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碗插筷子是大忌,古代死刑是什么流程,为什么要秋后问斩?

2022年12月24日21:45:21 历史 1845

清朝的死刑犯流程有很多讲究,开刀的时候一般都是定在午时三刻,午时三刻是正午时分阳气足,代表正气。但是衙门里则要从凌晨开始准备。

  

饭碗插筷子是大忌,古代死刑是什么流程,为什么要秋后问斩? - 天天要闻

网络图片,侵删

  凌晨,官差衙役排班肃列,县太爷转屏风入座。有人把监牌拿过来,直奔死囚牢,官差来到死囚牢门口不能进去,另有死囚牢里边的差人负责提死刑犯。

  把死刑犯提出来,到死囚牢门口,里边的差人往外推,外边的差人要接住。在这个过程当中,里面的差人说:“交了”,外边的差人回一声:“收了”。抓住了才能说,这要没抓住就说收了,人犯用脑袋往门框或者墙一下撞死了,这责任是谁的不好说。

  

饭碗插筷子是大忌,古代死刑是什么流程,为什么要秋后问斩? - 天天要闻

网络图片,侵权删

  抓出来之后脚不沾地,架起来赶奔大堂,来到大堂里,犯人跪好了,脖子上的链子跟手上这手镣松开,脚下的链子不松,脚镣要等到死了之后才能摘,有个名词叫:“松刑不卸镣”。

  有人过来把链子摘了,犯县太爷拿笔要勾这个招子。招子就是死囚犯背后插一根木板,顶上是三角形的下边是长方形的那个,上面写着人犯的名字。

  因为什么罪,用茶水研朱砂拿这个来勾犯人的名字。勾完以后把笔往地下一扔所有人全都闪的远远的,说是这个笔碰到身上得倒霉。等这个个笔落地后,都过去捡,捡这个笔给孩子开蒙拿这个笔写字据说能当状元。

  然后有差人过来给这死囚犯要五花大绑。捆好了出县衙的白虎门。衙门口六扇门,中间两扇,左边两扇为青龙门,右边两扇为白虎门。平时县太爷和差人们出来进去走这个青龙门。这白虎门不杀人不开,今天要杀人了白虎门大开……

  

饭碗插筷子是大忌,古代死刑是什么流程,为什么要秋后问斩? - 天天要闻

网络图片,侵权删

  门外边有一张桌子,上面摆着一碗酒,一碗米饭,一片肉,饭叫“常休饭”,酒叫“永别酒”,就是这辈子最后一口东西。

  临死之前让犯人吃的饱饱的,用五十两银子办一桌八珍席。犯人都要砍头了也没心情吃,就浪费了,后来改成八大碗,八大碗又改成六碗,最后改烩菜,再到最后是盏酒片肉,就是一杯酒,一片肉。碗里边立着一双筷子,为什么民间家里孩子吃饭不懂事,拿筷子立着插在碗里边,老人不高兴,就是死刑犯的筷子才立着呢。

  酒给犯人喝完把碗就得摔了,要摔得粉粉碎,据说这个酒碗摔碎了,今天杀人很顺利,摔不碎,今天得出大事儿。米饭碗意思一下随手也摔了,连筷子都撅折了,这是规矩。

  然后官差架起死刑犯出县衙,从衙门口出来,最前面头一个是当地的地保,手里举了一大牌子叫“犯由单”【意思就是犯人因为什么砍头】。

  第二个是刑房师爷,过去不认识字的人很多,一边往刑场走刑房师爷一边喊着“犯由单”上面的内容。在后边跟着阴阳先生,他负责报时辰。阴阳先生的后边跟着炮手,左手拿着马蹄炮,右手拿火绳头一边走一边吹,再后面跟着就是死囚犯。

  普通的死囚犯一般来说都是在地上走,够身份的才能坐车。死囚犯身后跟着刽子手,此人头戴大叶飘风巾,身穿鹿茸马褂,脚穿大驴牙形状的快靴,怀抱一口鬼头大刀。鬼头刀平时放在宣武门的城楼上,在那儿供着,城门洞上有三个字:“后悔迟”。

  

饭碗插筷子是大忌,古代死刑是什么流程,为什么要秋后问斩? - 天天要闻

网络图片,侵权删

  刽子手单独有一碗酒,喝完之后代表杀神附体,怀抱这口刀紧跟着死囚犯,然后贴身护卫,护着监斩官,大队人马直奔菜市口。到了菜市口犯人要面朝东跪,东边是虎坊桥,表示把犯人送入虎口。搭好监斩台后,有兵丁开始喊:“家属可以上前哭泣,做最后的告别。”

  午时三刻到了以后,监斩台上的刽子手把招子拔下来,刮动风声扑哧一声,人头落地……


为什么要秋刀问斩呢?因为秋天秋高气爽,头脑清醒避免误杀。

古人的生活注重规矩和细节,比较讲究过场。


先说到这,下期见

【每日更新,不见不散】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举个例子,10年前的建筑,前面经历了9年的监督检查,第10年着火了,这个责任…… - 天天要闻

举个例子,10年前的建筑,前面经历了9年的监督检查,第10年着火了,这个责任……

昨天有网友在《从监督中拿出20%甚至50%的人来搞调查,那会如何》留言说:举个例子,10年前验收的建筑,前面经历了9任监督员,到第10个监督员的时候着火了。前面9人没事,第10个进去了,这冤不冤呢?如果隐患很好整改,没有一点压力,为什么前面9个不做?为什么就认为在第10个人身上就应该做,而且能做,还能做好?这段话是什...
抗战儿童小说《闪闪的红星》:以红星为信 做党的孩子 - 天天要闻

抗战儿童小说《闪闪的红星》:以红星为信 做党的孩子

原标题:以红星为信 做党的孩子——重读抗战儿童小说《闪闪的红星》《闪闪的红星》,李心田著,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1年1月《闪闪的红星》是李心田写于60年代的小说,原名为《战斗的童年》。1972年,该作品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入选教育部红色经典阅读书目,成为革命传统教育范本,被译成英、法、德等10余种文字,19...
《王舟瑶稿本文献丛编》出版,为王舟瑶手迹首次大规模公开 - 天天要闻

《王舟瑶稿本文献丛编》出版,为王舟瑶手迹首次大规模公开

王舟瑶(1858—1925),字星垣,号默盫,浙江黄岩人,近代著名学者、教育家、藏书家和地方文献专家,曾任上海南洋公学教授、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经史教习、两广师范学堂监督、礼部顾问官。王舟瑶一生著述颇丰,著有《中国学术史》《读经札记》,编纂有《光绪台州府志》《默盫集》,辑有《台州文征》《台州先哲遗书》等。近日,...
抗战回望38︱《保卫卢沟桥》:“卢沟桥是我们的坟墓” - 天天要闻

抗战回望38︱《保卫卢沟桥》:“卢沟桥是我们的坟墓”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澎湃新闻·私家历史与抗战文献数据平台合作,推出“抗战回望”系列,选取抗战期间的报纸、图书、日记等史料加以介绍,希冀带领读者前往历史现场,触碰抗战时中国军民的精神与生活。“七七事变”吹响了全民族抗敌御侮的号角。作为事变中的重要场景,卢沟桥迅速为国人所熟知...
若不是北魏的胡太后算计太多,又怎会水到渠成的上位呢? - 天天要闻

若不是北魏的胡太后算计太多,又怎会水到渠成的上位呢?

古代北魏,宫里的女人想往上走都难。尤其对胡氏来说,她面前摆着的,不只是后宫的明枪暗箭,还有一道横了百十年的规矩——“子贵母死”。道武帝拓跋珪定这规矩时说得明白:皇子立为太子,亲妈就得赐死,怕的是外戚仗着太后的势乱政。
凌晨突发讣告!孙大业逝世 - 天天要闻

凌晨突发讣告!孙大业逝世

7月8日凌晨,河北师范大学发布讣告:中国科学院院士、细胞生物学家、无党派代表人士、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孙大业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7月7日18时14分在石家庄逝世,享年88岁。孙大业先生,1937年7月生于浙江杭州,祖籍浙江温州。1959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现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分配到石...
黑龙江省原副省长——范子文 - 天天要闻

黑龙江省原副省长——范子文

范子文范子文(1909-1975),又名范嗣淹,陕西省绥德县人,享年66岁。早年考入绥德陕西省立第四师范,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奇袭集义村敌据点 - 天天要闻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奇袭集义村敌据点

在集义青纱帐里的游击队员(资料图片)。  集义村原属徐沟县管辖,位于县城东10华里处。早在唐代天宝年间,为抗击安禄山叛军,当地群众自发在此集结义军,“集义村”由此得名。  集义村的地理位置重要,与正北的大常镇、东南的榆次县东阳镇呈犄角之势。
郭松民:从何应钦主持“受降仪式”看国民党的媚日情结 - 天天要闻

郭松民:从何应钦主持“受降仪式”看国民党的媚日情结

“蒋介石私放冈村宁次,为中华民族的未来,留下巨大阴影——因为这意味着,一个人无论怎样伤害中华民族,都可能不受惩罚。”01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9日,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