复出掌权后,对法国进行了一番彻底改造。

如何评价戴高乐?有人期待他是新一个拿破仑,他却无意于此! - 天天要闻

新军事理论的提出,遭到了他的老上司、法国一战国家英雄、法国陆军元帅贝当的否定。

这位集法国国家英雄和叛国贼于一身的坎坷人物,秉承的就是法国军队传统的保守主义思想观念,因此他将戴高乐的创新和求变视为冒进和挑衅。

然而当德国军队用飞机配合装甲部队横推「马奇诺防线」时,法国军方高层才明白戴高乐理论的正确和先进。

可笑的事,此时已经为时已晚,己方优秀军人的理论却要敌人的炮火来验证。

关键在于,这顿炮火还是打在了自己身上。

因此在战术和理论成就方面,戴高乐已经是当时落魄的法国陆军最后的一抹荣光。

正是这最后一抹荣光,给戴高乐积攒了威望,带来一批未来足以改变法国的资本。

如何评价戴高乐?有人期待他是新一个拿破仑,他却无意于此! - 天天要闻

随着德军的凶猛来袭,法国在保守主义掌门人贝当的主导下选择放弃抵抗,投降德国。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沦亡在了德军的钢铁洪流之下。

戴高乐并不赞成老首长贝当的做法,他认为法国应该坚持下去,哪怕拼尽最后一颗子弹,死到最后一个男人也要为了国家独立而战斗。

然而,他却成了法国的“最后一个男人”。

光复法国

在被排挤出德国傀儡政府后,戴高乐跑到了英国,他在伦敦组建了「自由法国」,宣称继续抵抗。

戴高乐的这一行为为他积攒了第一批支持者。

此后英国首相丘吉尔宣布支持戴高乐,全世界只认戴高乐是法国的唯一合法代表,其他一概不认。

但此时的法国本土已经被德国扶植的「维希法国」控制,戴高乐必须解决一没土地,二没士兵的困境。

这时他想起了法国在非洲的那片地域广袤的殖民地——「法属西非」。

但非洲兄弟和法国非亲非故,还是被法国人奴役和压迫的受害者,人家凭什么帮你呢?

为了能够打动非洲兄弟,戴高乐放了个大招,他给了非洲兄弟一个承诺:

「只要帮助法国复国,法属西非的人民都可以获得法国公民的身份。」

面对这种打一仗单车变摩托的好事,「法属西非」加入「自由法国」,非洲兄弟踊跃报名参军,「自由法国军队」拔地而起。

此后33万法属西非黑人士兵跟随戴高乐在二战战场上南征北战,为法国的光复立下了汗马功劳。

如何评价戴高乐?有人期待他是新一个拿破仑,他却无意于此! - 天天要闻

1944年8月25日,戴高乐重返巴黎,宣布法国光复,他穿过香榭丽舍大道接受巴黎群众的欢呼。

战争结束后,戴高乐也没有食言,兑现了对法属西非人民的承诺,这也为如今法国的「黑化」埋下伏笔。


陷于斗争旋涡,被迫隐退


法国自大革命之后,政府如同走马观灯一样不停地在更换,给日后的法国政坛的动荡产生深远影响。

虽然第二共和国时代稳定了一阵,但随之而来的第三共和国则把政府的倒台、混乱、内斗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期间,最短的一届政府只有2天,平均每届内阁在任不足3个月。

这种政坛乱象严重影响了法国的发展。

因此,戴高乐在法国光复后一心想要解决法国近70年来,因为政府内斗产生的低效、掣肘、拖沓、混乱等弊端,力争实现法国的复兴。

可现实却给了这位法国人民敬爱的将军一个耳光。

如何评价戴高乐?有人期待他是新一个拿破仑,他却无意于此! - 天天要闻

说到底,二战后建立的法兰西第四共和国还是延续了第三共和国的体制。

当戴高乐想要割除旧弊时,他的想法和做法并不被当时的环境所容纳,新生的第四共和国一开始就陷入到了政治斗争的旋涡中。

特别是戴高乐军界扛把子的身份,更是受到了政界的排斥和戒备,他们担心戴高乐会是下一个「拿破仑」,他们担心军方会统治法国。

于是,他们拒绝采纳戴高乐的主张,禁止他在广播电视上发表讲话,阻碍戴高乐党派在议会中的选举,最终戴高乐的「法兰西人民联盟」失去了多数席位的领导地位。

有人会说,戴高乐凭借在军队和人民中的巨大影响力不是可以轻而易举的拿捏那些政界二五仔吗?

没有错,但他拒绝。

戴高乐什么也没说,虽然很无奈,但他选择接受。

1953年,戴高乐隐退于法国东部的小村庄寓所里。

如何评价戴高乐?有人期待他是新一个拿破仑,他却无意于此! - 天天要闻

东山再起,改造法国

戴高乐的隐退并没有让第四共和国摆脱内斗的混乱局面,这也成为了他东山再起的机会。

1953年,戴高乐隐退的第一年,内斗不休的法国丢掉了越南,紧接着阿尔及利亚也宣告独立。

国内大乱斗,国外失去存在感,这让法国政府焦头烂额,也让法国民众对政府失去了信心。

在这种情况下,那个拯救法国于危难,扶大厦之将倾的男人得到了很多人的怀念和期待。

在小村庄隐居的戴高乐仿佛得到了召唤,明白时机已到,于是在军方的支持下强势回归,他要拿回属于他的一切。

如何评价戴高乐?有人期待他是新一个拿破仑,他却无意于此! - 天天要闻

1958年9月28日,戴高乐当选法国总统,建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

上任之后的戴高乐开始了他的法国改造计划。

首先就是「集权」,他想要快刀斩乱麻一般终结法国之前无节制的政党内斗,让法国摆脱因内乱造成的危机和政府瘫痪状态。

为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拔高总统的地位和权力。

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宪法规定:「议会单独享有议决法律案之权,该权力不得委托总统代行。」

戴高乐直接从这里下手,规定总统不仅可以解散议会,还可以讲法案交给公民投票决定,总统在「非常时期」有权采取必要措施和颁布法令,这些都无需议会同意。

同时,将总统任期改为七年(02年改回5年)。

这一番操作下来,戴高乐大大加强了法国总统的权力和地位,也难怪反对派会以「假拿破仑」的称号来攻击他。

他以一己之力改变了法国近百年来的政治生态

在这一刻,戴高乐成为了法国政府和军队百年斗争的最终胜利者,并依靠军方的支持得到了改造法国的权力。

如何评价戴高乐?有人期待他是新一个拿破仑,他却无意于此! - 天天要闻

在改造完权力结构之后,戴高乐开始宣扬民族统一的梦想,以此振奋民心、鼓舞民族精神,为此不惜和英美撕破脸。

1960年,戴高乐推动法国退出北-约联合司令部,把军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同时恢复军备的自主生产能力,走高精尖路线发展,建立完善的军工业系统,摆脱二战后对美国的依赖。

很快,法国就研制出了核武器,于1962年建立了初代核打击力量,有力的维护了国家统一和世界地位。

在外交策略上,戴高乐提出让法国重新伟大和建立欧洲人的欧洲为主基调。

为加强同欧洲各国的合作,草拟了一个框架,以带头大哥的身份居中调和、分配蛋糕。

正是这个框架促进了欧共体的建立,也为日后欧盟的成立埋下伏笔。

除了团结欧洲兄弟外,为降低法国的损失戴高乐主动撤离大部分殖民地,但在经济和资源方面继续拿捏,钱要赚,但不能赔本,这就是他的「新殖民主义」政策。

做完这些,戴高乐又盯上了美国,既然已经撕破脸那就痛打落水狗。

如何评价戴高乐?有人期待他是新一个拿破仑,他却无意于此! - 天天要闻

二战快要结束时,美国主导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从此,“黄金=美元=美金”的概念传播了出来,欧洲对美元形成严重依赖。

60年代后期的美国深陷越南战场,导致了美元危机的爆发,欧洲各国都在担心「35美元还能不能兑换1盎司黄金」,况且欧洲各国已经熬过了二战刚结束时的苦难期,不想拿着美元买美国货了。

于是,欧洲开始抵制美元,发行自己的货币。

戴高乐第一个出来搞事,用23亿美元兑换了2000吨黄金,压缩了美国的黄金储备

做完这事他又大喊一声:「美国金库没有金子了,大家快去兑换!」

这一嗓子,犹如惊雷,举世震惊。

各国高喊:「不要美金,要黄金!」

美国急了,当即宣布:「美元不能兑换黄金了。」

自此,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摆了美国一道之后,戴高乐带着法国同苏联交好,游离于美苏二极之外,拉拢第三世界国家,成为了两极争霸之外的第三极。

戴高乐的行为让美国倍感愤怒,因此在冷战结束的最初几年里,法国一度成为美国的假想敌。

如何评价戴高乐?有人期待他是新一个拿破仑,他却无意于此! - 天天要闻

结语

可以说没有戴高乐,就没有新法国。

没有戴高乐的法国可能只是欧洲二流国家,有了戴高乐的法国则发展成了拥有核武、经济高速发展、仅次于美苏的第三极。

戴高乐对于法国最大的贡献就是重塑了法国,让法国脱胎换骨,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他在法国民众和军方之中有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如果他愿意,他可以一直在王座上坐下去。

但戴高乐并不留恋权力,当有人开始反对他时,他如同第一次隐退一样,没有一丝不舍的从总统宝座上走了下来,重归田园。

或许有人想让他成为「新一个拿破仑」,但他却无意于做一个拿破仑。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 - 天天要闻

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

标题: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作者:温读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温读历史)此文为首发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严禁各种抄袭、搬运,否则将诉诸法律,后果自负!在历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犹如璀璨的星辰,不仅照亮了当时的天空,更成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 - 天天要闻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作者:温读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温读历史)此文为首发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严禁各种抄袭、搬运,否则将诉诸法律,后果自负!一、引言中国,这个拥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不仅拥有广袤的陆地疆域,还拥有着漫长的海岸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 天天要闻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只要罗长子往我身边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罗瑞卿却是个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亲切地称呼他为“罗长子”。
蔡英文和赖清德会分步骤地特赦陈水扁 - 天天要闻

蔡英文和赖清德会分步骤地特赦陈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陈水扁,但是,她一定会为特赦陈水扁创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为陈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碍,这一点蔡英文在这8年里早都在做,现在基本也比较成熟了,蔡英文办任何事情都是比较稳妥的,陈水扁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陈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