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7年,因为一件小事,毛主席看中了李银桥,想让他当自己的警卫员,李银桥不乐意。
毛主席略施小计,通过同李银桥三次君子之约,让李银桥留在他身边15年。
1962年,毛主席计划把李银桥调离自己身边,李银桥不想走,毛主席坚决要调离他,分别那天,毛主席罕见地掉下了泪水。
他要求李银桥以后一定要随时抽时间去看他,等他去世后,不要忘了经常去他坟头看看。
毛主席和李银桥
主席与李银桥
1962年年初,中央决定把268万多机关工作人员,精简掉94万多,毛主席自己开始带头。
李银桥是他最亲近的人,因此要先拿李银桥开刀。
毛主席除了因为带头执行精简任务外,还因为李银桥虽然是他的警卫员,职务高,但是官职小。
通过这15年来的磨练,已经可以去别的地方独当一面了。
于私,应该给李银桥一个更好的前途,于公,也应该让李银桥到更好的岗位上去发光发热。
毛主席把李银桥列为自己身边工作人员的精简名单当中,他找来李银桥谈话。
李银桥也知道自己是被精简掉的一员,他来到毛主席屋里时,两个人默默地静坐了好一会儿。
李银桥首先没有抗住,先掉下了眼泪,毛主席再也没有能够忍住,也开始掉泪。
两个人朝夕相处了15年,彼此都把对方当成了亲人,突然要分别了,都感到十分不舍。
李银桥的妻子韩桂馨,也是毛主席从中牵线搭桥,两个人才结为了百年之好。
毛主席的儿女都经常不在身边,他曾经说李银桥比他的儿女都还要亲。
1947年,作为当长辈的,眼看李银桥都快奔四了还没有处对象,心里十分着急,彼时毛主席身的女性不多,这让毛主席有些犯难。
不久,韩桂馨来到毛主席身边做生活秘书,主要负责李纳和李敏的学习,她归李银桥管。
毛主席观察了一段时间,觉得两个人比较般配,但是李银桥既老实又腼腆,竟然一点动静也没有,毛主席坐不住了。
毛主席有一天直截了当地问李银桥:“你觉得小韩怎么样?”
李银桥如实回答:“不错啊!”
毛主席马上鼓励:“觉得不错就要去多接触、多了解啊!”
李银桥虽然人老实,但是却十分机灵,马上就听出了毛主席的言外之意。
有了毛主席的鼓励,李银桥只要一有时间就往韩桂馨那里跑,陪她聊天,购物和散步。
毛主席也暗中观察,觉得两个人有戏,但是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两个人都没有勇气捅破那层窗户纸。
毛主席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决定推李银桥一把。
说来也巧,毛主席正在考虑如何帮李银桥一把,李银桥就找上门来了。
李银桥拿着家里给他写的信来到毛主席这里,信里说在老家给他找了一个对象。
毛主席看完信之后,知道李银桥这是来找他帮忙拿主意了,他决定先探一下李银桥的想法:“你怎么决定的?”
李银桥十分忸怩地低下了头,不说话,这点心思,毛主席自然看出来了。
李银桥喜欢韩桂馨,但是他拿不准韩桂馨是否也喜欢他,如果推掉老家介绍的,就可能失去韩桂馨。
如果韩桂馨不同意与自己处对象,又可能失去老家介绍的,李银桥左右为难。
毛主席见李银桥不说话,就直接告诉他:“你去找小韩帮你写回信不就找到答案了吗?”
李银桥恍然大悟:“明白了!谢谢主席!”
由此可以看出,李银桥很能够理解毛主席的意图,开始是通过只言片语,后来仅仅凭一个眼神,李银桥就能够意会。
毛主席这是让李银桥去试探韩桂馨,韩桂馨如果对李银桥有意,看到煮熟的鸭子要飞了,肯定会阻止李银桥同老家那位处对象。
如果韩桂馨对李银桥无意,她就会促成李银桥同老家那位的良缘,毛主席这一招,李银桥怎么都没有损失。
李银桥屁颠屁颠地依计而行,等到韩桂馨快把李银桥的信快看完的时候,他不失时机地说:“如果你觉得不合适的话,我就推掉了。”
韩桂馨一听,正好打蛇随棍上:“那就推了吧!”
这层窗户纸就这样捅破了,毛主席知道后十分高兴:“银桥啊,你看你们两个是家乡人,又同时到我这里工作,缘分啊!”
第二年两个人就结了婚,但是两个人没有举办婚礼。
主席与韩桂鑫
毛主席觉得结婚是人生当中的大事,没有举办婚礼终究是一个遗憾。后来到香山,相对比较稳定后,毛主席又催促两个人补办了婚礼才满意。
毛主席一想到两个人现在突然就要离开自己了,眼泪止不住,过了会儿,他抹去眼泪稳了稳情绪。
“银桥啊,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你离开我也许会有更好的前途。”
“主席,我哪里也不去,我就想一直跟在你身边。”
“这怎么行呢,我总是要死的,到时候,就不好安排你了,对了,我死了,你记得到我坟头来看我。”
“我没有死之前,你到北京,也要来看我,我去天津,也会来看你,就这样定了,你哪天把小韩和孩子带过来吃顿饭。”
4月12日,正好是周末,李银桥一家三口来到了毛主席的住处。
毛主席从两个人的工作安排,问到孩子的教育情况,基本上都问清楚后,毛主席让其他警卫员给他们合影留念。
韩桂馨觉得差不多了,就对毛主席说:“我们就不打扰你工作了,你太忙了。”
她没有料到,毛主席这个时候会翻她旧账:“你现在知道我忙了啊?一起吃了饭再走吧!”
韩桂馨一听,不好意思起来,毛主席这是假装在为上次她擅自打扰自己而生气。
当时韩桂馨刚刚结婚不久,她的战友江燕过来祝福他们。
两个好闺蜜在窑洞里面叽叽喳喳半天后,江燕突然心血来潮:“我想同毛主席合个影,行不?”
韩桂馨豪爽地回答:“当然行啊,我带你去!”
两个人去找好给他们照相的人,然后像快乐的小鸟一样飞到了毛主席办公室外面,韩桂馨让江燕在外面等着。
她直接推开了毛主席办公室的门:“我战友江燕想同您照个像,主席,你出来一下。”
毛主席放下手头的文件和笔,先愣了一下,抬头一看是韩桂馨,马上就露出了一脸笑容:“遵命。”
毛主席随后就起身出来,同韩桂馨和江燕照了一张相。
韩桂馨当时既没有向上级申请,也没有同毛主席事先预约,这是严重违反组织纪律的。
韩桂馨听毛主席提起这件往事,忸怩了一会儿后,抬起头说:“那个时候我不懂事,太冒失了。”
毛主席摆了摆手,韩桂馨明白毛主席是在用这件事来挽留他们吃饭,她就没有继续说下去了,而是答应一起吃饭。
吃完饭后,毛主席重新抄写了一份《长征》,然后连同500块钱交给李银桥。
李银桥收下了毛主席的诗,不收毛主席的钱,相互推辞了一会儿后,毛主席有些不高兴了,李银桥才不得不收下。
分离之后
李银桥去天津公安局担任副局长后,开始还经常过来看毛主席,后来就不怎么过来了。
毛主席觉得有些蹊跷,1969年去天津时,听完天津市革委主任解学恭的工作汇报后,问他李银桥的近况。
解学恭说,正在隔离审查,毛主席十分生气:“简直是瞎搞!”
毛主席之所以对李银桥如此信任,是因为他对李银桥了解的很。李银桥不会有不忠之心,1947年,他是用计才把李银桥借到自己身边的。
当时蒋介石把红军逼到了黄河边,依然穷追不舍,情势十分紧急,不过,要渡过黄河也能够避其锋芒。
但是之前毛主席曾经说过,不打败胡宗南就不过黄河,他站在黄河边考虑对策。
毛主席一支又一只地接着抽烟,两包烟很快就见底了,他伸出两个手指头继续要烟。
周总理从身边人员那里问了个遍,找到了一支烟递给毛主席,毛主席的卫士立即上前给毛主席点烟。
火柴一划燃,风就马上吹灭了,如此反复了好几次,毛主席感觉十分无奈。
这个时候,时任周总理警卫员的李银桥立即走上前,他划燃火柴后,快速地用双手挡住了风,毛主席把烟点燃了。
就是这一个默契的动作,让毛主席对李银桥来了兴趣,他想让李银桥给自己当警卫员,李银桥却表示自己不愿意去。
李银桥
1938年,11岁的李银桥就加入了红军,他是武当派的俗家弟子,小小年纪就把太极剑和太极拳练得出神入化。
做了一段时间的特务员后,周总理把他要到了身边当警卫员。
当了一段时间后,眼看同他一起参军的战友经常在战场上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李银桥心里十分不爽。
前段时间,李银桥实在憋不住了,他就向周总理提出要上前线,周总理见李银桥实在憋得慌,就答应他过几天就安排他上前线。也因此,他拒绝了主席的邀请。
李银桥给毛主席点烟后的第二天晚上,汪东兴和叶子龙就过来找李银桥了。
汪东兴时任警卫处处长,叶子龙是毛主席的秘书,李银桥看到两位上级来了,十分高兴。
他以为是来落实他上前线的事情,结果让他大失所望。
两位领导让李银桥去给毛主席当警卫员,李银桥赶紧拿周总理答应让他上前线来做挡箭牌。
不过,当看到两位领导露出不高兴的脸色时,他马上又改口说:“我服从组织的安排。”
叶子龙
过了几天,李银桥就被安排到了毛主席身边,最开始,毛主席也不搭理他。
毛主席是性情中人,正在为李银桥不乐意到自己身边赌气呢,不过,没赌上几天,他就决定同李银桥好好谈一谈。
毛主席问李银桥:“听说你不乐意到我这里来?”
李银桥不想说假话,而且他心里还在想着上前线,就小声说:“不乐意。”
毛主席听了哈哈大笑:“好,敢讲真话!为什么不乐意呢?”
“我想上前线打仗,调到您这里来,我不能刚刚来就向您申请去前线,但是,万一您以后不放我走呢?”
毛主席见李银桥也说得合情合理,就说:“我们来个君子之约,我借用你半年。你再自由选择去还是留,行不行?”
毛主席用征询的目光盯着李银桥,接着说:“我也不让你吃亏,给你安个卫士长好了。”
半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毛主席虽然日理万机,却还记得他同李银桥的君子之约。
到期那天,他把李银桥叫到身边:“银桥,我们的约定到期了,你可以自由选择去还是留了,我绝对不会食言。”
李银桥这次自己不好意思起来,他十分不舍地说:“旧约定到期了,我们可以再来一个新约定啊!”
毛主席要的就是李银桥这句话,他高兴地说:“好!我再借用你半年,等我打败胡宗南,你又可以自由决定去还是留了!”
半年后,胡宗南也被打败了,他同李银桥的新约定也到期了,毛主席再次把李银桥叫到身边。
“银桥,我们的新约定也到期了,你可以上前线去了。”
“当然,如果你愿意,我想再同你来一个君子之约,我想再借用你半年,等我打败蒋介石,我就完全放你走了。”
李银桥一听,自然十分高兴,不过,他却怎么也舍不得离开毛主席了:“不用再来一个君子之约了,我不想走了,我要一直跟着您!”
半年后,毛主席打败了蒋介石,因为第三次没有成功约定,李银桥就继续留在毛主席身边。
但是毛主席还是把李银桥的事情一直记在心上,希望找一个机会,把他调到地方上去当领导,算是对他的一点点回报。
1962年毛主席来到天津听闻李银桥的近况后,很是诧异。
他把烟头掐灭后,对解学恭说:“银桥跟了我15年,我清楚得很,他不会有什么问题!”
解学恭
解学恭回去后,立即安排相关人员给李银桥落实了政策,1979年,李银桥被调到北京,专门负责管理人民大会堂。
三年后,他进入了公安部,退休之后,一直到各地宣扬毛泽东思想,直到2009年9月22日病逝。